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七年级上半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考题带答案和解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

1. 详细信息
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山羊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破坏甚至草原沙漠化。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 )
A. 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D. 生物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蝙蝠常生活在黑暗的洞中,但它们仍可“看”到各种障碍物,因为它们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目标的,人类模仿蝙蝠的这一特点,发明了( )
A. 雷达 B. 手电筒
C. 望远镜 D. 电视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 高温干燥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污浊 D. 阳光充足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冬枣营养丰富,又脆又甜,带甜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冬枣细胞的
A.液泡      B.细胞核    C.细胞壁     D.叶绿体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不同的组织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功能的是(  )
A. B.
C. D.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只能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不能滴清水,原因是
A.使细胞离散  B.保持细胞形态  C.避免细胞皱缩  D.避免细胞融合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单细胞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叙述属于“器官”的是( )
A.一块苹果皮? ? B.一株苹果树? ? C.一个苹果? ? D.一瓣苹果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菜豆种子将来发育成叶片的结构是

A. 1 B. 2 C. 3 D. 4
10. 详细信息
取几颗已经萌发的大豆种子,根尖朝上埋入潮湿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根尖会弯向下方,这是因为根具有的特性是(  。
A. 向肥生长 B. 固定植物体 C. 向地生长 D. 向水生长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萎蔫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 )
A.移栽植物   B.大量浇水   C.疏松土壤   D.减少光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麦、玉米等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  )
A. 髓 B. 木质部 C. 韧皮部 D. 形成层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 )
A. 雄蕊和雌蕊 B. 雄蕊和花被 C. 雌蕊和花萼 D. 花被和花萼
 
14. 详细信息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能为蜡烛燃烧和老鼠生活提供(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阳光 D. 食物
15. 详细信息
下列细胞中含叶绿体的是(  )
A. 上表皮细胞 B. 下表皮细胞
C. 保卫细胞 D. 叶脉中筛管细胞
16. 详细信息
如下图装置,将该装置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其中的金鱼藻会有气泡释放出来,气泡的成分是(  )

A. 食物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17. 详细信息
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
A.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 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 储存能量
18.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范海尔蒙特发现的
B. 光合作用是许多科学家通过无数复杂的实验逐渐认识的
C. 在光合作用被发现前,植物不制造有机物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有机物中贮存光能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一个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已知氢氧化钠是强碱性化学药品,二氧化碳能被碱性溶液吸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图示装置放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叶片A和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碘液分别检验,A叶片________,B叶片________。
(2)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________作用。
(3)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式子中a表示 ________,b表示 _______。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 _______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从 ________进入细胞。
(3)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______的排放量大量增加、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