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东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呼吸酶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2. 详细信息

关于T细胞作用的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处理抗原 分泌淋巴因子 识别抗原 分化为记忆细胞 分化为效应细胞.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

3. 详细信息

给两组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正常状态)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

剧烈运动一段时间的动物

B

患糖尿病的动物

 

C

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D

处于低温环境中的动物

4. 详细信息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5.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B

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6. 详细信息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下丘脑在外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

感受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高

 

C

调节: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等

 

D

传导:下丘脑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7. 详细信息

2008112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酶的活性下降  机体耗氧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①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8. 详细信息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感病毒可能发生了突变

 

B

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

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可能不是同种类型

 

D

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9. 详细信息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

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

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0. 详细信息

如图是甲型H1N1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物质.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甲型H1N1病毒清除

 

B

甲型H1N1病毒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

 

D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11. 详细信息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小腿抽搐 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详细信息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3.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

 

A

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

 

B

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C

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

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14.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C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15.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

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16. 详细信息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17. 详细信息

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

 

A

消化 呼吸 神经 内分泌

B

消化 呼吸 循环 泌尿

 

C

循环 泌尿 消化 神经

D

呼吸 内分泌 循环 运动

18. 详细信息

某同学观察血涂片时,发现有一种白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的数目明显多于其它细胞,你认为这种细胞最可能是(  )

 

A

红细胞

B

浆细胞(效应B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淋巴细胞

19.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

 

D

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的增加

20. 详细信息

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

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

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

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21. 详细信息

如图,若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BD范围内

B

OA范围内

C

BC范围内

D

BA范围内

22. 详细信息

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23. 详细信息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

 

A

过敏性鼻炎

B

大脖子病

 

C

艾滋病

D

系统性红班狼疮

24. 详细信息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

体液大量损失

D

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25.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B

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

 

C

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

 

D

在炎热环境主要依靠汗液蒸发散失热量

26. 详细信息

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

 

A

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

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

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27. 详细信息

关于如图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表示感受器,Y表示神经中枢,Z表示效应器,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由X传到Z

 

B

X表示吞噬细胞,Y表示T细胞,Z表示B细胞,则XYZ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X代表T细胞,Y代表效应T细胞,则Z代表抗体

 

D

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Z表示甲状腺,则Z分泌激素过多时,对于mn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28. 详细信息

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

 

A

刺激甲,只有收缩

B

刺激乙,只有收缩

 

C

刺激甲,都不收缩

D

刺激乙,都收缩

29. 详细信息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

抗体是由记忆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清除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

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浆细胞

30. 详细信息

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对于高烧不退的幼儿,可以采用多喝热水、加盖棉被等方法,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尿量减少;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对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1. 详细信息

下列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

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

 

C

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32.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

 

A

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处为动作电位

 

C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33. 详细信息

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一种蛋白质),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

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

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4. 详细信息

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促使这些靶细胞自动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B

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

 

C

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D

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35. 详细信息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

 

A

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

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C

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D

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36. 详细信息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后,在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a代表高胰岛素血糖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

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

b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元及非糖物质

 

D

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37. 详细信息

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信息

 

B

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

 

C

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则2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

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38. 详细信息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39. 详细信息

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动物血液中血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试验的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食用糖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mg/dL

75

125

110

90

75

75

75

 

 

A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75mg/dL

 

B

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mg/dL,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利用和转化

 

C

180min时,血糖浓度维持在75mg/dL,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

 

D

60min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0. 详细信息

鼷鼠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下面是为了开发痢疾疫苗而把灭活的痢疾杆菌接种在鼷鼠的身上,并调查了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与T淋巴细胞对它起的作用(见图).对上述有关资料的解释或推论正确的是(  )

乙实验中产生了很多抗体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

丙、丁实验中,若没有胸腺则B淋巴细胞绝不会合成抗体.

戊结果表示,抗体合成的最佳状况需要T淋巴细胞的帮助.

被痢疾杆菌感染后,预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41. 详细信息

成年女性排卵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雌激素浓度上升;

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42. 详细信息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

 

A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C

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D

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43.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并回答:

1过程是在X的刺激和a细胞等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这属于    免疫.

2过程的产物Y的化学本质是    ,参与其形成的具膜细胞器有        等.

3)若b为吞噬细胞,它在特异性免疫感应阶段中的作用是                               

X是禽流感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靶细胞;如果XHIV,则由于图中(字母)      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而死亡.

44. 详细信息

如图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         的结果.

2)甲、乙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       ,两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3)若甲表示胰岛B细胞,则表示      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4)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其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   (成分)结合,引起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则甲→①→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的功能.

45. 详细信息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       ,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               

3)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给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而向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                  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背光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46. 详细信息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用具:略            实验步骤:

取两只身体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任何处理;

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以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度,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测结果与结论: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47. 详细信息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BCD四个实验中,       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    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植物

IAA分布(%

向光侧

背光侧

A

50.0

50.0

B

50.2

49.8

C

50.1

49.9

D

49.5

50.5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      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