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 Word版含答案

1. 详细信息

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2. 详细信息

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而不再学德语的历史事件是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凡尔赛和约》签订  D.第二次世界大战

3. 详细信息

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德矛盾逐渐上升为世界的主要矛盾

C.法德为争夺欧洲霸权展开激烈斗争  D.美日力量崛起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 详细信息

帝国主义在争夺殖民地问题上既斗争又妥协,观察下图,它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缔结直接相关

A.德奥同盟      B.法俄协定       C.英法协约       D英俄协约

5. 详细信息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英俄签订协约  ③英法签订协约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6. 详细信息

有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A.德国和法国 B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C.意大利和法国  D奥斯曼帝国和塞尔维亚

7. 详细信息

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

  A.速战速决                         B.两线作战  

  C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   D与德国国情不符

8. 详细信息

 19169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战役

9. 详细信息

美国在1917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①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②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A.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B战胜国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C.战胜国展开军备竞赛                 D.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11. 详细信息

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12. 详细信息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战争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

13.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

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 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

14. 详细信息

 “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15. 详细信息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

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

C.充分利用法美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

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16. 详细信息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

A.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C.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D. 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

17. 详细信息

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18. 详细信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9. 详细信息

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C.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D 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20. 详细信息

 下列条约带有对凡尔赛体系调整性质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圣日耳曼条约》    C.《色佛尔条约》     D.《洛桑条约》

21. 详细信息

下列对一战以后形势的判断不够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但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22. 详细信息

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

   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23. 详细信息

《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

A再次确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B.没有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C.没有废除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否认了中国是一战战胜国的地位

24. 详细信息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华盛顿会议参与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B.日本在受限制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

C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25. 详细信息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山东           D陕西

26. 详细信息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7.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8. 详细信息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9. 详细信息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30. 详细信息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31. 详细信息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2.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33. 详细信息

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34. 详细信息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5. 详细信息

近代某官员上报:“近访闻逆党方结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或用歌谣,或用白话,沿门赠送,不计其数,入会之人,口以百计……。其诡计最毒者,则专煽动军营中人,且以其党人投入军队。”该逆党应该是

A.维新派          B同盟会          C.义和团          D共.产.党

36. 详细信息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37. 详细信息

19287月,周作人在致友人信中说:“两三年前反对欢迎孙中山,要求恢复溥仪帝号的总商会已发起铸‘先总理’铜像,并命令商会会员一律均着中山服了!”信中所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中山装是革命者的服装                B.周作人劝说友人穿中山装

C.国人接受了孙中山思想                D政治变迁影响了商会活动

38. 详细信息

1934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一个匪区农况变迁之描述》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日本占领区     C.陕甘宁边区      D.解放区

39. 详细信息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40. 详细信息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41. 详细信息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42. 详细信息

1937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43. 详细信息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4. 详细信息

19461010,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45. 详细信息

1953624《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46. 详细信息

周恩来总理曾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末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时期

B.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

C日内瓦会议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这些原则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7.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48. 详细信息

右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49. 详细信息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50. 详细信息

13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据《严复集》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分)

材料二  1937年到1 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5分)

材料三:2014227,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3)写出材料三中所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并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5分)

51. 详细信息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 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4分)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请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在此得以遵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马龙《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各自获得的利益。(4分)

材料三:《杀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1023《战时画刊》上。

3)右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