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9年九年级后半期语文中考模拟同步练习

1. 详细信息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③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⑧《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总写邹忌是美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渗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辉,是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汉字的灵魂,像一条潜龙,流动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guī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甲)(悲天悯人 愁肠百结)的情sù、妙笔生花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乙)(铭刻 镌刻)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影响了一代代平凡而美丽的华夏儿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情sù(______) guī (_____)丽 乐(_______)府
(2)“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的意思是______。
(3)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 (乙)______
(4)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详细信息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红岩》中由于终年住在阴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的米饭,八九岁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_______。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________》。
(2)《西游记》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唐僧四人遇阻(甲),夜宿陈家村,巧遇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乙)变成的妖怪(灵感大王)祭祀,孙悟空与其斗法,救得童男童女,后得菩萨和老鼋相助,师徒四人渡过此河。
上文中的(甲)指_________(河名),(乙)指_________(动物名)。
4. 详细信息
班级开展“诗歌诵读”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小华在朗诵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①在韵律上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字押同样的韵。
②朗诵的整体节奏不应是(_____)
A.舒缓 B.明快
C.和畅 D.深沉
(2)下面是小华在诗歌朗读中的一段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要朗诵好一首诗,(甲)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朗诵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自然”。(乙)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而只是“估计”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①将(甲)处画线句子改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可在将“______________”前(后)添加“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仿照画横线句子,写两行小诗。
示例: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____________,
坚如_____________。
柔如_____________,
坚如_____________。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功利性阅读:贻害无穷
吴越人
①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得盆满钵满的补习班,孩子们恨不得从黎明鸡啼开始,读书读到半夜鸡叫……读书,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了。
②果真如此吗?
③一件事的黑与白,常常极不分明地搅和在一起。细一分析,国人的自豪感可能就荡然无存了——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恐怖小说……这一类阅读,真的能让孩子顺着“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步步拾级而上?
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4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1/6。功利性阅读,正在败坏着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和胃口,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长大成人以后,终于有可能摆脱功利阅读的他们,要么干脆远离书籍,要么青睐快餐读物。
⑤一项针对上海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调查说,43%的孩子“写不出”中国和外国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却填出了爱迪生、爱因斯坦、徐根宝;就是填写正确的孩子,也只是从课本上而不是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了解大师之名……
⑥我们真的愧对4月23日,这个全世界读书的节日!
⑦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消解中国孩子阅读的乐趣以及对大师的尊重?
⑧我们可以继续谴责应试教育的无孔不入,也可以谴责浮躁而急功近利的生活方式。问题在于,每一个人都在指责,同时却都在心安理得:大环境如此,我们无能为力。
⑨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
⑩能不能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了吗?何以各地都热衷建豪华的楼堂馆所,而所费无几的社区图书馆却长期付诸阙如?
⑪如果是出版界人士,能不能反思一下,儿童书籍的贪大求贵,愈演愈烈的跟风炒作,是否也对消解阅读习惯、败坏阅读品位推波助澜?
⑫如果是教师,您有没有用作业“侵占”过孩子们的“阅读课”,是否没收过孩子的课外读物?如果是家长,您有没有检点过自家的书橱,是否应试读物占了一大半,而且还在不断地为孩子买进家门?如果您是学生,有没有反思一下,是不是过于亲近电子游戏而远离图书?
⑬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为书香的渐渐消散,担着一份责任。
(选自《中学生》,2018年第8期,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2】第④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纵观全文,第⑤段所述学生写不出中外著名作家名字有哪些原因?
【4】根据第⑩~⑫段内容,说说第⑬段所述担当的“责任”有哪些?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是一棵树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巴巴地去看老屋门前的那棵树。老屋门前有很多树,柳树、榆树、槐树,枣树,还有水曲柳。有人问我:“树有什么好看的?到处都是。”我笑,说:“不一样的,那棵树是母亲带着我们亲手栽下的。”
是的,那棵叫“水曲柳”的树,是当年母亲和我们一起亲手栽下的,对于我们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尽管老屋早已换了主人,可是那棵树依旧挺拔地站在那儿,像母亲一样,坚强地生活着。
我打量着那棵水曲柳,小枝粗壮,树干挺拔高大,经风见雨之后更加茁壮。树是有灵性的,三十多年的树龄,对于一棵树来讲还不算太老,尚属年轻。可是人就不一样了,几十年的光阴,会让一个人垂垂老矣。
小时候,我们几个熊孩子喜欢时时刻刻都跟着母亲。母亲干活时,我们也跟着干活,尽管那时还小,干不了什么,可是喜欢围在母亲身边的那种感觉,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
夏天母亲在树下纳凉做针线,我们便在树下玩耍疯跑。去菜园里揪尚未长大的黄瓜和茄子,被母亲呵斥之后,落荒而逃。或者掐一朵花,偷偷地绑在小猫咪的尾巴上,然后躲在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小猫咪满地转圈,想咬自己的尾巴却咬不到。
晚上睡觉时喜欢围在母亲身边,缠着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那时候能读的书特别少,所以口头文学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传播途径。每天晚上听母亲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是一项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如果错过了会懊恼半天。那时候经常停电,哪怕点一盏煤油灯也要继续。
那时候,我常常闯祸,今天踢球把人家的玻璃打了,明天骑自行车把自己摔成个乌眼青,后天跑到村西的大水库里游泳,差点把自己淹死。那时候,常常趁中午母亲睡觉之际,一个人偷偷地跑去村西的水库游泳。并不会游泳的我,一样从这头游到那头,完全是在玩命。有一次母亲在水库边上找到我,发了很大的脾气,大声嚷嚷:“不想活了是不是?赶紧回家!”我跟在母亲身后扮鬼脸,回到家里受到了最严重的处罚:写检讨、面壁自省、饿饭。用母亲的话说,是要我长记性。
我记得那时候邻村有一个女子,长得挺好看的,年纪轻轻的就离了婚。她常来找母亲哭诉生活的艰辛和不幸。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子,缺衣少食,一时盯不住,不是这个惹了祸,就是那个跑丢了。
有一年,她最小的孩子出了车祸,她像疯了一般,到处找人借钱,眼泪流个不停,日夜地在医院里侍候。幸好不是很严重,那个孩子被抢救过来了,可是她却从此留下一个后遗症,一看见车就害怕、发抖。
每一个母亲都是一棵树,我们都是栖息在这棵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所有的痛苦与欢乐都对着树诉说。也许这棵树不是很高大,也许不是很强壮,但却在岁月里站成风景,演绎出生命的华章,用树荫无私地庇护着自己的孩子,营造出一片清凉宁静的天地。
(选自《合肥日报》2018年6月27日,积雪草/文)
【1】文题中的“树”指代的是 _____和_____,通过树表达了______的情感。
【2】“小时候”“我”在树下都做过些什么事?
【3】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4】文中提到村中女子的家事有何用意?
【5】“我”家老屋门前的树“不一样的”在哪些地方?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rèn):长袍。③太师:师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
(3)闻寡人之耳者(_____)
(4)莫乐为人君(_____)
(5)以为寡人戒(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3】邹忌和师旷讽谏的语言艺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运用了_______和_____的方式。
【4】简要分析威王和晋平公的形象。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曹文轩《草房子》这部小说中写到“那时,杜小康又想起了那次鸭被惊散了,还有最后十几只没有找到的情景,父亲说,算了,找不到了,别找了。他却说,能找到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现实生活中,坚持是勇敢的,但也可能是盲目的;放弃是软弱的,但也可能是明智的。
请你结合身边的事例,以“选择坚持”或“选择放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