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装(zhēn)    (niè)      沱 (pāng      另辟(qī)

B.桂(nào)    (xuán)     (jué)          众目睽睽kuí)

C.慰jiè)    (fù)       (zài)         义愤填(yīng)

D(zhì)     (guān)     (yù)           浩繁(zhì)

2. 详细信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联    雾霾      恰如其份     罄竹难书

B.联袂    砥砺      厉行节约     舐犊情深

C.诡秘    蒿草      既往不咎     吹毛求次

D.自栩    嬉戏      语重心长     妄自菲薄

3. 详细信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名车豪宅的代名词,良好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真正的最好礼物。

B.这两天,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暖心接地气!”“没想到有一天被我党广告圈粉!”

C.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4. 详细信息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鉻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毒胶囊事件一定要防微杜渐,坚决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B.我很爱语文那份文化底蕴的修炼,数学那份天马行空的逻辑,英语那份异域文化的风情,物理那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C.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政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D.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5. 详细信息

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其实

不是

而是

虽然

B

/

也就

不只是

也是

当然

C

/

不仅是

还是

纵然

D

其实

也就

不是

而是

固然

美国教育学家斯金纳曾有过一句名言: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下来的东西”  ①  就是自学的能力,  ②  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  ③   “职业培训班”,  ④  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  ⑤  很重要,但是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大学毕业生  ⑥  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6. 详细信息

二、阅读短文并选择。(共9分,每题3分)

以“指”为信

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使用价值。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使用指纹的国家。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的印痕。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秦汉时代盛行封泥制。那时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发信使将竹简木牍用绳捆缚,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纹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押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个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订立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务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罗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要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在捺印。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双方的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唐以后,官府中兵丁名册、狱词、划供等,均有以指印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下来。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修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通,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25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原来蔚成全将妻子卖与同乡覃守荣后,其妻便与覃守荣订立婚约,证婚书上还要知见人、代笔人等都要签字画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现。他们还在订婚书上捺按了指纹和手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规避法律的惩罚,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有法律的效力。其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既推动了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完善,又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它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从指纹这里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

7.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纹的结构和特性之后,开发了指纹的实用价值——以“指”为信。

B. 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国古代泥印,正面刻着的名字与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不属于同一人。

C.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中国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约出现在距今2000多年前。

D. 按押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纹作为契约签署标志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秦汉时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时,于是人们在捆束竹简和木牍的绳端结合处使用封泥并在泥上加盖官私印章。

B. 西汉时期,在竹简上“画指”可表明契约由相关人等共同签署,这种当时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纹签署契约的做法。

C.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产买卖等民事契约的签署,唐人订立契约须双方指纹像符木相偶一样印在两纸骑缝处。

D. 民国时,在人口买卖契约或婚约的证书上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同时使用印章与指纹做法,后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变化,但没有影响指纹在契约文书上的运用。

B. 阿拉伯商人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中国指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为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 从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着“自己”,到指纹成为契约文书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署标志,中国“以‘指’为信”的做法延续2000多年。

D. 从指印泥印到画指再到按押指纹,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对指纹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

7. 详细信息

6. 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注释】 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A. 首联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B. 颔联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C. 诗歌后两联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

D. 这是一首送别诗,一方面写出了作者为朋友归乡而高兴,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感伤。

8. 详细信息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

后 庭 花

许 棐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注】 湘管:毛笔。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1)该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 

(2)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6)

9. 详细信息

16. 请从杜甫和鲁迅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我喜欢________”为开头,另写一个含有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为……”句式的句子。(60100)    (7)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

我喜欢                                      

                                            

10. 详细信息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每题3分)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郎,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

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赠征虏将军、华州刺史,谥曰简懿侯。魏前二年,重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延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 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B.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C.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D.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

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薛聪为人清高,博学多才。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深入研究前人的言行,擅长辞藻辩驳与应对。

B.薛聪官运亨通,敢于直谏。他被当时的人称赞,因此被朝廷任命为著作佐郎,起点很高;他任书侍御史,敢于弹劾豪强,连孝文帝都敬畏他。

C.薛聪深得信任,受到重用。他被孝文帝视为心腹,总是陪伴服侍在其身边参与谋划;他长期担任直阁将军,宣武帝登基后又任都督等职。

D.薛聪任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第Ⅱ卷(共114分)

四、填空题(共30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3)

  (2)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3)

11. 详细信息

14.(6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

①万里长江横渡,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下自成蹊。

长风破浪会有时,                       

12. 详细信息

五、阅读题(共24分) 

浇 园

         孙 犁

七月里,一天早晨,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村里人们早早起来,站在堤上张望。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满是尘土和露水,把担架放在村边休息;后边又过来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一定伤很重,趋上前面去,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唉!你们轻轻的吧!随后叹了一口气。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

村里住下八个伤号,伤重的连长要住个清净地方,就住在香菊的家里了。香菊站在炕沿边望了一会他的脸,不敢叫醒他,不敢去看他的伤。香菊从小不敢看亲人流的血,从来也不敢看伤员的血,同年的姐妹们常常笑话她胆小,几次请村中青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粘着血迹的被子和衣服,香菊全拒绝了。

温热了水,香菊找出过年用的干净手巾,给伤员擦去脸上的灰尘。香菊看见他很年轻,白白的脸,没有血色;大大的眼睛,还是闭着。看来是很俊气很温柔的。

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

一天早晨,香菊看见伤员睁着眼睛,望着窗户外面早晨新开的一枝扁豆花。香菊高兴地笑了。她小声问:

“你好些了?”伤员回过头来,看见是个姑娘,微弱地说:“你叫什么?住在哪里?”

“我叫香菊,这就是我的家。”香菊竟是要哭了,可还是笑着说。伤员也笑了,说:“怎么没见过你?”

“你没见过我,你睁过眼吗?现在你才好了。”香菊说,“我们从来没敢大声说话呀,走路都提着脚跟。”

到锄过二遍地,伤号已经能拄着拐走动了。他叫李丹,他对香菊说,他小时给人家放牛,八路军来到山上,就跟在队伍后面走了。那时才十二岁。先是当勤务员,大些了当警卫员,再大些当班长、排长。十年战争,也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他说十年的小米饭把他养大,十年部队生活,同志和首长的爱护关怀,使他经得苦,打得仗,认得字,看得书。   

天旱得厉害,高粱秀不出穗来,秀出穗来的,晒不出米来。香菊每天下地浇园,半夜就到地里去,留下妹妹二菊在家做饭,李丹帮她拉风箱烧火。吃饭时香菊回来,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衣裳和头发像叫水浇过。她蹲在桌子旁边,一句话也不愿意说,好歹吃点,就又背上大水斗子走了。

这天李丹拄着拐,来到村南,站在高坡上,望见香菊那破白布小褂。太阳平西了,还是很热,庄稼的叶子全耷拉下来,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香菊在那里用力浇着园,把一斗水绞上来,把斗子放下去,她才直一直身,抬起手背擦擦脸上的汗。李丹小时没做过这种劳动,只是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觉得比这个省力得多。香菊看见李丹来了,就停下来,喘着气问:你来干什么,这么晒天?

李丹看见香菊的衣裳整个湿透了,贴在身上,说:这活太累,我来帮帮你。香菊笑了笑,说:不行,好好养你的伤吧!

李丹着实心疼那浇园的人,他劝香菊:“很累了,休息一下吧!”

“不能休息。好容易才把垄沟灌满,断了流又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李丹想:要吸收多少水,才能止住这庄稼的饥渴?要流多少汗,才能换来几斗粗粮,供给我们吃用?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对香菊的辛苦劳动,无比地尊敬。

等到天晚,香菊说:“我们回去吧!”她问李丹:“你想吃什么菜?”李丹说:“我想吃辣椒。”“不。你的伤还没好利落,我给你摘几个茄子带回去。”香菊走到菜畦里,摘了几个大茄子。卸下辘轳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她背着辘轳,走在前面。经过一块棒子地,她拔了一棵,咬了咬,回头交给李丹,李丹问:“甜不甜?”香菊回过头说:“你尝尝呀,不甜就给你?”

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

(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村子里住了八个伤员,伤势最重的住在香菊家,因为她家只有她和妹妹二菊两个人,比较清净,利于伤员康复。

B.在香菊姊妹俩的悉心照料下,李丹很快得以康复,没多久就能拄着拐外出走动,并且能到地里看香菊浇水抗旱。

C.李丹也出身于农民家庭,他虽然没有做过用辘轳绞水这种劳动,但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比用辘轳绞水还要吃力。

D.小说结尾含蓄地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爱情。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让人联想到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爱情之箭。

E.本文塑造了农村姑娘香菊的美好形象,歌颂了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语言深沉而华美,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18.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来看,第一段描写李丹的伤势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9.香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分)

20.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照料伤员,而不是浇园抗旱,以浇园为题,削弱了作品的主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3. 详细信息

六、作文题(共60分)

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本次作文,要求:中心明确,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在800字左右。

1.          最近,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倡廉的主题再次被社会大众所热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共.产.党人能否不改初衷,一草一木当晓百姓利益,一言一行勿忘党的宗旨,这些发人深省。

2.          名垂青史的北宋大丞相包拯曾说“秀才终成栋,精钢不作构”,他最终也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永葆包青天的本色。

3.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三国志》

塘中偏有自洁莲,一尘不染;世上本无后悔药,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