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初一上半年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生物考题同步训练(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1.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牛吃草 B. 蝌蚪长成青蛙
C. 北风吹,雁南飞 D. 水结成冰
2. 详细信息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病毒 B. 蘑菇 C. 鱼化石 D. 梨树
3. 详细信息
研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达尔文 B. 牛顿 C. 袁隆平 D. 爱迪生
4. 详细信息
要了解校园内生物的种类,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探究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5. 详细信息
当发现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
A. 用手擦 B. 用毛巾擦 C. 用擦镜纸擦 D. 用水洗
6. 详细信息
某同学探究鼠妇生活环境时,在花园中调查得出了下列数据,由此可知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湿花盆底下

干燥的草地上

鼠妇(只)

0

24

18

2



A. 阳光充足 B. 空气新鲜
C. 阴暗潮湿 D. 高温干燥

7. 详细信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
A. 光 B. 空气、 C. 温度 D. 湿度
8. 详细信息
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时,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 每个实测地点若测三个数据,应取其平均值
B. 草坪与灌木丛相比,草坪的空气湿度较大
C. 裸地与草坪相比,裸地的空气湿度较小
D. 用来测量空气湿度的工具是干湿表
9. 详细信息
莲藕等水生植物往往有发达的通气结构,这一现象说明了
A. 生物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生物依赖环境 D. 生物能影响环境
10.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 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 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
C. 极地的企鹅有肥厚的脂肪层 D. 持续干旱导致植物大量死亡
11. 详细信息
“水葫芦”引种到我国后,很快在河道内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D.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12. 详细信息
下表为小明同学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的部分操作。他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

罐头瓶

实验材料

瓶盖处理

温度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松瓶盖

室温

浸水的棉花+干燥的玉米种子

拧松瓶盖

低温



A. 温度 B. 空气 C. 水分 D. 阳光

13. 详细信息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非生物成分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14. 详细信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一片水稻田中的杂草、青蛙和阳光分别属于
A. 消费者、生产者、非生物成分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生产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 D.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15. 详细信息
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代表“生产者”的编号是

A. 1 B. 2
C. 3 D. 都有可能
16. 详细信息
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17. 详细信息
具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
18.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需要制定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
C. 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
D. 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9. 详细信息
“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给我们的启迪是( )
A.人类无所不能
B.人类完全可以再造一个生物圈
C.生物圈是不会毁灭的,人类完全不用担心
D.生物圈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
20. 详细信息
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21. 详细信息
以下材料不适于作为“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材料的是( )
A. 金边吊兰 B. 银边天竺葵
C. 青 菜 D. 马铃薯的地下茎
22. 详细信息
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A. 二氧化碳和水 B. 水和氧气 C. 水和无机盐 D.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23. 详细信息
恩吉尔曼的实验证实了
A.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好氧性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4. 详细信息
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25. 详细信息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6. 详细信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 水量过多 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27.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 蘑菇 B. 水稻 C. 玉米 D. 水蚤
28.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C. 一片草原 D. 一个生态瓶
29. 详细信息
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之类似的是
A.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化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30. 详细信息
下列能提高光合作用产量的措施有
A. 大量施肥 B. 合理密植
C. 给大棚作物增施二氧化碳 D. 给大棚作物增施氧气
31.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式。该反应式可表示光合作用

A. 有光无光时都能进行 B. 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C. 反应场所为叶绿体 D.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2. 详细信息
Ⅰ.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它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请回答下列小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A. 目镜l0×;物镜40 × B. 目镜10×;物镜l0×
C. 目镜15×;物镜l0× D. 目镜15×;物镜40 ×
【2】图中细准焦螺旋指的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⑥
【3】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物像是
A. ↗ B. ↙
C. ↘ D. ↖
【4】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均还在那里,则污点在
A. 物镜上 B. 目镜上 C. 装片上 D. 载物台上
【5】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的正确顺序是
①左眼望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提升镜筒,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
②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材料对准通光孔,压上压片夹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从侧面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使低倍物镜接近装片。切勿触及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
33. 详细信息
Ⅱ.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是②→ →①
A. ③→⑦→④→⑤→⑥ B. ⑦→③→④→⑥→⑤
C. ⑦→③→⑥→⑤→④ D. ③→⑦→⑥→⑤→④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A. 消耗叶片中的水分 B. 消耗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C. 消耗叶片中的无机盐 D. 消耗叶片中的叶绿素
【3】实验步骤④所滴加的液体是
A. 碘液 B. 酒精 C. 清水 D. 生理盐水
【4】实验步骤①中,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
A. 不变蓝、变蓝 B. 变蓝、变蓝
C. 不变蓝、不变蓝 D. 变蓝、不变蓝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C. 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 D.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34. 详细信息
Ⅲ.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奢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A. 水量 B. 温度 C. 鱼数量 D. 鱼呼吸次数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A. 金鱼的游泳速度 B. 金鱼的心跳频率
C. 金鱼的鳃盖或者口每分钟开闭的次数 D. 烧杯中出现的水泡数
【3】上述实验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组重复组,你认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必要,各设一组就能看到实验结果
B. 没有必要,两个组出现差异的话,就说明实验失败
C. 有必要,一组结果不准的话就可以看另一组
D. 有必要,可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4】请你预测以下实验结果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温度的降低或升高都不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B. ①②组与③④组呼吸次数均比⑤⑥组少
C. ①②组与③④组呼吸次数均比⑤⑤组多
D. ①②组呼吸次数较⑤⑥组少,③④较⑤⑥组多
【5】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A.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B.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C.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D.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