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前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

1. 详细信息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A.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
B. 邓.小平重视军工源于其军人出身
C. 科技实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D. 新中国军事工业领先于其他行业
2. 详细信息
伽利略被誉为“天上的哥伦布”,是由于他
A. 推翻了天主教会“地球中心说” B. 提出日心说,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C. 提出行星运行三定律 D. 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
3. 详细信息
1964年,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以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是(  )
A. 国产第一辆汽车下线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4. 详细信息
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出了一位“世纪人物”。该刊物称赞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弹和宇宙迷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位“世纪人物”是
A. 爱因斯坦
B. 哥白尼
C. 诺贝尔
D. 爱迪生
5. 详细信息
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
B. 所有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爵位
C.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6.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井田,开阡陌
B. 奖励耕织
C. 按军功授爵
D. 建立县制
7.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8. 详细信息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他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C.实行三长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9. 详细信息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D.解决了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
10.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11. 详细信息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 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 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 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12. 详细信息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 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 产生了否定科举制度的思想
D. 认为地方教育大有发展
13.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正沿着资本主义轨道快速发展
B. 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社会进步
C. 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D. 幕府的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14. 详细信息
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标志是。
A. 幕府统治被推翻
B. 明治维新开始
C. 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15. 详细信息
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西餐馆纷纷开业,以前人们不食用的猪肉、羊肉被端上餐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东京银座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和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有轨马车、人力车与火车一起,取代了骑马和乘轿子,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这反映了。
①明治政府在西方的影响下采取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措施
②日本从政治到日常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③是日本社会进步的表现
④照搬照抄西方应该否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 详细信息
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相比,明显的特点是。
A. 私人投资
B. 国家投资
C. 外资投入
D. 国家扶持
17.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
B. 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
C. 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 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18.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 《天下郡国利病书》
B. 《天演论》
C. 《孔子改制考》
D. 《文学革命论》
19. 详细信息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 提倡维新变法 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 宣传科学救国 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0. 详细信息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 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21. 详细信息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
A. 经济模式
B. 议会政治
C. 教育制度
D. 统治制度
22. 详细信息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国之初,中国就是美国原子弹讹诈、威胁的目标……1957年10月15日,中苏导弹谈判协议在莫斯科签署。1960年7月,苏联政府宣布撤走全部在华专家,并且带走了所有重要图纸资料,同时停止原定设备材料的供应。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场“左”的冒进和自然灾害同时肆虐而造成的饥馑,蔓延全国。刚刚起步的核导弹事业,笼罩在重重阴影中。不幸和挫折接踵而来……不仅建设物资供应困难,就连人们正常的生活供应都难以为继,有的导弹部队存粮已经告罄……
中央加强原子能工业的英明决策,极大地调动了核工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激励着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拼搏。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596”,源于苏联来信绝援的日子:1959年6月,成为我国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
——张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始末》
材料二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这也是一次符合中国国际地位的爆炸,这也是一次更好促使核平衡的爆炸。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政府宣布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第一个有核国作出如此承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1964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材料三1966年10月,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后,聂荣臻元帅亲临马兰视察,看望了基地广大官兵。他在讲话中指出:“爆炸原子弹,它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这个伟大的力量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强烈地震动着世界。”
——马国惠少将《浅谈“马兰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背景。(不准摘抄材料原文)
(2)综合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影响。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曰:“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
材料二光武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从而使东汉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不准摘抄材料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光武帝进行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