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辽宁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国家政治结构是政治史上的常见现象。下列制度或机构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有
A
.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元中书一省制        D.美国联邦制

2. 详细信息

2.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3. 详细信息

3.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 详细信息

4.有史学家认为,汉朝的宰相是颇有实权的。全国的政治,都以相府为总汇,自霍光秉政,自领尚书,宰相都用年老无气和自己的私人,政事悉由宫中而出,遂不能有正色立朝之臣。上述材料反映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汉武帝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皇权的作用  

B.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

C.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D.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

5. 详细信息

5今吏部之职,拟古宰相。而其黜陟之柄,有宰相所不及也者。今凡不由吏部拟上而特旨迁除者,谓之传奉官,必不久而罢。这一现象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 详细信息

6.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7. 详细信息

7.梁启超认为,在汉朝,中国发生了一场有意义的革命,打破了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这场革命指的是

A.推行郡县封国并存制        B.设置刺史

C.实行察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详细信息

8.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9. 详细信息

9.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10. 详细信息

10.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 详细信息

11.《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C
.公民大会成员由抽签选举产生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12. 详细信息

12.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下列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C.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

13. 详细信息

13.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他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B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阶级 
C
.罗马法为巩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D
.罗马法起着管理社会的职能,稳固着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

14. 详细信息

14.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两者最大的差别是

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全面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

15. 详细信息

15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16. 详细信息

16.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B.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D.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17. 详细信息

17.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如果我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会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不能体现的是
A
.英国政治精英受到广泛监督    B.英国首相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
.英国首相必须接受下院监督    D.选民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有一定地位

18. 详细信息

18.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日本——原生型                B.德国、美国——感应型

C.法国、美国——次生型                D.中国、日本——感应型

19. 详细信息

19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        ④规定了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 详细信息

201934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21. 详细信息

21.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 详细信息

22.欧洲近代史上某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宪法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是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标志

C.标志着代议制民主的形成        D.是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23. 详细信息

23.法国史学家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写道,法国大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最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路易十六时期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从而引发了法国大革命。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路易十六时期

A.改革进程不平衡的结果              B.弱化专制统治的结果

C.改革不成功的结果                    D.改革目标偏激导致的

24. 详细信息

24.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25. 详细信息

25恩格斯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恩格斯观点的是

A明确否定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            B.强调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C.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D.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26. 详细信息

26.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对中国进行侵略的主要目标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27. 详细信息

271902年杨廷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接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该观点的实质是

A.领事裁判权的撤废关系到中国主权的恢复

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C.通过修改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

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亡图存

28. 详细信息

2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9. 详细信息

29.《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30. 详细信息

30.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人,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
.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31. 详细信息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22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实践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回答问题时必须概括答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收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 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
摘自百度百科《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理由。并指出到明清时期行使宰相职责的相关部门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分析后人评价这部宪法是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原因。就材料二的内容而言,概括指出该宪法对德国历史所产生的意义(10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途径有哪些。(4分)

32. 详细信息

32(18)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6)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