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甘肃高三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2. 详细信息

2.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战国)条中描写:“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战国时遭到进一步破坏

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缓慢

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

3. 详细信息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

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4. 详细信息

420162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 详细信息

5.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6. 详细信息

6.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7. 详细信息

7.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土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科举制的进一步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宗法制得到完善

8. 详细信息

8.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  )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9. 详细信息

9.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这些考古发现可完全颠覆历史文献中刘贺的形象

B.考古发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历史文献的局限性

C.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文献与考古的相互印证之上

D.出土文物因其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而最为可信

10. 详细信息

10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11. 详细信息

11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B.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12. 详细信息

12.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             (  )

A.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B.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严查官员擅权贪污

13. 详细信息

13.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14. 详细信息

14.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厉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表明                      (  )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将军判刑的依据是陶片放逐法

C.雅典政治体现天赋人权思想                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5. 详细信息

15.“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这一局面的出现                                          (  )

A.得益于梭伦改革的开展                 B.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民主

C.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16. 详细信息

16.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  )

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7. 详细信息

17.西塞罗在《论法律》中讲道:“最高的法律,适用于所有时代,产生于任何成文法之前,或者更确切地说,产生于任何国家形成之前,”它“不是由人的才能想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民的决议,而是某种凭借允行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文中“最高的法律”应该是    (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8. 详细信息

18.“耐克逊”(nexum)是《十二表法》中用来表示“契约”的用语,它的本意是“伴有铜片和衡具的交易行为”,它的形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交易当事人亲白到场,说出规定的套语,履行铜片的交付手续,而且还要有五位证人和一位司称到场作证,此时交易方为有效。“耐克逊”表明罗马法                                                                            (  )

A.注重建立公正诚信的商业秩序            B.对民事行为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C.本质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利益            D.严格禁止公民的私下交易行为

19. 详细信息

19.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                                      (  )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C.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            D.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

20. 详细信息

20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                                              (  )

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

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的稳定        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

21. 详细信息

21.孟德斯鸠从掌握最高权力范围的角度区分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即“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按此标准,英国制度革新中从贵族政治转向民主政治的关键是                                                        (  )

A1215年《大宪章》 B1688年“光荣革命” C1689年《权利法案》D1832年议会改革

22. 详细信息

2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                     (  )

A.建立全民民主    B.实现权力制衡     C.改革邦联政治    D.强调地方自主

23. 详细信息

23.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  )

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        B.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

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        D.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

24. 详细信息

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  )

A.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25. 详细信息

251879年,法国共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巴黎公社参加者,宣布新闻、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实行发展教育和保护关税等措施。1884年共和政府进一步修改宪法,规定共和制度永远不动摇,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担任总统。这些措施在当时法国               (  )

A.主要针对复辟势力的威胁             B.践行了共和宪法的内容

C.认可了巴黎公社的正义性            D.确保了共和政体的巩固

26. 详细信息

26.“(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

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7. 详细信息

27.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28. 详细信息

2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9. 详细信息

29.《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  )

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30. 详细信息

30.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31. 详细信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

31.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

——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 宿景祥

材料四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毛佩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4)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8)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四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8)

32. 详细信息

32.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  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 ,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己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 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庐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结合史实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关系。(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英国在革命成功后颁布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及其历史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