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初中历史单元测试

1. 详细信息

孙中山先生渐进改造中国的试探失败以后,决定推翻清廷,用强迫的方法进行改造中国的伟大工作。“渐进改造中国的试探”包括(  )

A.听太平军的故事

B.上书李鸿章

C.策划反清起义  

D.宣传民主革命

2. 详细信息

18941124日,孙中山联合反清人土成立兴中会,兴中会成立的地点是在(  )

A.上海                 B.长沙               C.檀香山                     D.东京

3. 详细信息

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里“开始”的标志是(  )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资政新篇》

B.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强学会

C.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纲领

D.领导了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4. 详细信息

先生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先生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C.成立兴中总会,开展革命活动,准备广州起义

D.筹集起义经费,发动“黄花岗起义”

 

5. 详细信息

如图是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情景。你认为他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增加工人就业机会             B.恢复银行信用              C.限制农产品的产量               D.兴建公共设施

6. 详细信息

1894年冬,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创建兴中会,响亮而明确地确立的革命宗旨是(  )

A.振兴中华           B.恢复中华             C.驱除鞑虏            D.三民主义

7. 详细信息

孙中山说:“太平天国……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材料表明孙中山强调(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政府

C.实现平均地权

D.发动武装斗争

8. 详细信息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是(  )

A.陆皓东               B.孙中山             C.章炳麟            D.宋教仁 

9. 详细信息

下列哪一刊物或作品刊发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

A.《国闻报》              B.《革命军》           C.《警世钟》           D.《民报》

10. 详细信息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B.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成功

11. 详细信息

下列与孙中山有关的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②镇南关起义

③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提出三民主义

⑤建立兴中会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⑤  

12. 详细信息

201811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纪念日。如果某班决定办一期以“纪念孙中山”为主题的黑板报,同学们提供以下资料,不能采用的是(  )

A.兴中会的成立

B.《时务报》的创办

C.领导辛亥革命

D.“三民主义”的意义 

13. 详细信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  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该革命组织是中国同盟会

D.在 1905 年成立于南京

14. 详细信息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材料中“孙逸仙”(  )

A.被誉为民主革命先行者

B.被称为“反清英雄第一人”

C.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D.被称为“洪秀全第二”

15. 详细信息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继承了洋务派的救国理念

D.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6. 详细信息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同盟会

C.强学会

D.兴中会  

17. 详细信息

下列对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二者内容根本不同

②二者原则和实质是一样的

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来的,与同盟会政治纲领并无关系

④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详细信息

“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

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19. 详细信息

 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江青窃得最高权力

 

20. 详细信息

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即为三民主义中的(  )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生主义

C.实现民主主义

D.实现民权主义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一个宗教组织,并以信徒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建立了太平天国。

材料二:这一民间团体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材料三:该组织成立于1894年,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材料一中的“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间团体”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涉及的是哪一组织?该组织成立于哪里?是谁的领导下成立的?

22. 详细信息

2019•雅安)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

A.秋瑾               B.章炳麟             C.陈天华               D.孙中山

23. 详细信息

2019•包头)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24. 详细信息

2019•恩施州)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 详细信息

2019•临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

①平均地权 ②扶助农工 ③联共 ④联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 详细信息

2019•新疆)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27. 详细信息

2018•益阳)小明准备编辑一份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以下四项内容中不能入选的是(  )

A.组建兴中会

B.创建中国同盟会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参加武昌起义

28. 详细信息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材料一:孙中山早年在澳门广州香山等地行医,虽然医好了不少病人,但是广大人民的生活任然贫苦,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愈演愈烈。他体会到,要救国并非医好几个人就能凑效,更重要的是“医国”。

1)根据材料说说孙中山为什么放弃医学?

材料二: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2)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结果如何?这对孙中山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3)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区别是什么?

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作了怎样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