河北2019年高三上期历史期中考试在线答题

1. 详细信息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
A.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
C. 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
D.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2. 详细信息
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是
A. 是真正的民主,可以保障所有人的利益
B. 避免了党派之间的斗争,有利于稳定政局
C. 可以把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D. 可以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3. 详细信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丽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 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
B. 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C. 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D. 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4. 详细信息
1921年开始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A. 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C. 注重工业化建设
D. 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5. 详细信息
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这一被丘吉尔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指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的成立
D. 华约的成立
6. 详细信息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对这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 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 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
7. 详细信息
洪武十三年(1380年)9月,明太祖设四辅官,名为春、夏、秋、冬,按时节来帮助自己;洪武十五年(1382年)11月,明太祖又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殿阁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明太祖采取这些举措是基于
A. 宰相制度阻碍皇权集中
B. 自己无力处理繁多政务
C. 针对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D. 增加官员数量削弱相权
8. 详细信息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一些城市兴衰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能够典型代表欧洲城市兴起、衰落的是
A.里斯本、威尼斯 B.阿姆斯特丹、伦敦
C.热那亚、阿姆斯特丹 D.热那亚、里斯本
9. 详细信息
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尊矣”。材料中的□□指的是
A. 屈原
B. 陶潜
C. 李白
D. 杜甫
10. 详细信息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B. 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C. 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D. 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11. 详细信息
198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者中野美代子首次提出“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传说源于福建,后来有许多资料证明孙悟空的原型可能源自福建顺昌。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顺昌宝山有与孙悟空相关的自然景观及民间传说
B. 顺昌发现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C. 元代建阳出版了《西游记》雏形的《西游记平话》
D. 顺昌民俗学者认为,孙悟空是我们福建顺昌县人
12. 详细信息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 外来移民的需要
C.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 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
13. 详细信息
17世纪,经历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和在北美的殖民地。十几年后,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调集两万大军,四百艘运输船只和五十三艘军舰,横渡英伦海峡。这一行动(C )
A. 打败并征服了英国 B. 扩大了荷兰的领土
C. 扭转了英国的政局 D. 确立了英国代议制
14. 详细信息
台湾在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论某事件,认为该事件使中国社会发生很大的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5.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经济贸易活动已经取代殖民战争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6. 详细信息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在此,王阳明
A. 主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B. 关注核心问题是“得”与“失”
C. 重申了“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内心求理”
17. 详细信息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不可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
A.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B.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C.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D. 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18. 详细信息
著名的民族工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新中国成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 中外合资
B. 合作化道路
C. 私有化
D. 公私合营
19. 详细信息
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 详细信息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隼:“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 这些“主义”的提出都具有政治色彩
B. 这些“主义”的提出都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C. 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
D. 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2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公里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
22.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