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各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题含详解

1. 详细信息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 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 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2. 详细信息

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则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

A 金字塔 B 象形文字 C 《汉谟拉比法典》 D 种姓制度

3. 详细信息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 “众神之王”。材料说明,汉谟拉比

A 实现了两河流域的初步统一

B 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C 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

D 宣扬 “君权神授”,维护地主利益

4. 详细信息

人类早期文字几乎都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在下面一组古老的文字中,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是

A B

C D

5. 详细信息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代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尼罗河定期泛滥 ,给人民带来灾难 B 地理环境对文明产生有重要影响

C 古代埃及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 D 人民群众是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

6. 详细信息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对图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古埃及罗塞塔石碑碑文刻有楔形文字

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 石柱说明恒河流域较早进入文明时代

D 体现了古代世界的文明具有多元特点

7. 详细信息

“站立在诸王诸帝之后者,是升斗小民。撑持着庄严华丽巍峨神庙宫殿及金字塔的,是无数工人及农夫。”最能说明材料中这一古代文明特征的是(   )

A 农业立国 B 王权神授 C 民主政治 D 专制统治

8. 详细信息

《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以便使种姓的划分永久化。这表明,种姓制度

A 造成了阶层的隔离 B 有利于社会成员流动

C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 实现了社会和谐发展

9. 详细信息

《梨俱吠陀 ·原人歌)中讲道:“神用他的口创立了婆罗门,用他的双臂创立了刹帝利,用他的双腿创立了吠舍,最后用他的双脚创立了首陀罗。”婆罗门阶层认为种姓制度的创立符合(   )

A 国王强制性命令 B 劳动人民的祈求

C 婆罗门神的旨意 D 国家法律的规定

10. 详细信息

某《法典》规定: “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A 古代印度 B 古代中国 C 古巴比伦王国 D 古代埃及

11. 详细信息

“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庙宇。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的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这反映的是

A 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 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12. 详细信息

公元前 6世纪的古代印度,人们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不满,各种新教派和学说广泛流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印度教 B 道教 C 婆罗门教 D 佛教

13. 详细信息

世界文明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这两种文明成果中

A 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B 苏美尔人发明了 1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的产量

C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D 东方文明都是亚洲国家,西方文明都是欧洲国家

14. 详细信息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氏族制度瓦解的必然

B 市区和周边农村不相往来

C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D 重叠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

15. 详细信息

“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事实上权力是在公民手中。”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度

B 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雅典民主仅限于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

16. 详细信息

“随着他的东征,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不断地出现在东方的很多城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思想也影响了希腊,东方的科学知识也随着战争源源不断地传人希腊,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极大地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旨在强调(   )

A 波斯帝国扩张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B 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C 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D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17. 详细信息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帝国,二者都(

A 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海 B 定都巴比伦

C 促进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D 在公元后成立帝国

18. 详细信息

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 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经济文化圈

C 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 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19.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政治生活中的常见仪式。图中人物的关系是

A 封君与封臣 B 主教与教徒

C 领主与农奴 D 主人与奴隶

20. 详细信息

“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A 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B 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君主集权专制

D 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21. 详细信息

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 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 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 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22. 详细信息

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 .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 .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 .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 .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23. 详细信息

中世纪的西欧 ,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西欧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 B 国王严格限制粮食贸易

C 庄园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D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商路

24. 详细信息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 “政治权利”是指

A 人身自由权 B 城市自治权 C 特许经营权 D 男女平等权

25. 详细信息

12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据此判断大学的产生具有

A 重视教化的宗教化特点

B 神学为主的神学化特点

C 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

D 培养官僚的官方化特点

26. 详细信息

刘玉荣在《西方文化之旅》一书中将西方文化的演变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近代和现代,其中把古代称为 直觉时代 ,你认为 中世纪 最适合的主题是(  )

A .创造时代 B .反省时代

C .信仰时代 D .求知时代

27. 详细信息

查士丁尼在位期间 ,为了极力恢复罗马帝国时代的疆域,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战。查士丁尼的对外战争 (  )

A 恢复了罗马帝国时的疆域 B 抵御了阿拉伯人的进攻

C 浪费人力物力 ,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D 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复兴

28. 详细信息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加速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A 金钱赎买 B 改革 C 宗教 D 外族征服

29. 详细信息

西欧有一句谚语: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其中“阿拉伯人的口”说明阿拉伯人的

A 善于言辞 B 桥梁作用 C 体态异常 D 喜欢交际

30. 详细信息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 西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31. 详细信息

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 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 B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 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 D 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32. 详细信息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政治时期。这期间幕府与天皇的关系是

A 二者分庭抗礼,共同掌握政权 B 幕府在天皇统治之下

C 幕府掌握实权,天皇大权旁落 D 武士统治国家

33. 详细信息

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这一阶层

A 是地方豪强以血缘建立的政治集团 B 是日本建立的正规国家军队

C 是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的私人武装 D 效忠将军,但无纳贡义务

34. 详细信息

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 “省”源于中国

A 两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35. 详细信息

我们说文化的交流在当今世界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忆今思古,那么从该角度看美洲印第安文明,其衰落的原因则是

A 彼此间比较孤立,缺乏交流 B 相互联系不断进步

C 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D 富有文明的多样性

36. 详细信息

培育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后来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的是

A 古代埃及人

B 印度人

C 阿兹特克人

D 玛雅人

3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律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 .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社会强不凌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 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时,应在此侵犯之处被处死。如果一个自由民毁坏了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个自由民将另一个自由民的奴隶致残,那么,这位自由民要给予另一自由民折价赔偿。自由民之间争斗致残的,对方可以将他同态致残。

——《汉谟拉比法典》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比伦法典诞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汉谟拉比颁布法典的宗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典的宗旨能否实现。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时代特点。

3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的大江大河还孕育了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河水的滋润下,两岸沃野千里,庄稼茂盛。世代定居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星罗棋布的村落中繁衍生息,过着宁静的生活。由于农业生产需要水利灌溉,修建巨大的水利工程,不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家庭所能承担的,必须有统一的中央管理机构;面对外来民族的侵犯,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抗,需要统一指挥的国家政权。因此在这些大河流域的广裘土地上,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应运而生。古代农业生产依赖土地、阳光和水利,因而土地神、太阳神、水神等自然神在农业社会的原始信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 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 “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三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 .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亚非四大文明区域的共同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早期文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评价。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3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3世纪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摘编自房龙(人类的故事》

1 材料一图一、图二描绘了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各自特点及两种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欧洲中世纪 .“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所指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现的主要方式。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 “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4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地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持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甚感惊讶。

材料二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

材料四 (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则)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持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

4 对比拜占庭帝国和日本的不同发展,谈谈二者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