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1. 详细信息
清代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与此相关最密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郡县制
2. 详细信息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
B. 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
C.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3. 详细信息
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雅典人享有公民权利
B. 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C. 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
D. 梭伦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4. 详细信息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例如: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共和国制定上述法律的目的是( )
A.维护帝国统治 B.保护平民的利益
C.完善法律体系 D.稳定社会秩序
 
5. 详细信息
“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是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的是(  )
A. 法国1875年宪法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英国《权利法案》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6. 详细信息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7. 详细信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之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分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分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 领事裁判权
B.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
8.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抛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A. 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 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 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 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9. 详细信息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10. 详细信息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 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B. 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D. 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
 
11.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C. 《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12. 详细信息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A.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 公众选举官吏
C. 禁止妇女缠足 D. 洪秀全分封诸王
 
13. 详细信息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是纪念
A. 丁汝昌
B. 刘步蟾
C. 林永升
D. 邓世昌
 
14. 详细信息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该不平等条约是
A. 《胶澳租界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5. 详细信息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16. 详细信息
下表中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7.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 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 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 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8. 详细信息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A. 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 B. 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 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 D. 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
 
19. 详细信息
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 领导阶级
B. 革命主力
C. 革命任务
D. 革命背景
 
20. 详细信息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完成
C. 反映辛亥革命彻底胜利
D.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1. 详细信息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该宣言发表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2. 详细信息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 强烈的反清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23. 详细信息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 国共合作
B. 秋收起义
C.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4. 详细信息
毛.泽东指出:“(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A. 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B. 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
C. 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D. 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 详细信息
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一份《宣言》:“夫统一之局,成之甚难,而毁之甚易,辛亥迄今二十余年,始有今日之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凡我国人应共弃之。”此宣言所述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 国民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 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遭受重大损失
C.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
26. 详细信息
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与此诗相关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中共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