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2013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试题及答案

1. 详细信息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2. 详细信息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3. 详细信息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 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详细信息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D.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设立行省制度

5.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6. 详细信息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物是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

7. 详细信息

唐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8. 详细信息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9. 详细信息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10. 详细信息

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北宋“交子”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南宋海船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11. 详细信息

徐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交子”。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12. 详细信息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 详细信息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王羲之

14. 详细信息

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5. 详细信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16. 详细信息

下列不符合西周分封制内容的项目是:

A.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B.诸侯要向天子交纳贡品。

C.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带兵随天子作战。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税

17.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18. 详细信息

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

C.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    D.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

19. 详细信息

 关键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政治联盟、经济货币联盟。由此,你能联想到的是

A.欧洲联盟 B.华沙公约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0. 详细信息

甲骨文的发现直接导致了对安阳殷墟的发掘,“一片甲骨惊天下”,其发现可以同希腊特洛伊遗址的发掘相媲美,后者使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由虚构变为事实,前者则使古史记载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把中国信史提早了一千多年。由此证明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21. 详细信息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全球通史》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⑶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⑷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2. 详细信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⑴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问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二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⑵列举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

材料三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⑶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对待传统文化应有怎样的态度?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⑴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⑵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⑶举三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⑷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24. 详细信息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⑴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哪两位?

⑵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⑶唐朝出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现象其中“胡”是哪一少数民族?什么事件奠定了两者密切交往的基础?

⑷元朝时,中华民族大家庭又增添了哪一新成员?

⑸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行政区,请各举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