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8年高一历史上期期末考试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中记载一个案例:加图因临时有事,委托马库斯将自己的葡萄酒带回家中保管,马库斯的妻子认为是马库斯的酒,将酒喝掉,加图起诉马库斯的妻子盗窃,最终法官裁定盗窃罪不成立。该案例表明
A. 罗马的审判法官偏袒了马库斯的妻子
B. 罗马法重视证据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C. 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罗马帝国的需要
D. 主观意图对盗窃罪认定起决定性作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认为,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梁启超认为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C. 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 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在研究雅典民主制时发现,尽管理论上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但演说家却因其出类拔萃的辩才和对城邦内外事务的了解而拥有了特殊话语权。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①雅典的民主制度与民主氛围一致
②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与公民行使平等的权利无关
③杰出人才在政治上拥有特殊话语权
④古希腊民主制存在局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评论说:1991年“八一九”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可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这表明“八一九”事件
A. 加速各加盟国离心的进程
B. 导致了“独联体”的形成
C. 使戈尔巴乔夫失去了实权
D. 其实质标志着苏联解体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A. 民主性原则
B. 司法独立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分权制衡原则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前,文明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再特指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文明一词在英语中也变成了复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美国霸主地位确立
B. 欧洲仍然处于世界中心地位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欧洲开始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达到。”孙中山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雅典城邦,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在雅典,只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者,儿子才能成为雅典公民。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具有身份限制 B.具有暴政色彩 C.属于直接民主 D.人民主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 清末新政失败 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 清朝统治覆灭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历史学者罗福惠对117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精英的统计,截止1904年,至少有102人在城市接受过教育(含留学),占总数的87%。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近代出现教育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B. 中国近代农村知识分子大量流向城市
C. 辛亥革命大大增强了城市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D. 工业化的实现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功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又靠大海来沟通。”这种情况有利于
①发展农业经济
②发展海外贸易和航海
③形成城邦国家
④君主制政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公民大会的发言顺序往往要论资排辈,最先发言者一般是职位高的人,他的发言也最具有权威性,然后是年龄较高有威信的长者。一般百姓的发言,如果没有多数人的响应,恐怕很难有号召力,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对出席公民大会便不太感兴趣。这说明
A. 雅典贵族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本质
B.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容易诱发暴政
C. 雅典的民主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
D. 公民大会决策取决于发言者的能力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巴力门上下二院,君有举措,诏上院,上院下下院;民有从违,告下院,下院上上院。国中纳赋,必会议乃成。法律定自两院,君相不能行一法外事。”据此可知
A. 英国君主仍有一定的权力
B. 光荣革命的成果受到挑战
C. 德国皇权受到了法律保障
D. 德国议会已拥有立法权限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
A. 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 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
C. 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 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军机处
A. 是清朝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B. 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 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D. 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 废除分封制
B. 实行郡县制
C. 建立皇帝制度
D. 开创统一格局
18. 详细信息
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一开始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的普遍反对;党的领导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在是否执行提纲的讨论过程中,有许多人离开布尔什维克党而转向孟什维克。(经过列宁的反复做工作)在表决有关这一问题时,118票中有71票赞成。可见,《四月提纲》
A. 直接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 导致党内出现重大分歧
C. 检验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D. 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进程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他们(美国的开国者们)通过使权力竞争降到最低限度这样的方式谨慎地在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分配政治权力。如果出现任何争端,独立的法院系统便采取措施作出裁决。”这主要反映的是
A. 分权制衡原则
B. 联邦体制
C. 共和制度
D. 主权在民原则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这些诸侯的征伐行为客观上( )
A.维护了周王的独尊地位 B.造成思想文化趋向统一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形成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A. 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 红军尚无作战能力
C. 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 敌军采取碉堡战术
2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代也和商代一样,有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周王直接控制的中央区域(“王畿”),称为“周邦”“有周”“王国”,“周邦”之外的区域被称为“万邦”“庶邦”,当指地方各类政权。
——摘自李晓杰《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
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是因为隋郡,尤其是唐州比秦郡小了许多,也不可能造成割据。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9部在北,4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代地方行政区域管理的措施及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设置的依据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主义的根本立足点是实现欧洲联合。戴高乐多次谈到法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认为欧洲的复兴必先有法国复兴。为此,法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卫体系。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戴高乐十分重视法德关系,认为法德和解和联盟是欧洲联合的基础,可以保障欧洲政治的独立性。
——摘自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戴高乐主义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关于中国崛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