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山西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2. 详细信息

成语“骚人墨客” 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作《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自由主义         D. 理想主义

3. 详细信息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

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

D.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

4. 详细信息

.《史记》载:汉初匈奴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使“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记载主要反映了

A.实现了匈奴族内部的统一             B.匈奴骑兵南下进犯中原

C.匈奴统一了北方蒙古草原             D.匈奴进兵西犯西域

5. 详细信息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汉代……中国没有与其他文明地区相隔绝,它的

联系,远及天涯。”下列人物最早对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是

A.张骞             B.班超            C.班固             D.甘英

6. 详细信息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所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 报答天地之恩    D.神化君主统治 

7. 详细信息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8. 详细信息

.“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

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

9. 详细信息

汉武帝设刺使,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发挥文官作用

C.对地方官的监察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10. 详细信息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

A. 皇帝寝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1. 详细信息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对于这些观点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重农抑商,丁反对工商为末

12. 详细信息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

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 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 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 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 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13. 详细信息

海外汉学界多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当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写道:“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从中看出,作者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          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来华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14. 详细信息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5.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6. 详细信息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17. 详细信息

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10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lO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②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③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④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 详细信息

《世载堂杂忆》载:“天王抵武昌,急欲渡江,直捣北京。东王主张先下南京,效朱明建国故事,立定根基,再行北伐。时届秋冬,将士亦惮北方严寒,故决东下。”这说明太平天国

A.逐渐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B.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C.大多将士参加革命是迫于生计                 D.在占领武昌之后产生战略分歧

19. 详细信息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送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            ②否定圣库制度

维护儒家正统思想                ④肯定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原则

A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20. 详细信息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哪方面

A. 注重考证经典     B. 针砭社会时弊     C. 学习西方文化    D. 批判理学旧说

21. 详细信息

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 .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2. 详细信息

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甲午海战②《马关条约》的签订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详细信息

 美国公使田贝曾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

“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表述说明

A.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

B.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美国从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导国家

D.帝国主义国家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24. 详细信息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  王建《十五夜望月》

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4分)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旁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锺,船中养犬长食肉。

                                     ——  张籍《野老歌》

2)依据材料,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4分)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  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7分)

材料四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4)材料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25. 详细信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汪道昆《太函集》记载,安徽歙西溪南吴荣让是通过“度原隰使田,度山林使种树。------于是易以茶漆栌栗之利,------利视昔有加”,过了三年,不仅吴荣让“自致鉅万”,而且带动乡里从事这种进步方式的经营。

                                         ——《徽商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料二  嘉靖之世,人有终其身未入城廓者。------有少与外事者,父兄羞之,乡党不齿焉。今(明末)------而闭户不出者,即群而笑之。

                                         ——《徽州府志》

材料三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

材料四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元,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线”,-----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即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9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6. 详细信息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创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人才的明显缺陷……于是他们在不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这些学堂有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洋务学堂,开中国近代学校之先河。

材料二   改革教育体制,建立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这是康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向光绪帝建议:“今乡皆立小学,限举国之民,自七岁以上必入之,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八年而卒业,其不入学者,罚其父母。”梁启超在《教育政策私议》中,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5岁以下为幼儿期,受家庭教育或幼稚园教育;6岁至13岁为儿童期,受小学教育;14岁至21岁为少年期,受中等教育与中学相等程度的师范学校或各种实业、专业学校的教育;22岁至25岁为成年期,受大学教育。大学业分文、法、师范、医、理、工、农、商诸科。

——《中国教育思想道史》第五卷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朝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和民国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目标上与传统教育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洋务派相比,有哪些进步? (2分)

4)依据材料三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何进步性?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