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吉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2. 详细信息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3. 详细信息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 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4. 详细信息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 详细信息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7. 详细信息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

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

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

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8. 详细信息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9.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

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

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10. 详细信息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1. 详细信息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12. 详细信息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13. 详细信息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14. 详细信息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5. 详细信息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6. 详细信息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17. 详细信息

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

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应出自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             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18. 详细信息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

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

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謇             D.康有为

19. 详细信息

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

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20. 详细信息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21.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2. 详细信息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3. 详细信息

例如,上海黄浦滩的某片土地,地主报价100元,后来增值为10 000元时,地主所得

仅为100元,而其余的9 900元则按照涨价归公的原则,“为国民所共享”。这段材料反

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节制资本        D.平均地权

24.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下列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25. 详细信息

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26.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27. 详细信息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28. 详细信息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大国崛起》解说词)。能破解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的科学成就是

A.爱因斯坦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9. 详细信息

 “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

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0. 详细信息

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31. 详细信息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 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2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4分)

32. 详细信息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4分)

33. 详细信息

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2分)

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34. 详细信息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