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2月考试化学考试(湖北省天门市华泰中学)

1. 详细信息
下列现象中,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五颜六色的节日焰火 B.蜡烛燃烧发出白光
C.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 D.稀盐酸与石灰石混合产生气泡
 
2. 详细信息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做保护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C.石墨用于制铅笔芯石墨很软且是黑色的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可燃性
 
3.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 矿泉水,河水
C.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D. 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4. 详细信息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
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
 
5. 详细信息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也是可分的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6. 详细信息
把足量的铁粉,分别加入到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滤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
A.Na2S04? CuSO4, B.H2SO4? CuS04 C.HCl H2SO4 D.CuCl2? Cu(N03)2
 
7. 详细信息
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a、b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选? 项

A

B

C

D

a

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反应

b

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反应

A.A B.B C.C D.D
 

8. 详细信息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9. 详细信息
进行化学实验,观测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B. 在某化肥中加入碱液,无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C.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有紫红色的铜生成,说明铁比铜活泼
D. 在紫色的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显酸性
 
10. 详细信息
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A.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往稀盐酸和CaCl2溶液加入Na2CO3溶液
D.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11. 详细信息
将mg碳和铜的化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的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27% C. 20% D. 15.8%
12. 详细信息
有四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和丁是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甲为酸,乙为碱,则丙和丁中有一种是盐
D.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13. 详细信息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回答:
(1)3 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__,2 个铝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铵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其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4. 详细信息
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
A.②④⑥ B.③④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3)60℃时,229g饱和NaOH溶液,蒸发5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
(4)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___________甲(填“>”、“<”或“=”).
(5)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
(6)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5. 详细信息
(7分)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1、Na2SO4、CuCl2、NaCl、AgCl几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下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均填写相应的化学符号):
(1)混合物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2)气体B是 ,现象X为
(3)滤液C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4)滤渣D是 。
(5)写出实验过程③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详细信息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活动课上探究气体的制备。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甲同学用KMnO4固体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装置(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F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b.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4)丙同学在实验室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