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福建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提出“兼爱”,两者相比,墨子更注重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无等级名分差别

2. 详细信息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C.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D.将儒、佛、道思想揉合

3. 详细信息

3.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改革科举制度                         B.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C.“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D.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4. 详细信息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5. 详细信息

5.据《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653个,从1938326日至4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310人次。”这表明

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一种娱乐        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

   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        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

6. 详细信息

6.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以下价值取向与当时需要相符的是

A.马克思: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D.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7. 详细信息

7.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师夷长技以自强

8. 详细信息

8.百度对“近代化”词条的解释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下列主张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是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坎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9. 详细信息

9.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10. 详细信息

10.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近代中国理性觉醒不包括

A.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D.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11. 详细信息

11.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A.民族独立        B.救亡图存      C.民族复兴      D.民主革命

12. 详细信息

12.《官话报》在北京各报中是支持清廷的,但191214日该报发表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的社论。这种变化表明

A.“预备立宪”破产                   B.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C.清朝统治覆灭                      D.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13. 详细信息

13.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14. 详细信息

1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碍就将以原速度持继运动下去;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价值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思维

C.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D.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15. 详细信息

15.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体现第三大定律的是:

A.三权分立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法律平等

16. 详细信息

16.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李白与雪莱                        B.屈原与巴尔扎克

C.王维与毕加索                      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17. 详细信息

17.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18. 详细信息

1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19. 详细信息

19.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20. 详细信息

20.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

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家争鸣

C.百花齐放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1. 详细信息

21、历史学家徐中约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

A.发起者的阶级立场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中央政府对运动的反对态度

22. 详细信息

22、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23. 详细信息

23、《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点是(  )

A.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权利

24. 详细信息

2419253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

C.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D.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25. 详细信息

25、“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26. 详细信息

26、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7. 详细信息

27、 “从春秋到清同治十一年,史书记载了985次日食。从汉代到公元1638年,史书记载了112次黑子。从汉代到明代,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个。从公元前240年到1910 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           B.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领先世界

C.古代科技重视经验的总结             D.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

28. 详细信息

28、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从此(  )

A.词发展到新的高峰                 B.词走向世俗化

C.新的文学形式产生                 D.词走向衰落

29. 详细信息

291985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30. 详细信息

30、“能量子钻进物体的表面层……把它的全部能量给予了单个电子……一个在物体内部具有动能的电子当它到达物体表面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一部分能量。”上述“理论”诞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用科学方法精准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C.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深入到微观世界

31. 详细信息

311819世纪,欧洲、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当时人们(  )

A.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C.对自然王国的理性描绘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32. 详细信息

32、新史学倡导者鲁滨逊说:“(历史)可以被用来解除对各种生疏不明情况的迷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过去会给我们提供行动的范例,而是因为我们充分理解了过去,便可以更充分地理解现状,我们的行动就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面的。”在这里,鲁滨逊认为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  )

A.“复原”过去,指引未来          B.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C.理解现实,把握发展方向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33. 详细信息

33.(20分)文化总会打上时代的印记。人文环境、政治变革以及经济发展无不反映于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张择端

1)有学者认为“宋文化明显的具有务实性、普及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艺术角度举例说明此观点,并分析宋代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6分)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中国文字,迟早必废。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

    ——摘编自陈独秀、钱玄同言论《新青年》(1918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钱玄同、陈独秀的共同主张,并简要予以评析。(8分)

34. 详细信息

3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裹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岳麓版、人教版和人民版教科书内容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蒙娜丽莎》           《西斯廷圣母》

材料四  “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材料五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据材料一、二,指出智者学派对“人”的认识。(4分)

2)据材料四,指出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3分)

3)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思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入文主义精神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9分)

35. 详细信息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作《等待果陀》,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材料二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51545号《新青年》月刊,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1)材料一中的作品属于哪一流派?并概括此流派作品体现的主题思想。(6)

   

(2)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请以材料二中的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为例,说明这一观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