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开学考试

1. 详细信息

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

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 详细信息

25.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3. 详细信息

26.考据学又称朴学,内容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他书籍。到乾隆、嘉庆时期盛行,形成了为考据而考据的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B.儒家学者的极力推广

  C.思想专制的空前加强    D.学术研究理论的进步

4. 详细信息

27.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 详细信息

28.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 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 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玫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6. 详细信息

29.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其思想己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7. 详细信息

30.晚清时期,学部拟实行大学南北两大部分区计划,然而遗憾的是,并未实现。这一时期的三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皆在北方。这主要是因为

  A.高等教育行政上的中央集权    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

  C.有限的办学经费收益最大化    D.大学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

8. 详细信息

3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9. 详细信息

32.《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死者未立遣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如无族亲时,由宗亲继承。这表明

  A.财产权按遗嘱规定分配    B.财产在氏族内继承

  C.法律是伦理体系的基石    D.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10. 详细信息

33.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苏联正在顺利地解决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的任务。1966年,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三大上指出苏联正在循序渐进的解决这一任务,并同样坚信苏联将会赶超美国。这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

  A.否定了改革的必要性    B.坚持以农业改革为重点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基本沿袭了斯大林模式

11. 详细信息

34.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12. 详细信息

35.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欧元己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13. 详细信息

40.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己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一一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荚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

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一一[]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一一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科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9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8分)

14. 详细信息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一一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5. 详细信息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逑。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索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一一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9分)

16. 详细信息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建国后不久久发生了两条发展道路的论争。论争中形成的“杰佛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政治上,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腐和联邦军队。政治上崇拜制度,主张法治,反对平民政治,认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经济上主张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汉密尔顿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以工商立国,仿效英国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杰弗逊则力主小国家、小政府,主张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经济上力主以农立国,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认为独立的农民才是独立的、诚实有道德的人,农民参与政治可以保证政治纯洁:而工业社会造成拥挤的城市和财富分配不均。斐逊想要在新生的北美打破欧洲的旧制度,走独立自耕农的农业发展道路,建立和平、安宁、民主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国。在现实中则是代农场主立言,他本人就拥有一个不小的农场。

    一一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与杰佛逊论争的主要分歧。(12)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治国策略形成的社会背景。(3分)

17. 详细信息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才跟德国人算包括“一战”在内的精神总账,英、美先在兰斯接收了纳粹德国的第一份战败投降书,随后与苏联在波茨坦发表联合公告,再后来又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并对原普鲁士邦领土进行肢解,彻底铲除了“波茨坦”(指代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故乡。萧伯纳关于“一战”有助于让德国“戒掉波茨坦”的预言在三十年后才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英、美在其占领区推行非纳粹化运动,随后又把新生的联邦德国纳人西方政治一经济体系。联邦德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和长达四十年的冷战历史让德国人在制度上、思想上彻底融人了西方。从某种程度上讲,联邦德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西化史,也就是一部去德意志化的历史。

    一一摘自黄燎宇《谁是野蛮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铲除“波茨坦”的故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邦德国是如何被“去德意志化的”。(9分)

18. 详细信息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戴安澜(1904-1942午),安徽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12月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16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逢中,不慎中弹负伤、逝世,享年38岁。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侵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中国远征军用出色的战绩证明,他们的英勇顽强不在盟军之下。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戴安澜签署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中国远征军的苦战虽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一《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安澜将军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勋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