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三下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学识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以文化道德的力量教化乡民,反哺(bǔ)桑梓,对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bì)益。

  B.“鸿门宴”的故事自从上了司马迁那本史家绝唱《史记》以后,那个西楚霸王项羽因为放走了刘邦,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拙(zhuó)于心计的名声就不胫而走,成为千年以来,学者名士挞伐的对象。

  C.宋代是安岳石窟的黄金时代,其中以圆觉洞的飞天石刻造像闻名。此前中国飞天大多出现在壁画中,石刻飞天寥若晨星。安岳石窟逐渐摆脱了五代的桎梏(gù),佛龛(kān)气势灰弘,佛像大多大于真人。

  D.当下年轻人有着社会转型的“时代烙(lào)印”,却鲜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裹腹,衣不保暖,而是踯(zhí)躅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堕落与颓废。

2. 详细信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0.第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2.从文中概括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13.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3. 详细信息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高县学记   苏辙

    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也速。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

    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教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其耳目    习:练习     B.是以其政不烦      烦:急躁

C.其刑不渎    渎:轻慢     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    诏:命令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揉熟之               与嬴不助五国也

 B.而民化也速         吾从而师

 C谋建学官             亡赵走燕

 D.亦相帅出力缮其事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学为政”就是挑选才智出众的人到学校学习,学成后让他们传授知识给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B.作者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从而强调了“以学为政”的重要意义。

C.文中列举子游“以弦歌为政”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绩,证明了“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的观点。

D.上高县县令李怀道建造学校,体现了“以学为政”的思想,作者为这件事作记,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4分)

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4分)

18.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粱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选自《全晋文》)

4. 详细信息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①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②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日:“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21.解释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第①则文字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3分)

2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3分)

5. 详细信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19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4分)

20.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4分)

6. 详细信息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客喜而笑,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

(2)浔阳江头夜送客,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3)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                  。(苏洵《六国论》)

(4)草创未就,                  ,惜其不成,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王勃《滕王阁序》)

7. 详细信息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

        为什么要这样曲曲弯弯

        浪费着生命

        如果走成一条直线

        岂不节省许多光阴

  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角度自进,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