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乳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神话传说     B.世袭观念      C.地理位置     D.宗法制度

2. 详细信息

2.右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最有可能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3. 详细信息

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 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

4. 详细信息

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5. 详细信息

5.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6. 详细信息

6.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7. 详细信息

7.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8. 详细信息

8.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下列对长征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长征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的局面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长征精神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A.①②    B.②③④    C. ①②   D.①②③④

9. 详细信息

9.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重大行动。这一行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

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中心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成为国民党统治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详细信息

10.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 详细信息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修改

A.说明各个民族自治区域依据法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12. 详细信息

12.右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 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13. 详细信息

 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A.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B.促进西班牙的社会转型

C.推动了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D.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4. 详细信息

14. “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 们……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引文中的“他”对雅典最大的贡献是

A.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C.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雅典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15. 详细信息

15.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B.《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C.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16. 详细信息

16.“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诞生。”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A.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诞生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C.建立了有别于英国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D.正式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17. 详细信息

17.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当时,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威廉一世竟然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这说明

A.威廉一世孤陋寡闻              B.威廉一世不愿当皇帝

C.帝国议会是德意志最高权力机关  D.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18. 详细信息

18.“(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 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指

A.《共.产.党宣言》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月提纲》

19. 详细信息

19.《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说:“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工人阶级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20. 详细信息

20.右图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 “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 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 二战后美苏“冷战,’

C. 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21. 详细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21题13分,22题11分,23题13分,24题11分,25 题12分,共60分)

    21. (13分)政治制度的变迁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并未有人 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明太祖曰:“自秦以下,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其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中央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明太祖对设置宰相有何看法?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旧之间”从政治体制上分别指什么?新制度不能衔接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22. 详细信息

  22.(11分)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被指为“战争法案”的系列安保法案。这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精神,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20世纪以来的 中曰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 (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9年苏联在审判日本战俘时,据川岛清少将供认:从1941年起731部队每年用 于实验的人数是400到600人。据此推算大约有3000人死于731部队的活体实验。

——于小军《曰本侵华罪行若干史料摘编》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竞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 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四  根据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至10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28.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一倍,成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2015年7月至9月,人均旅游 支出为28万日元(约合14870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19%。……而自1979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04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曰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   中曰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材料五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曰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 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而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则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 “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例印证这一说法。据材料二分析日军侵华战争方式有何特点?(3分)

    (2)据材料三指出“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深远意义。(2分)

    (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的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20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4分)

 

23. 详细信息

  23.(13分)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 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 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哪一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5分)

 

24. 详细信息

古希腊盛行海外贸易活动,其直接原因是希腊

A.政治上的城邦制度                B.地理上的临海多岛

C.思想上的开放包容                D.经济上的自然经济

25. 详细信息

  25.(1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摘自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 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的主要措施。(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挑战或限制?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呈现的特点。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今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