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2021届专题复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试题【含详解】

1. 详细信息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乐师顾坚的改进,形成深受昆山人欢迎的曲调,到明初正式被称为昆山腔

魏良辅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

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详细信息

被喻为近代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明朝中叶经过一批戏曲艺术家革新后,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明嘉靖、隆庆年间,对昆腔革新有突出贡献的是

A汤显祖                                                     B梁辰鱼

C顾坚                                                         D魏良辅

3. 详细信息

叶圣陶在《昆曲》中提到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作者意在强调

A戏词追求典雅深奥                                   B内容应贴近百姓生活

C用现代的方式演绎                                    D昆曲为士大夫服务

4. 详细信息

戏曲理论家张庚提出戏曲的剧诗说,认为剧诗说是其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剧诗,既指戏剧文学,包括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从剧诗这一概念来审视昆曲,下列项中能说明昆曲是典型剧诗的有

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

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

脚色体制的演员分工和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

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详细信息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新剧作不断涌现,下列开始出现在清朝的剧作是

A《浣纱记》

B《牡丹亭》

C《红梅记》

D《十五贯》

6. 详细信息

明朝曲师钮少雅在其《九宫正始》文中写道:弱冠时,闻娄东(太仓)有魏良辅者, 厌鄙海盐、四平等腔而自制新声。腔用水磨,拍握冷板,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 之徘徊,壮士闻之悲泣,雅称当代。作者这一评价反映昆曲的艺术特点是

A注重文学性、戏剧性                                B一唱三叹,旋律悠扬缓慢

C贴近民众,清新活泼                                D精致细腻,专显悲剧之美

7. 详细信息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魏良辅始创昆曲,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昆曲是现存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最古老的戏剧形态

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详细信息

(加试题)下列对昆曲的描述错误的是

A戏剧结构为:————合,双线交叉

B这一脚色需要口齿清楚伶俐

C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

D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9. 详细信息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其表现有

吸收北曲长处注重布调收音

艺人精选剧本形成独立的折子戏

表演艺术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

《红梅记》《十五贯》等新剧作不断涌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详细信息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魏良辅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曲舞台

③“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详细信息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为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扮演杜丽娘的演员按昆曲的脚色划分应是

A

B

C

D

12.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13. 详细信息

嘉庆三年(1798),苏州官府设立《钦奉谕旨给示》碑,碑文中有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的文字,实际上反映了昆曲受到挑战的原因是

A水磨腔的出现

B折子戏的兴起

C政府压制雅部

D来自花部的冲击

14. 详细信息

【加试题】传承、宣扬名篇佳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下列作品中,属于昆曲发展中的名篇佳作的是

白先勇改编的《牡丹亭》

朱素臣创作的《十五贯》

洪昇创作的《长生殿》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详细信息

在昆曲演出的时候,这一角色需要

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

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口齿清楚,伶俐

16. 详细信息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下列不属于昆曲特点的是

A悠扬流畅精致细腻    B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C轻歌曼舞一唱三叹    D清新活泼贴近生活

17. 详细信息

下面这种昆曲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被称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B它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C它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D它是中国戏曲的常青树

18. 详细信息

昆腔的灵魂和标志是

A腔调豪放大气

B腔调悠扬流畅

C受昆山人欢迎

D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

19. 详细信息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民间小调,后经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优点,又借鉴了北区的演唱方法,创造出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曲。材料表明戏曲的发展

A在交流中实现了创新

B适应了不同阶层要求

C需知名人物发扬光大

D离不开地域间的融合

20. 详细信息

(加试题)诸暨西路乱弹是明末清初南戏在传播中融入诸暨地方官话、民间俚曲等发展衍变形成的剧种,是全国诸多乱弹剧种的一个分支,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个剧种音乐激越高亢,唱腔抒情悠扬,动作粗犷,而且演出不受场地限制,深受诸暨及邻县欢迎。据此和所学知识判断不正确的是

A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B广泛吸取京剧特点和表演艺术而形成

C是属于昆曲以外的花部戏曲声腔

D唱腔和表演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情色彩

21. 详细信息

清代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指出,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衢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焦循认为昆曲不受欢迎的主观因素是

A内容生动,妇孺皆晓

B唱词艰深,牺牲了戏剧性

C音律慷慨,情感动人

D形式繁缛,片面追求文学性

22. 详细信息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对昆曲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有

魏良辅

梁辰鱼

柳永

关汉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 详细信息

以下四个文化遗产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形式不同

A北京故宫

B昆曲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颐和园

24. 详细信息

明朝隆庆年间,首次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的是

A顾坚

B魏良辅

C梁辰鱼

D关汉卿

25. 详细信息

下列对昆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昆腔具备娴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B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剧舞台

C昆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合,双线平行的稳定的剧本结构

D片面地追求文学性和戏剧性,牺牲了旋律性、音乐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26. 详细信息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

A

B

C

D

27. 详细信息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昆曲对近代百戏产生深远影响不包括

A脚色           B剧本结构               C板腔体唱腔           D演员组合体制

28. 详细信息

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词曲艺术仅存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是其他任何剧种都无法匹敌的。但是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迎合了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

29. 详细信息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广大民众

30. 详细信息

艺术往往因兼收并蓄而充满活力。下列项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的是

楚辞  ②京剧  ③昆曲  ④元杂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 详细信息

下图是昆曲中的五大角色之一,它应属于

A

B

C

D

32. 详细信息

下列是《浣纱记》剧照,它的作者是

A顾坚

B魏良辅

C梁辰鱼

D关汉卿

33. 详细信息

下表是北京昆曲研习社部分年谱简编,下列关于其波折历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时间

事件简编

1956

北京昆曲研习社成立,政府补贴每月二百五十元

1964

北京昆曲研习社被迫中止,一律演唱现代戏

1980

北京昆曲研习社正式恢复,张允和当选为社长

A该社的成立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保护昆曲指示的响应 B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是该社被迫中止的主要原因

C昆曲登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了该社得以恢复 D昆曲艺术本身过于高雅艰深导致该社发展历程波折

34. 详细信息

下列人物对昆曲的形成、发展有重大贡献。有关这些的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朝的顾坚改进北方戏文,形成后来的昆山腔

B明朝的梁辰鱼改革昆腔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C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了戏曲舞台

D魏良辅革新后的声腔被时人称为官腔

35. 详细信息

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里巷民谣,止行于吴中,但在明末清初吸纳花部曲调优点后,被大江南北的封建士大夫视为雅乐,受到狂热追捧。据此可知,昆曲兴起与发

展的原因在于

A与理学价值观契合                                   B吸收京剧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受众文化品味

36.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远离昆曲发源地的北京,也以昆腔为时尚。吴江人史玄说,万历时,宫廷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歈曲本戏也。随着梨园共尚吴音的风行,竟出现多少北京人,乱学姑苏语的盛况。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A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B昆曲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日益弱化                             D昆曲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37. 详细信息

下列人物对昆曲的形成、发展有重大贡献。有关这些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A元朝的顾坚改进北方戏文,形成后来的昆山腔

B明朝梁辰鱼改革的昆腔奠定了昆曲的灵魂

C魏良辅革新后的声腔被时人称为官腔

D梁辰鱼创作了《浣纱记》,将昆腔推上戏曲舞台

38. 详细信息

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在

A唐末                      B元末                      C明末                      D清末

39. 详细信息

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与此相关的人物是谁

A梁山伯                  B女娲                      C许仙                      D孟姜女

40. 详细信息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亦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细腻幽雅的昆曲开始显露出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社会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

41. 详细信息

在昆剧的形成过程中,昆山腔的改造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说法的是

在曲调演唱上,创造了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的水磨腔

在曲调运用上,使昆曲具备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新特点

在乐器伴奏上,在管乐伴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三弦等弦乐伴奏

在演出形式上,设计了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之为折子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 详细信息

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又迅速取代了继北曲之后盛行于北京的弋阳腔。它不仅为士大夫所喜爱,而且也深受百姓欢迎。昆曲在当时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了时人的文化需求

43. 详细信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

思想内涵

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       

        ▲       

重新编演后

        ▲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44. 详细信息

(加试题)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艰苦抗战的岁月里,一位建筑学家在四川南溪李庄的斗室仍潜心于他所热爱的事业,奋笔写下一个学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徜徉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宛若置身于一幅大写意的清明上河图,让人体味一个商帮曾经的芳华。高耸的市楼,居于城的中央,一城风光尽收眼底。吟咏着梁思成先生的文字:街市、民居、市楼、桥梁、寺塔、城垣等等,它们的壮丽或它们的朴实,它们的工艺与大胆的结构,或它们的亲切部署与简单的秩序,对于我们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有意义。

有感于山西商人的创造力,梁启超任公先生曾在某一场合发言: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有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者……。诸君一举手,一投足,非徒诸君自身利害之所系,于国民经济、国家财政且有莫大影响焉

——选编自梁思成《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时代思考是什么?这位建筑学家的祈愿与思考在20世纪70年代变成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共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们保护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由平遥古城的市楼,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市楼角色的演变,并指出古代城中特定商业区的名称。梁启超认为晋商具备了改良中国金融业之资格的依据是什么?请用一段话简要评价晋商活动的作用。

45. 详细信息

(加试题)2016年是中国戏曲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牡丹亭》成国内南北舞台上的大热门,几乎家喻户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为:

展示其作为人类天才杰作的突出价值;广泛印证有关社群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历史根源;……⑤可作为现存文化传统的独特证物;或由于缺乏守卫与保护的手段,或由于环境的高速转变,都市化或文化适应原因而濒于式微。

——郑培凯《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材料二《牡丹亭》是汤显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明代戏曲的代表之作。它塑造了杜丽娘这一敢于追求自由爱情、指斥封建礼教的具有叛逆与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在杜丽娘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对汤显祖《牡丹亭》评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标准和标准两个角度说明昆曲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牡丹亭》体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6. 详细信息

(加试题)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等有关资料编写

材料二  (乾隆初)长安梨园称盛,管弦相应,远近不绝。子弟装饰备极靡丽,台榭辉煌。观者叠股倚肩,饮食若吸鲸填壑,而所好惟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清)徐孝常为张坚《梦中缘》传奇所作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曲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昆曲为什么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初北京人所好惟秦声”“厌听吴骚的原因。

47. 详细信息

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005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

——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材料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

——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48.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虫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清康熙十八年(1679)下诏: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仕,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勿论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举所知,朕将亲试焉。诏下发后,各地共推荐了188人应试。实际应试152人,录取了50人,其中一等20人,二等30人。录取的50人集中在江浙。其中江苏23人,浙江13人。俱授为翰林院官,入史馆,纂修《明史》。

                                         ——《清代的两次博学鸿词科考》

材料三: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在梦中得到爱情,因对爱情的渴望而死,又因对爱情的追求而复生的少女杜丽娘的形象。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当时有艺人唱到伤心处,竟伤心肠断,死在舞台上。清朝时,《牡丹亭》场景出现在杨柳青年画之中,使其更加脍炙人口。

1959年初,叶剑英元帅观看上海戏曲学院昆曲班的学生表演《牡丹亭》的一折《游园惊梦》。学生们的精彩演出,深深地吸引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应叶帅的要求,学生们又加演了一折《拾画》。

当代著名剧作家白先勇先生在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的前提下,对《牡丹亭》进行了全新改编之作,内容更加精简而富有趣味,故事起伏跌宕,用现代的方式再次演绎了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2005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空前的成功。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黄宗羲坚持此说的社会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针对传统文化,学界常有守正创新两种论调,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根据材料三概括创新在昆曲《牡丹亭》数百年长盛不衰中的作用,并指出《牡丹亭》在昆曲中的重要地位。对传统礼制的遵循,是平遥古城可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之。

49. 详细信息

城市广场,在空间上指的是城市中由建筑、构筑物围合而限定的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在城市中修建广场,是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广场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

 

         1 古罗马城某广场             2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某教堂前的广场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

50. 详细信息

(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智慧海和圣彼得大教堂在承顶部之重方面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两者在文化精神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京剧形成的社会条件。

51. 详细信息

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艺术创作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人陆楫指出: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修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梁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上之人胡为而禁之?

——据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整理

材料二  昆曲的母体是南曲,而南曲是南方众多声腔的总称。魏良辅说元朝有顾坚,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清代雷琳记载却有不同,昆有魏良辅者,造曲律,世所谓昆腔者,自良辅始。而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记》传奇,梨园子弟喜欢之。

——据魏良辅《南词引正》、雷琳《渔矶漫钞》等整理

材料三  梁启超说:淮南盐商,既穷极奢欲,亦趋时尚,思自附于风雅夫此类之人,则何与于学问?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实际上扬州盐商不仅支持高雅的学术文化活动,而且对一些通俗艺术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扬州盐商蓄养昆曲家班对昆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江苏戏曲志》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陆楫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概括明清时期苏杭一带都市商业区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昆山腔诞生的两种看法,结合所学,概括梁伯龙对昆曲发展所做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选择阐述:分析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蓬勃发展的社会因素,并指出《牡丹亭》的地位及作者。试以美第奇家族为例,说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的作用。

52. 详细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本国本民族与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的典籍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国王与臣属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年来,青春版《牡丹亭》校园行演出200多场,直接进场观众超过50万;今年6月,广州大剧院,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上座率达到90%,总票房收入100多万元;730日晚,湖南省昆剧团古典剧场,昆虫坐得满满当当,共同期待着昆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首演……“现在真是昆曲最好的时候,观众也好,院团也好,都享受着大好的春光。

——摘自《人民日报谈昆曲:经典是如何流行起来的》2016811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的典籍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昆曲在当代流行的客观条件及其意义。

53. 详细信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穷。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汤显祖<牡丹亭>简介》维基百科

材料二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 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据材料一,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5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厌昆腔,喜乱弹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1)从材料可以看出昆曲的弱点有哪些?

材料二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

材料三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迎来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5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良辅)的改革在梁辰鱼的《浣纱记》中得到较好地运用,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昆曲逐步在各地流传开来,火爆之势不可挡……昆曲剧本创作的繁荣也为其兴盛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人为昆曲创作剧本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繁荣。不仅作家数目庞大,创作流派也逐步形成,这在南曲复兴初期很少见到……仅从艺术本身来谈戏曲的兴盛与衰败是不完全的,社会条件、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张冠岚《论述昆曲的兴盛及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已谈到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提高是要在群众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因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所以我们演出的内容和形式都应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源于他们的生活的,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会曲高和寡,生命力就不强了。

   ——梁兆伟《群众文化不能脱离群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明代中叶以后昆曲走向兴盛的原因。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以清代昆曲与京剧不同的命运走向为例对其加以论证。

56. 详细信息

(加试题)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人类文明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而吴中以北曲擅场者,仅见张野堂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寿亦豪爽,谈笑倾坐。若寿复嫁以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  任继愈先生指出,有四种文化现象引起注意,即第一文化的继承与积累现象;第二文化衰减与增益现象;第三文化势差现象;第四文化的融合现象。建筑文化亦如此。对于以上四种文化现象,我们从不同史实出发形成了以下认识:

新文化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是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势差

古希腊罗马建筑文化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

以颐和园为例说明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

——根据吴庆洲《建筑文化传承融合与演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史实,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认识?请扼要予以论述。

57. 详细信息

(加试题)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京剧是中国的国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而吴中以北曲擅长者,仅见张野堂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寿亦豪爽,谈笑倾坐。若寿复嫁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  今日之皮黄(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之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剧丛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京剧正式形成于何时?

5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核心内容。梁启超说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

——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走民族主义路线,动员民众抗日。中国社会第一次被政治力量全面动员起来抵抗侵略者。可以说,抗战期间政治动员对中国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的正面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郑永年《中国要建设国家认同》

材料三  昆曲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它毕竟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评比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思想艺术境界。从这个方面看,昆曲的唯美精神,昆曲的艺术魅力,就是她自身的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

——陈学凯《遗产守护与昆曲的文化自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样认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的名称,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民族主义正面影响的体现。

3)关于昆曲,陈学凯认为我们今天要守护昆曲,就必须坚持对昆曲的这份文化自信。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述。

59. 详细信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后,昆曲以崭新姿态由苏州向江南其他地区迅速传播、扩散,一跃而为主导声腔,并由此激发了昆曲演出的热潮。人们在信仰、喜庆、社交、冶游等社会活动中多以昆曲伴奏,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日常生活的必修课。由于江南有闲阶层相对庞大,社会总体消费昆曲能力较强。加之享乐之风炽烈,人们有着多方面享乐需求。昆曲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深受江南不同人群的偏爱。

材料二  昆曲作为江南社会肌体的活跃细胞,丰富、美化着社会生活。在人际网络中,昆曲作为社会交往的媒介,能够融洽人际关系,甚至对打破社会群体间的壁垒、削弱身份差异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昆曲被派生、嫁接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从而间接地发挥妆饰、点缀江南社会生活的作用,促进了苏州戏具制造业的兴盛,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教习、演出昆曲成为一部分人,尤其是贫民阶层谋生的门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琳《昆曲与近世江南社会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江南地区广为流行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昆曲兴盛对江南社会的影响。

3)昆曲作为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你认为当代该如何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

60. 详细信息

材料一

昆曲说他是古典艺术的范例,不会有人反对。……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铸了前代韵文文学的精华,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正是在历史的音乐文化的递传的基础上,昆曲的歌唱音乐体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发展中逐步形成。……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的表演理论和艺术美学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整体,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完美的表演艺术体系。

——李晓《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材料二

我吴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即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之。

                                               ——沈宠绥《度随须知弦索题评》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不战而胜》最后一章提到:当有一天,遥远的古老的中国,他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我们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我国著名昆曲名旦王芳,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就曾多次提起昆曲的传承问题,尤其忧心昆曲事业下一代演员的培养。

                                                            ——摘自《凤凰网》

(l)阅读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我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阅读材料二,魏良辅对昆曲做了怎样的革新?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保护昆曲的传承?

61. 详细信息

材料一明代戏曲取得了极大的繁荣。汤显祖作为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他的昆曲剧本《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启蒙主义;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代昆曲发展进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2)如何认识16世纪明末的以礼教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另一种则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62. 详细信息

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戏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外戏,吴敌曲本戏也。光宗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

材料二 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芒》,妙艳时人。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材料三 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四 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4分)

63. 详细信息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4分)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6分)

64. 详细信息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士与商之间已不易清楚地划界线了。明清社会结构的最大变化便发生在这两大阶层的升降分合上面。徽州和山西两地的人甚至把商业放在科举之上,这话虽可能夸张,但至少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传统的四民观已开始动摇了。这和科举名额已应付不了士人数量的不断增长有关,大量士人沉滞于商人阶层。……商人恰好置身于上层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接榫之处。……明清又是小说、戏剧大为流行的时代,甚至有以小说、戏文比之六经,而说戏文、小说乃明王转移世界之大枢机。圣人复起不能舍此而为治。可见商人阶层所嗜好的民间文学愈来愈发达,也愈受士人的重视。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声音之道,随时递嬗,潜移默化,入人最深……至明代魏良辅梁伯龙(辰鱼)辈出,考订元焉,自制新腔,所谓婉丽妩媚,一唱三叹,极声调之致,歌法至此而大备,昆曲之名,亦称于斯时,后人称之魏梁遗韵。

——俞振飞《昆曲盛衰与提倡之必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明朝众多文人献身戏曲事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魏良辅、梁辰鱼对昆曲发展的贡献,据此分析明代士人在昆曲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5. 详细信息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京。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官僚们只能以获取感官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必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材料二  19564月,改编后的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中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现双百方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2)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的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

66. 详细信息

材料 记者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我省12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至此我省总共有2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5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此前经过公示的我省12非遗项目全部正式入围该名录。

在我省成功申报的12个项目中,有9个为新入选项目: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琼剧、南海航道更路经(指南海航行的路线知识)、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原始宗教与佛道教的融会而形成海南独特的斋醮科仪)、海南椰雕、晒盐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

其余3个为扩展项目: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文昌公仔戏与三江公仔戏(即木偶戏)

   —— 海南日报》 2008-06-16

1)按照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上述12个项目大致可以分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哪几类?请写明类别名称。

2)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任选其中一项,概述其入选的理由。

67. 详细信息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68. 详细信息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无法恢复或再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上但凡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俄国人有芭蕾,而中国毫无例外的是昆曲。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在一起的一种表演形式。20015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就包括昆曲。

——摘编自《中国五大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申遗呈现出哄抢态势。曾经,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六个省去争;一个梁祝故里,有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很少有人搭理的文化遗产,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香饽饽。一方面,是削尖脑袋拼命想挤进国家级遗产名录,另一方面,是对一些文化遗产的不断过度开发。比如,原生态或特定时期的某些生活形式,如裸体拉纤抢亲等仪式或风俗在一些地方被滥用,为了迎合游客口味,甚至加入了许多不健康内容。破坏性建设、掠夺性开发、企业式经营等现象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难点。

——据杨海波等《浅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被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69. 详细信息

传承、创新、超越

——新中国发展之路。

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阶段

发展状况

1949年以前

自发组织,活跃在农村,忙则农、闲则艺,演出内容主要反映农村生活,社会地位低下

1949-20世纪70年代末

政府安排进入城市,成立剧团,配合土改新婚姻法排演大批新戏,并赴朝鲜战场演出。由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戏成长为全国的大剧种。

20世纪80年代代初至今

形成市、县级剧团和民间剧团相结合的体制,开发城市与乡村市场,走向国外。

——据李峰《从的变迁管窥黄梅戏运营机制的嬗变》等

依据材料,概括黄梅戏的发展趋势,任选一个阶段,分析发展原因。

70. 详细信息

中国有多项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修建为中原地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以长城防线为基础的互市贸易,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农牧民族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材料三  阅读下列图片: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长城的功能。为什么说长城是大地艺术”?请举例说明。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你对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识。

71. 详细信息

材料一  明代艺术创作形式上的古与今,风格上的雅与俗,内容上的情与理,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汤显祖在戏剧《牡丹亭》中有意通过近乎荒诞的情节弘扬人的美好感情,表达反对宋明理学以理制情的思想倾向。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璟、无锡吴进士澄,时俱工度曲,每广坐命伎,即老优名娼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瑾。这使戏曲创作更多地受到了雅文化的影响。昆曲后来在四大声腔中独领风骚,与文人剧作家的创作密不可分。

材料二  明代戏曲创作对揭示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有了较大的开拓;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当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强劲姿态显现在舞台上时,由于观众的修养、身份不同,便形成了戏曲表演的花部雅部之争。所谓雅部,仅指昆曲;所谓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卢前认为:昆戏者,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戏者,以曲为主。戏中曲者,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辞合于士大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于文学之事。唯在能刻画描摹,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侔也。”“花部雅部之争,实则是为雅俗的对立与交融注入了新的内容。四大徽班进京,为后来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花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而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精神与北方押韵,成为古代戏曲艺术的光辉总结。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昆曲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部花部之争的文化影响。

72. 详细信息

材料一  今日之皮黄(按: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居q丛谈》

材料二  从昆曲的历史发展上看,18世纪之前的400年,是昆曲逐渐成熟并日趋鼎盛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昆曲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的演出氛围,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繁难的境地。18世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戏曲的发展也由贵族化向大众化过渡,昆曲至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材料三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先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在自身继承、发展和生存上,昆曲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昆曲后来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哪些困难?

73. 详细信息

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家。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戚畹们只能以获取感观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皆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材料二  19564月,改编后的影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100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2)围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及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的原因?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

74. 详细信息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曲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论述: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

75. 详细信息

(加试题)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塊宝,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是昆曲蓬勃发展的时期。新剧作不断涌现,深受观众喜爱。然嘉庆三年(1798),苏州官府设立《钦奉谕旨给示》碑,碑文中有扬州向习昆腔,近有厌旧喜新,皆以乱弹为新厅可喜,转将素习昆腔抛弃,流风日下,不可不严行禁止的文字。

——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白先勇提出了昆曲新美学的概念,何为昆曲新美学?即古典美与现代感的结合。业内多数人也认为昆曲最基本的曲牌、声腔、程式是不能变的,融入现代舞台的声光电技术,则是允许的。此外,回到历史去把捉昆曲流脉,也是戏曲理论界一直在做的事情。昆曲讲究活体传承,必须在人身上。

据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指的新剧作并概括昆曲受到挑战的原因。

2)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要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元素。第二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结合所学,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76. 详细信息

昆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吴魏良辅为昆腔之祖,而南词之布调收音,即经创辟,所谓水磨腔冷板曲,数十年来,遐迩逊为独步,至北祠之被弦索,向来盛于娄东,其口中袅娜,指下圆熟,固令听者色之。

——沈宠绥《度随须知弦索题评》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良辅对昆腔做了怎样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昆腔首次登上戏曲舞台的剧作及创作者。

2)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