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陕西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下图画像砖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集体劳作     D.粗放经营

    

2. 详细信息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不再承担政府的赋役,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据此可知“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3.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出  

        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民间根本不需要精良的手工业品          B.官营手工业水平较低

            C.统治阶级需要                D.官营手工业者社会地位很高

   

4. 详细信息

某学者著有《宋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主食开始出现玉米、甘薯”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形成了地区性商业群体——商帮”

     

5. 详细信息

 184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很少。

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很少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抵制                      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海禁”政策的保护

6. 详细信息

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政治中心       B.贸易中心       C.农业中心       D.科技中心

7. 详细信息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8. 详细信息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无利可图                         B.英国文明程度的提高

C.非洲人民的反抗                           D.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

9. 详细信息

 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

A.采煤业和运输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化工业和橡胶业                           D.皮革业和卷烟业

10. 详细信息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掠夺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11. 详细信息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方文化的影响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社会性质的变化

12. 详细信息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

13. 详细信息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14. 详细信息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15. 详细信息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 市场经济模式                               B. 新型知识经济

C. “福利国家”制度                           D. “以工代赈”措施

16. 详细信息

. 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B.少数大股东掌握企业所有权

C.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D.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17. 详细信息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A.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8. 详细信息

右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       

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B.大跃进的影响

C.农业发展的需要

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19. 详细信息

 1979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以下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 民族工业因此受到冲击                     D.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0. 详细信息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A.集中管理→分散管理                       B.粮票→股票

C.父母官→人民公仆                         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21. 详细信息

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

A. 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                   B.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

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                   D.高于官方档案史料价值

22. 详细信息

欧元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完全实现

B.欧元的诞生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C.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D.说明欧元已经成为“欧洲单一货币”,政治上的统一指日可待

23.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二的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4. 详细信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不正确,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与进来

D.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5. 详细信息

有研究显示,2001年全球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多极化现象                           D.全球化趋势

26. 详细信息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民月令》所反映的是东汉晚期一个世族地主庄园,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全书内容大致包括:一、祭祀、家礼、教育以及维持改进家庭和社会上的新旧关系;二、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三、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四、食品加工及酿造;

五、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工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田庄的主要经济活动及基本特征。(4)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西方国家的“愿望”实现后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3)

27. 详细信息

16分)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10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

    1979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 

                                              ——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4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调整的趋势。(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4分)

28. 详细信息

18分)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随着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从经济角度看,世界经济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3)参照材料三的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在材料三ABC处填上相应内容并概述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