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2. 详细信息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该诗作者是

  A.汉代董仲舒    B.宋代朱熹    C.明代王阳明    D.清代王船山

3. 详细信息

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

  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

4. 详细信息

.“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神权、王权和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D.使人们获得精神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5. 详细信息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予”。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谴责君主专制    B.否定宗教神学  c.倡导思想解放    D.构思民主政治

6. 详细信息

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伏尔泰、罗伯斯庇尔这样做的意图是

  A.尊崇中国的传统文明    B.呼吁东西方文化交流

  c.重建法国的道德伦理    D.倡导平等,反对特权

7. 详细信息

马克思曾评价中国古代一项重大的科技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8. 详细信息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批判。1956年,周总理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说:“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反映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C·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9.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方针是

  A.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B·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两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0. 详细信息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遗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文化现象    B.商品经济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和白话文的发展   D.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11. 详细信息

·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草书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12. 详细信息

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京剧艺术的脸谱化    B.京剧艺术的娱乐化

  c.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D.京剧艺术的官方化

13.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如下图所示,b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14. 详细信息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一次反思”首先付诸政治实践的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 详细信息

《仪和团有功于中国说》中载:“使义和团一战而胜,奏凯而旋,有志者乘其机而导之以国民之义务,夺回自由之民权;扭转乾坤,开共和之善政;民权独立,扫专制之颓风,则此际之排外灭洋者为义和团,安知顺手倾满洲政府,大倡改革者非义和团耶”,据此推断作者属于

  A-资产阶级改良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地主阶级洋务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16. 详细信息

以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市场经济  国企改革  基层民主     B.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c.一国两制  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     D.三个代表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17. 详细信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延安窑洞       D.遵义会议会址

18. 详细信息

上世纪60年代有位作家说:“有人说,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当时社会动荡,缺乏创作素材         B. 左倾错误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C.作家创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D.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不受重视

19. 详细信息

.20121011,中国作家莫言喜获若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他不断地经受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形象),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百年孤独》    D.《悲惨世界》

20. 详细信息

 “他们追求清新的自然风光中揭示色彩晕染流动的奥秘,感情色彩的争妍与和谐、阳光的欢愉与变化、自然的节奏与坦诚、人生的明朗与温馨。”这种“追求”体现在下列作品中的是

  A. 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 详细信息

随着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氏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A·巩固华夏国家的礼乐制度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D.提倡自由平等的近代观念

22. 详细信息

 “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现在尚需显示中国已经如何阻止这一制度的美中不足,就像在几乎所有她的其他科学和技术中的不足一样。”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文杂志《中国文库》上发表的一位留居中国的英国人的署名文章,文中所说的“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23. 详细信息

史学家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指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白银首次成为流通的货币    B.远洋贸易开始使用指南针

  C.商业活动的群体商帮形成    D.烟草等经济作物从西域传入

24. 详细信息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1929-1933年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5. 详细信息

.下图是近60年来世界工业发展比重情况表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的直接反映

    B.中、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向知识经济

    D.中、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