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一11题(14分)       孙叔敖①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 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②,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③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注】①孙叔敖:春秋时楚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山  民 韩 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 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1.为加粗字注音。 疲倦:________遥远:________遗憾:________ 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 D.诗篇重在记叙,语言平实流畅,朴素无华;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