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A.修筑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建造赵州桥 D.开通大运河

2. 详细信息

“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语),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针对隋亡的教训,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虚心纳谏 B.实施和亲 C.减省刑罚 D.开放政策

3. 详细信息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

A.曲辕犁 B.耧车 C.秧马 D.筒车

4. 详细信息

鉴真和玄奘是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僧人。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加强边疆管理 B.开凿丝绸之路

C.传播中国文化 D.扩大唐朝疆域

5. 详细信息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6. 详细信息

《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时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A.草市夜市兴盛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7. 详细信息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C.长江流域、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D.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8. 详细信息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 详细信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我国政府首次正式设立的管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台湾府

10.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1. 详细信息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以下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A.唐朝,鉴真传播佛教

B.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

D.清朝疆域南至南海诸岛

12. 详细信息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 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因战事而强化 B.设于雍正十年

C.设于雍正年间 D.强化君主专制

13. 详细信息

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制瓷的工艺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4. 详细信息

清朝中期,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A.政治腐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抵御侵略

15. 详细信息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上有一制度使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貴族的行列,其中包括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一一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一一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材料三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制度始创于哪一朝代?概括该制度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重大改革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

16. 详细信息

能区分史实和观点是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杨坚统一全国 B.黄巢发动起义

C.遣唐使来华   D.岳飞是民族英雄

17. 详细信息

唐朝继承隋朝巨大的经济遗产,包括国家基础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隋朝粮仓分布图             图二       

图三

【说明】图二是隋朝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照片。经测算,容藏1万数千石,整个遗址中类似的仓窖有400多个。图三是唐朝含嘉仓刻有铭文的砖块照片。铭文上书:“合纳苏州通天二年(697年)租糙米白多一万三口口口十五石……。”

 材料二  (隋代)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栗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一一(唐)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三  河北、山东藩镇割据,租税不入中央,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

一一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朝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二、图三与材料二的史料表现形式。从史学研究方法角度,说明这两种史料之间有何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唐室的财政命脉,遂永远偏倚南方”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由此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造成了什么影响?

18. 详细信息

制作历史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途径,它能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较直观地展示出来。某同学按照三个标准制作了以下年代尺请你参与研究并完成下列要求:

【标准一:关注时序与主题。时序性是基本原则,历史主题是灵魂。】

1)对照“标准一”,请指出该年代尺反映的历史主题。

2)按照时序标准,将年代尺重新排列(写序号),并说明史实依据。

【标准二:关注重大事件。罗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3)对照标准二,发现该年代尺中缺少“重大事件”,同时也有“多余事件”。请结合所学进行增减,并分别说明理由。

【标准三:关注逻辑联系。在时空背景下,以纵横联系的视角看待历史事件。】

4)请从增减后的年代尺中选择某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述该事件的时代背景。

5)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概括西藏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