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江七年级下学期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抄写下列诗句,要求做到笔画工整、书写美观、格式规范。 (2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们瞻仰了鞠躬尽cuì_______的邓稼先,目光深suì_______的贝多芬;还聆听了惊涛澎pài_______的黄河,端木蕻良掷地有声的shì_______言……你一定收获不匪,让我们一起捡拾甜美的果实吧!

3.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4)

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后来,从外祖母嘴里我才知道,母亲来到的时候,她的两个弟弟正在坚决地要求与父亲分家。母亲突然回来,使他们的分家愿望更强烈了。他们害怕我的母亲讨回那份本来给她预备的,但是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愿“自己作主”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妆。舅舅们认为嫁妆应当分给他们。此外还为了谁在城里开设染坊,谁到奥卡河对岸库纳维诺村去,彼此早就无情地争吵不休了。

1)、以上文字选自世界文学名著            ,作者是          。(2分)

2)、选文中描述的是什么情景?(2分)

                                                                  

4.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安徒生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

B《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是宋代的郭茂倩。

D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著名作家。

5.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

   B.“冷血护工”虐待养老院老人的事件曝光后,社会各界群众义愤填膺0

   C.放学后,山村的校园里人已经很少了,真是人声鼎沸

   D.这起刑事案件扑朔迷离,让刑侦人员很是头痛。

6.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夏季的柳树岛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7. 详细信息

仿写画线的句子。(2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样也应该学会理解别人。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理解是                                  

8.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12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               ,不要           

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3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6)《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两句是:

                        

8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

                                                           

9. 详细信息

现代文阅读()最美的善举(12分)

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⑵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⑶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⑷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⑺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⑼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⑾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⒀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⒁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⒂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⒃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⒄“苏大哥,这……”
⒅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⒆“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⒇“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9. 21段中“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2分)

                                                                            

10.简要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可从人物描写、词语运用、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3分)

                                                                        

1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12.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络腮胡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

                                                                        

10. 详细信息

(二)不要对那个人叫嚷(9分)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当她看见我,很尴尬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分)

                                                                               

                                                                                

15、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2分)

                                                                             

16、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3分)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2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吕蒙曰(                  始就学(            及鲁肃寻阳(          

18.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粗略的阅读。

D.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19.翻译下列各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12. 详细信息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今之庸医妄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②饧:读táng,同“糖”。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明名医戴原礼至京            2一医家术甚高        

3)走而告                   4偶一求药者既       

22.翻译句子。(2分)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23谈谈文中“医家”是怎样一个人?2分)

                                                                        

13.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章内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