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半期期中考试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河南省实验中学)

1. 详细信息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秦汉爵号等级的开放性
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 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社会制度转型对阶层流动的影响
2.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3. 详细信息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4. 详细信息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提到“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抽象的权利,抽象的人格权利。”“罗马人主要兴趣是发展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说明罗马法
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蕴含着理性精神
C. 保留了习惯法的特征
D.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详细信息
《美国宪政历程》记载,从1793年后至今的两百多年间,提交国会的宪法修正案有5000余件之多,但只有17条修正案被四分之三的州批准并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这表明美国
A. 州和联邦政府间的分权与制衡
B. 参议院议员代表各州利益
C. 各州拥有处理本州事务的权利
D. 州政府凌驾联邦政府之上
6. 详细信息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宣布成立的临时政府名单中,除了7人属于资产阶级共和派之外,还有两名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一名工人。有学者说,“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代表纳入一个政权机构,这在世界历史上无疑是破天荒的创举”。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 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
B. 工业革命深化了政治改革
C. 政体之争的结果已经明确
D. 巴黎公社的条件趋向成熟
7. 详细信息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 南昌起义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中共诞生
D. 五四运动
8. 详细信息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 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B. 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 详细信息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中写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作为目击者作者的记述是真实可信的
B. 作者对巴黎公社爆发原因的分析比较客观
C. 有助于国人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
D. 作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10. 详细信息
1969年9月至12月,中国出现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的活动;在京的中央大批党政机关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吉林市计划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农村,许多高校也紧急迁出城市,如北京大学师生疏散到汉中和江西鄱阳湖畔,中国科技大学迁往合肥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力地支持了落后地区经济建设
B. 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C. 表明了“文革”时期“左”倾思想泛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11. 详细信息
1961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第35届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
A. 美国进入以高新技术和信息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
B. 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
C. 分权制衡原则得到一以贯之
D. 政府大规模削减民众福利
12. 详细信息
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
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有明显发展
B. 官营手工艺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C.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D. 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13. 详细信息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这表明宋代
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 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14. 详细信息
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亊,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
A. 茶叶的种植己经遍及全中国 B. 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
C.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 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15. 详细信息
1900年《东南商报》记载,汉口“乡间老成妇女子,特购入棉纱,以自织成其所好土布,余剩则卖却”。材料现象表明
A. 耕织结合模式完全解体
B. 自然经济加速了瓦解
C. 西方国家棉纱倾销加剧
D. 民族工业出现了转型
16. 详细信息
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 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 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 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17. 详细信息
1935年6月,统益纱厂(华商兴办)将原有资本210万元减折90万元,改为120万元,又新招50万元优先股,用于引进国外新设备。这反映了在当时
A. 企业通过产权重组来提髙生产效率 B. 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学习西方技术
C. 外国资本的压制导致民族工业萎缩 D. 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新兴行业产生
18. 详细信息
1962年7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农村生产资金座谈会纪要》中明确指示:“信用社应当恢复1957年以前的管理体制,即信用社应当是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资金独立,自负盈亏,公社不得挪用或者支配信用社的资金。”这一措施
A. 使“大跃进”以来的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B. 有利于国家权力与农民利益的协调
C. 加速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D. 扩大了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
19. 详细信息
198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由1950年的3.5%上升为6.8%,通货膨胀得到控制;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导致美英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可能是
A. 加大市场货币供给 B. 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C. 压缩政府财政开支 D. 坚持推行凯恩斯主义
20. 详细信息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是
A. 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 两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立
C. 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D. 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美国南北战争——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21. 详细信息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B.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C.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D.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22.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3. 详细信息
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 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 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C. 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 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24. 详细信息
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
A. 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B. 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C. 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D. 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
——据傅宗文《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整理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仃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总理街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作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作用。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坛教百年,除了是自身勤俭补素、 艰苦奋斗的结果外,主要归功于在商业活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优秀的商业伦理观。徽商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贾而好儒”, 力求用儒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做到“利缘义取”诚实经商,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在商界中有着良好的信誉,这才是立商之本,徽商认为只有走儒商的道路,才不会沦为唯利是围、见制忘义的.....重粮商善贯形象的塑造,愿意为社会做慈善事业,树立起良好信誉、经商致富的商帮并不少,而像微商那样重视教育,大力资助教育,有“富而救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平”思想的商帮并不多,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商业伦理观主要包括了自由竞争和契约精神,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宣传个人自由,个人尊严、个人平等,资本主义商业发展要求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平等交换的契约型的社会关系取代封建等级制的身份制社会关系。自由竞争是契约关系的本质属性、在商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社会集体的形成,是通过契约、交换和商品买卖取得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渐打破了自然经济中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和宗法等级观念,增强了人们的独立、自由、民主的意识,造就了在多种不同的才能和活动基础上的丰富的社会关系。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韩媛媛《徽商的商业伦理观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商业伦理观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商业伦理观产生的原因,并谈谈关注商业伦理观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