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0年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近代训练题【含详解】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迁陕西盩厔注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丁母忧,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B.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C.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D.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农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月的长度。

B.孝弟即孝梯,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是隋唐后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有别于教授修身、治人之道的大学。

D.斋沐即斋戒和沐浴,古人参与祭祀、外交等重大活动前,洁身净心,以示虔诚庄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李颙以师礼相待,多次亲往拜谒,并创办延陵书院,邀他讲学,在李颙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积极赈灾。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洪水时,他开仓赈济,劝富人捐粟赈灾,使百姓不致流离失所;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连累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賡芸,字郑斋,江苏嘉定人。少受学于同县钱大昕,通六书,苍、雅,三礼,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浙江孝丰知县,嘉庆三年,九卿中有密荐之者,诏询巡抚阮元,元奏:“賡芸守洁才优,为浙中第一良史。”引见,以同知升用,寻报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十年,水灾,减果有实惠,赈民以粥,全活者众。以继母忧去官。

服阕,补福建汀州,调漳州,俗悍,多械斗,号难治。賡芸召乡约、里正问之曰:“何不告官而私斗为?”皆曰:“告官,或一二年狱不竟,竟亦是非不可知,先为身累。”赓芸曰:“今吾在,狱至立剖。有不当,更言之,无所徇护,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众皆唯唯退。已而有斗者,赓芸立调兵捕治,悉如所言,民大惧。賡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民皆欢呼曰:“李公活我!”漳属九龙岭多盗,下所属严捕,擒其魁十数,商旅坦行。故事,获盗当甄叙,悉以归属吏。寻擢汀漳龙道,二十年,擢福建按察使,署布政使,逾年实授。

賡芸守漳州时,龙溪县有械斗,令懦不治。署和平令朱履中内狡而外朴,赓芸误信之,请以移龙溪。久之,事不办,始稔其诈賡芸之去漳,监造战船工未竣,留仆督率之,仆假履中洋银三百圆,诡以垫用告,赓芸如数给之,仆匿不以偿。福州知府涂以辀鞠之,阿总督意,增其数为一千六百,逼令自承,辞色俱厉,赓芸终不肯诬服。虑为狱吏所辱,遂自经。

赓芸家不名一钱,殁无以殓,盐法道孙尔准与之善,为经纪其丧,方治狱使者至闽,士民上书为赓芸讼冤,感泣祭奠,踵接于门,为建遗爱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B.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C.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D.赓芸日坐堂皇/重门洞开/诉者直入命/役与俱/召所当治者/限时日不至/则杖役/至则立平之释去/即案前书狱词无一钱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首见于《周礼》,指象形、会意、形声等六种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B.忧,指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C.乡约,与“里正”同为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多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D.署,指暂任、代理官职,古代与之含义相近的词还有“守”假”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赓芸德才兼备,颇受赏识。早年有朝中官员向嘉庆皇帝举荐他,皇帝下诏询问他的情况,当地巡抚上奏说他是浙中最优秀的地方官。

B.李赓芸体恤民情,为政有方。发生水灾,他降价卖出官仓库的粮食,施粥赈济灾民;调任民风剽悍的漳州,他严惩械斗者使商旅出行畅通。

C.李赓芸误信下属,含冤自尽。在做漳州知府时,李赓芸错误地相信下属,后来被审讯官员污陷,最终他不愿服罪受辱,上吊自杀。

D.李赓芸为官清廉,百姓拥戴。李赓芸死后家里无钱安葬,后来朝廷使者到福建审理案件,百姓上书为他申冤,还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嘉兴知府,正己率属,无敢以苞苴进者。

(2)为我告乡民,后更有斗者,必擒其渠,焚其居,毋恃贿脱。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②()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这种孝顺家风也被他的儿子传承了下去。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殿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自然,松江人也。尝为明博士弟子,丰于财。明亡,弃制举业,散家财结客,欲有所为。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自然已押赴西市矣,忽有从众中易之者,虽自然亦不自知其故也,于是得逸去。既亡,抵家,而其家人有七十二人,以自然为必死,皆先期缢死。

自然既坐法亡匿,家人又尽死,乃孑身走天下。然善画,以画糊其口,亦足自给。转徙至沛县。会宜兴陈昭大之叔任沛县教谕,昭大从焉。一日,见自然之画于准提庵壁间,昭大善之,叩之庵僧,而识自然。时昭大病气逆,已坐定而疾作,自然进药于昭大,服之愈。昭大德之,归谋于叔,将授自然馆。自然曰:“吾与友十二人,俱不可以俱止,吾将以画售其直,给十二人装,然后从陈子游。”约定即去。去踰月,复诣昭大曰:“彼十二人者,吾悉遣之矣。”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至踰年,而后泫然告昭大曰:“吾家贵贱七十二人,无一生者。吾尝赴西市矣,忽有易我于众中而吾不知脱我于死者之为谁也。吾于明时为博士弟子,丰于财,不忍故主之亡,破产结客,今家破身亡,终不悔。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吾为松人,则松人之,不必悉吾之里邑也。”

会昭大以其叔之吏事之淮安,自然有故友居山东,招自然去,不及与昭大别,遗书昭大曰:“吾年已六十余,吾家已无人,吾亦无能为矣。吾卖画得二百金,当之宜兴,就君居以终老。”昭大志之。后一年,昭大之叔罢官归,昭大亦去沛还于宜。后二年,自然自杭城又贻昭大书曰:“吾之友陷大狱,得三千金可免死。吾卖画于杭城,几得半矣。将之金陵,脱吾友于狱,则还就予以遂终老约。”昭大又志之。未几,闻自然所谋脱狱者竟论死,已行刑,自然亦于是日扼腕死。 

(节选自《清类·义侠类》,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B.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C.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D.昭大客之/几踰年/未尝一言其事/然性嗜酒/饮必极醉/醉则歌呼之/声不绝/昭大怪之/间一询之不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市,旧时京城对死刑犯行刑的场所,古文献中“东市”也有此含义。

B.教谕,官职名称,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事宜。

C.授自然馆,为宾客安排行馆,这里是指陈昭大要给申自然安置长期居所。

D.脱狱,本义越狱,文中指通过主市官员来解救犯人脱离刑狱的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自然救亡图存,曾经死里逃生。他家资殷富,明亡之后,广疏家财,结纳豪客,事败被捕,赴死时奇迹般被顶替。

B.申自然卖画糊口,因缘际会结友。陈昭大欣赏申自然的画作,又得申自然的救助,对他感恩戴德,从而成为莫逆之交。

C.申自然重友轻财,心中常怀苦悲。与陈昭大交游前,卖画助友人,对家事先是闭口不谈,后是醉酒歌呼,都缘于亡家之痛

D.申自然屐痕处处,仗义行走天涯。他辗转山东、宜兴、杭城、金陵等地,投访故旧,替友脱狱,义行读来令人慨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发,谋泄,有司捕得之,同坐者六七百人,皆论斩。

2)吾名自然,则自然之,不必叩吾之名若讳也。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 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 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 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 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 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 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 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 官,必挫执法 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B.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C.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D.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鸿词,清代设科取士的方式之一,主要方式是由各地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卸任官员,直接 参加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

B.廷对,指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或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这里的廷对,也称廷试, 是当时科考的一部分。

C.游击,武官名。清游击,秩从三品,位次参将,为将军、督、抚、提、镇分领营兵,也有充各镇中军官者。

D.浮粮,赋税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指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浮粮是赋税中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 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 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 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陶元淳自己生活节俭,却多次向上级请求免除百姓超额的田赋,但无人理会,后来他的儿子做了御史,才 得以免除了这些田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人龙,字云上,直隶天津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山西屯留知县。兴学赈荒,有声。调清源,境内洞涡、蟓峪诸河入汾,常有水患,浚渠筑堰,民之。历忻州、直隶州知州,蒲州知府。蒲郡濒黄河,河水迁徙无常。山、陕两省民隔河争地,讼数十年不结。人龙请大吏:“临河滩地,当以河为界。河东迁,则山西无地之粮归陕西;河西迁,则陕西无地之粮归山西。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山、陕沿河二千余里,凡两省湮没之地,令地方官照粮查地,按地过粮。除卤碱者照例提请免征,其余水退之地,招令沿河民认粮种,庶事无偏枯,争讼可息。”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雍正初,有言丁粮归地,便于无力之丁,不便于有田之家。人龙驳之,略曰:“有田者,尚以输纳为艰,岂无田反易?君子平其政,焉得人人而悦之?今不悦者,不过绅衿富户;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若因其控告而不,则豪强得志,而穷民终于无告。此议在当日未行则已耳,今行之数年,势难中止。穷民狃于数年利,必不安于一旦变更。且富民少而穷民多,不当以彼易此。”议上,事乃定。忧去官。

服阕,补湖北安陆。数月,擢江西督粮道,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或劝其“已迁官,何自苦”,人龙曰:“助夫由我招至,我去即散矣。伏汛一至,民何以堪?”阅两月工成,安陆人尸祝之。江西漕粮征运素多弊,严立规条,宿蠹一清。乾隆十年,乞病归,卒。

(《清史稿·卷四十四》)

(注释)①大吏:高级官员统称。②尸祝:古代祭祀时的主祭人,引申为感激、崇敬。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渠筑堰,民之。    :依靠

B.招令沿河民认粮    :承受

C.若因其控告而不        :执行

D.穷民狃于数年        :乐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龙请大吏曰        月出东山之上

B.大吏从议,至今便之    还也

C.岂无田反易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D忧去官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授、擢,都含有古代封建政府对官员的提拔、升职之意。

B.知府,总领各属县,职责是考核属吏,治理百姓,征收赋税等。

C.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一种服装,古代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

D.漕粮,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海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B.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C.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D.未行/江水决锺祥三官庙堤/天门沙沟垸/招集邻县民/谕以利害/同筑御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人龙有理政之才,三言两语就把山、陕两省百姓数十年隔河争地的事给厘清了。

B.雍正初年,有人想把按人头纳粮法改为按照土地纳粮,周人龙驳斥了这种想法。

C.周人龙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谋其政,安陆发生水患时他虽调任,依然率民治水。

D.周人龙历任三朝为官,他既能提出富有远见的卓识,又能亲赴一线,与百姓一起劳作。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粮随地起,不缺征赋;因地纳粮,无累民生。

(2)而大悦者,乃在茕茕无告之小民。

(3)踊跃荷畚锸至者数万人,亲冒风雨,率以施工。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扬古利,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属鞬佩刀,左右射,夺门出,以其族来归。部人寻亦附太祖。扬古利手刃杀父者,时年甫十四,太祖深异焉。日见信任,妻以女,号为“额驸”。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贝勒代善等帅师御之。我军屯吉林崖,明军屯萨尔浒山,两军相薄,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赴敌,破其军,松等皆战死。是夕,明总兵马林以兵至,营于尚间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七月,攻铁岭,遇蒙古贝勒介赛兵,击破之,遂获介赛。六年三月,从太祖攻沈阳,壕深堑坚,众难之。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十二月,太宗亲伐朝鲜,扬古利从。是月丁未,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击之,值雪,阴晦,敌阵于山下,纵兵进击,自麓至其巅,多铎鸣角,招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将驰赴,朝鲜败卒伏崖侧,窃发鸟枪,中扬古利,创重,遂卒,时年六十六。明日,多铎率兵逼敌营,朝鲜兵已夜遁,得扬古利尸以归。太宗亲临哭奠,赐御用冠服以殡。丧还,太宗迎于郊,命陪葬福陵。葬日,太宗复亲奠。

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太宗诫不令临阵,而遇敌忘躯,奋发不自已,行军四十余年,大小百余战,功业绝特,而持身尤敬慎。太宗尝命本牛录护军为之守门,赐豹尾枪二,以亲军二十人为卫。其葬,以本牛录八户守冢。是年十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墓道。

(摘自《清史·列传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B.翌且/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C.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D.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是指清太祖努尔哈赤。

B.额驸,指驸马,按照清制,公主、格格的配偶称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称固伦额驸。

C.丁未,干支之一,其前一位是戊申,后一位是丙午。丁排天干第四,未排地支第八。

D.追封,同追谥、追尊,指为死者追加封号。文中指扬古利死后被追封为武勋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古利年少英勇,手刃仇敌,扬古利父亲郎柱被同部落的人杀死,扬古利的母亲、弟弟和杀父仇人先后归附太祖,年仅十四岁的扬古利亲手杀死仇敌。

B.扬古利作战勇猛,战功赫赫。扬古利曾攻破明朝总兵杜松和马林的军队,在攻打铁岭时攻破蒙古贝勒介赛的军队并将其活捉,还曾追随太祖攻克沈阳。

C.扬古利冲锋陷阵,战死沙场。扬古利跟随太宗讨伐朝鲜,当时天气恶劣,在扬古利骑马登山督战途中,中了朝鲜败兵的埋伏,被鸟枪打中,伤重而亡。

D.扬古利生前受宠,死后哀荣。扬古利父辈就与太祖交好,后来扬古利还做了太祖的女婿;扬古利以身殉国后,太宗两次亲自前往祭奠,赐他陪葬福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2)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贵,字心斋,拜都氏,满洲正白旗人。父布兰泰,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永责,自笔帖式授户部主事。乾隆初,累迁郎中。出为湖南辰沅永靖道。擢云南布政使。移浙江,署巡抚。前总督李卫领盐政,发帑收馀盐,名曰“帑盐”;令武职任缉私,其制未善。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居三年,命真除。温、台诸县早,永贵令知府金洪铨治赈,不称职。永贵论劾,请休致。总督喀尔吉善再劾,上为夺洪铨职。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二十一年,加副都统衔,兼参赞大臣。是岁冬,厄鲁特宰桑达什策凌等为乱,定边古副将军兆惠驻伊犁办贼。永费既抵巴里坤,具以军事上闻,上嘉其奋勉,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二十三年,以侍郎衔留军,董屯田。乌音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昌吉罗克伦皆驻兵营垦,秋获得谷三万五千八百馀石。是时兆惠兵次叶尔羌,命永贵驻阿克苏主馈军。二十四年,还至库车,布政使德舒为吗哈沁所找。水贵与护军统领努三协歼逆众,回部平。擢左都御史。二十六年,命赴克什噶尔办事。请蔬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南由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急宜增堤坝散山石水势。三十年,乌什回人为乱,复命赴哈什哈尔。事平,移驻乌什。先是叶尔羌办事大臣侍郎高朴役回民采玉,并婪取金珠,为诸伯克所讼。永贵如叶尔羌,讯得实,闻上。上为诛高朴,手诏嘉永贵持正,仍授吏部尚书,赐花翎。四十四年,召还京师,授锿蓝旗满洲都统。四十八年,卒,谥文勤。

(选自《清史稿·永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B.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C.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D.疏请疏沟渠/兴耕稼/议自赫色勒河东南浚渠四十馀里/引水入赫色勒布伊/材托庸河湍急/宜增堤坝/凿山石/弱水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帖式,官名,是清代于各衙署中设置的低级文职官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B.休致,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常见的还有致事、致政、视事、乞骸骨等说法。

C.屯田,是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的一种措施。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

D.花翎,是清官员、贵族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翎眼多者为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贵出身世家,多次升迁。其父自云骑尉世职授理藩院员外郎;他从户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后被提拔任云南布政使。

B.永贵明察善断,积极进言。他代理浙江巡抚时,发现制度不完善而进言;知府金洪铨赈灾不称职,永贵弹劾他。

C.永贵治政有方,平乱有功。监督屯田时,发展农业生产,秋收颇丰;他与护军统领努三合作,奔赴哈什哈尔平定回部。

D.永贵办案得力,执法公正。他到达叶尔羌,查实高朴役使回民采玉并夺取金珠一事,上报皇帝,得其手诏嘉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贵条上八事,俾文武互任其责,下部议行。

2)御史范廷楷因劾永贵瞻徇,上难其代,命宽之。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父兆凤,诸生。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年十一,补县学生。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 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皆躬耕自食,切劘读书,“三魏”之名遍海内。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倒注不穷。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年四十,乃出游。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当是时,谢文洊讲学程山,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僧人。②切劘(mó):切磋相正。③排奡(ào):刚劲有力。④悬策:预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史斩斩见识议            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C.禧教安业之              抚:抚育

D.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文凌厉雄杰                      余嘉能行古道

B.易堂独古人实学为归                成江海

C置闸为守望                        坐法华西亭

D.禧蒙被卧称疾笃,放归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再加上因为他有先见之明保全了翠微峰,所以名遍海内。

C.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游历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朝遗民。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一言辄解其纷。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2)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嗣爵传

吴嗣爵,字树屏,浙江钱塘人。八岁而孤,母督之严,雍正八年成进士。授礼部主事大学士张廷玉奏改吏部,迁郎中。嗣爵强识,婀故事。乾隆六年,授常州知府,再授保宁旋命视学湖北,调福建。十三年,授淮安知府,迁淮扬道。洪泽湖盛涨,例当开天然坝。吴嗣爵曰:开坝减暴涨,如下河州县生灵何?持之力,卒无恙。十六年,调两淮盐运使。十八年,复授淮扬道,遭母忧,上谕曰:“防河官吏丛弊,故特由运使调用。河工与地方官吏不同,畀假两月治丧,毕,在任守制。”

握江苏按察使。迁布政使,调湖南,未行,奏江宁等三十五州县积欠应征口粮,请特旨缓征。上谘巡抚托恩多,託思多奏江宁等州县年丰,不当再请缓征。上责嗣爵藉缓征卸过,命发江南河工,以同知用。三十四年,奏请修补丁庙诸闸坝,并言:“运河两岸土工临清以北为民堰,南旺以南为官堤,自临清至南旺,官堤、民堰交错。请凡民堰卑薄残缺者,督令修筑,官堤酌缓急次第培修。”上嘉之。署河南巡抚。三十五年,奏:“南旺湖北高南下,在运河西岸,值分水口之冲。伏秋汶水发,自关家、常鸣等斗门灌入,只能收水入湖,不能出水济运。请于南旺下游土地庙前增建石闸一,以时启闭。”

三十六年,迁江南河道总督。四十年,奏:“丁家集黄河自北趋南,北岸新滩插入河心,致冲漫南岸民堰五百馀丈。毛城铺过水较大,下流亦不能容。今收正河头,测量河唇浚引渠,筑子坝,于北岸旁黄河故道浚引河,来春相机开放,俾河改由北岸东下,不使旁注丁家集诸地。”又奏:“济、通济、福兴三闸,惠济尤为淮水入运关键。请俟春融修筑。”寻奏五引河中张家庄、裴家场二河水泄,应浚使宽深,从之。

是年,上东巡,爵年七十,觐行在,入对,不能兴,左右掖以出。四十四年,卒。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爵强识,故事 娴:熟悉

B.上责嗣爵缓征卸过 藉:假借

C.请春融修筑 俟:等待

D.入对,不能兴;发作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嗣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考中了进士。

B.母亲去世后吴爵只有两月时间治丧,就按照皇帝的要求回来任职了。

C.南旺湖位置重要,为了充分发挥它蓄水的功能,吴嗣爵建议修建石匣。

D.吴爵上奏要求疏浚张家庄、裴家场等引河以利于排水,皇上同意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坝减暴涨,如下河州县生灵何?

(2)请凡民堰卑薄残缺者,督令修筑,官堤酌缓急次第培修。

4.请简要概括吴嗣爵为官方面的特点。

1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上之所论,皆就抒情的文学言之。至叙事的文学,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然他戏曲则殊不称是。要之,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以东方古文学之国而最高之文学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此文学家之责矣

(节选自王国维《文学小言》)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桃花扇》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人名)创作的传奇剧本。

3.材料中,作者认为后代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1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动,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损。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乾隆”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攻、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即使受到上司阿林保的迫害与威胁,他也没有畏惧退缩。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4.把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1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慕天颜,拱极,甘肃静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康熙九年,擢湖广上荆南道。总督刘兆麒疏言天颜习边海诸事,请调福建兴泉道。寻擢江苏布政使。十二年,丁内艰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师征吴三桂,天颜督造舟师送岳州。天颜疏言:“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计里均派,先期拘集,饥寒踣顿。及兵既到,计船给夫,兵与船户横索财物,鞭挞死伤。臣拟军赴前敌,计各省调遣官兵,每船应夫若干,以其直给船户,令雇水手。”上从之,命诸省,著为令。扬州知府高德贵亏帑数万,既劾罢,旋卒,天颜檄追德贵家属。京口防御高腾龙,德贵族也,与参领马崇骏以天颜奏销浮冒(注)讦於将军杨凤翔,凤翔格不行。崇骏、腾龙叩阍讼天颜,上命京官具狱,崇骏、腾龙婪取罪至死,天颜亦得罪,当左迁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上以天颜未闻有廉名,命严饬。二十六年,授漕运总督,疏言:“京口至瓜洲,漕船往来,风涛最险。请仿民间渡生船,官设十船,导引护防。”部议非例,不允。上曰:“朕南巡见京口、瓜洲往来人众,备船过渡,有益于民。其如所请行。”三十五年,卒。天颜历官有惠绩。狱囚因逸犯株连,待质已三年者,于秋审时开释;狱囚无亲属馈食,月给米三斗。在江南,兴水利,蠲积逋,而请免纤夫,苏一时之困,江南民尤颂之。

(注)奏销,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顶是

A.诺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B.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C.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大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D.诸道征发/舳舻蔽江/夫役牵挽/动以千万计/纤夫募诸民间/给银一钱/民争逃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是古人成年后由尊长所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B.丁内艰,古人父母去世需回乡守丧,称为“丁艰”,这里指父亲去世。

C.左迁,古代官职调动称为“迁”,因古人尚右,因此“左迁”指贬官。

D.漕运,古代将税赋经水路运往指定地点,这里指通过运河转运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天颜虽然是甘肃静宁人,但是有沿海为官经历的他成为熟悉沿海事务的专家,总督刘兆麒专门要求将其从内地调到福建,以便发挥其特长。

B.慕天颜在督造战船的过程中发现了现军队征发纤夫制度的种种弊端,于是上书皇帝指出问题,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各省将之作为定制。

C.扬州国库在知府高德贵任内出现大额亏空,他死后慕天颜向其家属追缴赃款,其亲属马崇骏等向皇帝控告慕天颜的贪污行为,双方都受到惩处。

D.慕天颜在江南为官时设立救生船、兴修水利、蠲免欠税、请免纤夫,做了大量有益于民生的工作,缓解了百姓生活困苦,深得江南人民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总督麻勒吉疏言:“天颜为政勤敏,清积年逋赋,事未竟,请令在官守制。”

2)天颜将去官,疏列成劳,且言:“夙夜忧劳,不意遭诬讦,蒙鉴宥不加严谴。”

1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从益,字.谦受,江西万载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以母老陈请终养。嘉庆十七年,起复补原官。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疏请饬督.抚.详慎甄别以澄吏治,略曰:“外省甄别,与京员不同。京师耳目甚密,稍有徇私,难逃圣明洞鉴。外省督抚权势既尊,操纵甚易,岂知州县有当切责之处,亦有当体恤之处,偏私则是非倒置,刻核则下情不通。臣以为大吏必持廉法之大纲,略趋承之末节;务干事之勤能,责安民之实效;而又常存敬畏之心,然后能爱惜人才,澄清吏治。”十八年,滑县匪平,军中多携养难民子女,从益疏请遣送归家,如议行,并谴领兵大员。又面奏:“正教昌明,邪说自息,小民不识大义,故易为邪教煽惑。选人得官,不问风俗淳浇,只计缺分肥瘠,何以教民?欲厚风俗,宜先责成牧令。”道.光.初,山西学政陈官俊镌级回京,直上书房,从益疏劾曰:“上书房为教胄谕德之地,视学政为尤重,宜慎选德行敦厚、器识宏达之儒臣,使皇子有所观法,薰陶养其德性。陈官俊在学政任,器识之褊,不能远色避嫌,不宜居授读之任。”二年,迁内阁学士。宣宗温谕曰:“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命偕尚书文孚赴陕西谳狱。渭南富民柳全璧杀其佣朱锡林,贿知县徐润得免死,巡抚朱勋庇之,狱久不决。从益等鞫得其状,论如法。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三年,擢礼部侍郎,督江苏学政。八年,卒于学.政.任所。从益廉静坦白,遇非理必争,不为权要屈。著有诗文内外集、《公孙龙子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B.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C.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D.尔甚朴/忠无所希冀/亦无所揣摩/有所闻见直言无隐/朕无忌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所取与本名意义相近的别名,辛从益的名和字语出《尚书》“谦受益”。

B.督抚,督即总督,抚即巡抚,明清两代地方军政长官,总督地位一般高于巡抚。

C.道光,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所用的年号,文中的“宣宗”是他的庙号。

D.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俗称“学台”,是清代地方主管文化教育事务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从益为人至孝。他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又提升为御史,但为照顾年老的母亲,他暂时放弃了仕途,辞官回乡尽孝。

B.辛从益直言敢谏。嘉庆十八年滑县暴动被平定后,辛从益上书要求将官兵携带的难民子女遣送回家,并且强烈谴责领兵大员放纵士兵的行为。

C.辛从益执法公正。渭南富户柳全璧杀害了其佣人朱锡林,柳家买通官府使案件久拖不决;辛从益等人很快审明真相,使本案得到公正处理。

D.辛从益德才兼备。辛从益为人廉洁坦荡,不屈从权贵,深得道光帝信任;他颇有才学,除著有诗文奏章外,还为《公孙龙子》一书作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京畿多雨,诏发廪平粜,从益在事,厘剔弊端,实惠及民,时称之。

2)覆命,陈陕西马政之害,官不需马,民不得直,但指马索赇以病民,请禁革。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徽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十年,擢广西巡抚。十一年,遗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同治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於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B.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C.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D.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汉代起,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B.教谕,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三朝,县学亦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C.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

D.祠,封建时代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之人的房屋,也泛指祭祀。本文中属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佑地位不高,但富有谋略。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跟随江忠源辅佐谋划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作战英勇,视死如归。太平墟一战,他率骑兵冲锋迎击,将士死伤大半,全军溃败,他死意已定绝不苟活,幸被救下。

C.刘长佑稳重谨慎,深谋远虑。在处理英国在云南设通商一事时,谏言缓三五年等待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办理。

D.刘长佑忠于朝廷,深得皇帝厚待。他为官能干,虽因云南军费报销案牵连被降三级,但皇帝虑及他从前的功劳,表彰他端正稳重,当即下令免除处分,仍旧依照总督先例评定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

2)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

1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B.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C.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D.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是彭玉麟的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一般人都能彼此直呼其名而不能直呼其字。

B.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叫开缺。

C.赐恤,此处指的是彭玉麟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奏牍,在此处指奏章。其本义为书写奏章的简牍,后来引申为奏章。“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有公文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玉麟治军有方。他在做兵部右侍郎的时候,曾坐着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B.彭玉麟心系国家。光绪九年他已经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却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带着四千人奔赴广东,他便不顾病体防守广东。

C.彭玉麟精通防务。中法和议,但彭玉麟上书奏请对作战和防守进行周密准备,来防备后来的祸患,并陈述之后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D.彭玉麟刚直耿介。他不与权贵相交往,不会排挤打压同僚。多次奉命查办被弹劾的重要大臣和地方高级官员,都主持公道,也不做刻薄的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②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

1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①如畏。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同治十三年,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①粥粥:敬慎谦恭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B.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C.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D.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的及第者称为进士。

B.遭逢父母的丧事叫丁忧,其中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

C.同治是年号,年号是一种用来纪年的名号,从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一直延用到清朝。

D.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如崩、薨、卒、不禄等。“薨”一般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直言敢谏。他上奏章指出皇帝身上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B.曾国藩针贬时弊。他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天下的两大患,并用一系列数字进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C.曾国藩荣宠加身。他被皇帝加封为太子太傅、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这是清朝开国以来大臣未曾有过的荣誉。

D.曾国藩思想先进。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情,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岁人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2)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1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咸丰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十年,擢广西巡抚。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于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于前案,或更甚于前案,其有害于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于中夏全局甚大。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长佑疏言:“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疏入,诏下廷议。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十三年,卒于家。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选自《清史稿·刘长佑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B.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C.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D.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贡”,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B.“咸丰”,是当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番”,旧时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的称呼。如:番西是指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类。古代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这叫做官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长佑富有谋略,屡建战功。他虽然只是一个拔贡,但是他多次跟随江忠源作战,立下功劳,不断被提拔。

B.刘长佑到云南就任云贵总督之后,边境少数民族杀了英国人马加理,刘长佑认为应该等云南境内的官民慢慢安定下来后,再派官员与英国人商议处理。

C.刘长佑为政一方,善于治理。在广西匪情猖獗时,整顿吏治,强大军队,解决了军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剿匪成果。

D.刘长佑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法国军队窥视越南东京时,他就上疏说:“与其在失去越南边境后,再作守边考虑,不如趁法国军队才开始行动,就做好消除边境争端的谋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功,奖叙教谕。

(2)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闹,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调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来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来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官名,每逢皇帝举行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等活动时,皆以日讲起居注官侍班。

C.“超擢”指超过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纂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超出职权范围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救济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作,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缘是忌者颇众。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顺治十七年,举乡试。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祭而鞭之。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鸦往鞫,辄白其冤。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塑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股元欺饰,反以臣为安,乞赐罪斥。上不问,而予倬、段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丁内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安,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汇南河工。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征银为征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征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鹏视事勤敏,過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人称颂。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摘编自《清史稿·彭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B.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C.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D.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闹”,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悬车”、“乞骸骨”亦有此意。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举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鹏刚正不阿。耿精忠反叛之时,逼迫他做官,彭鹏表面假装疯狂,表示自己有病,敲打自己牙齿出血,坚决抗拒不服从。

B.彭鹏决断果敢。三河县有名的难治理,有人妄称是御前放鹰的人,到县城索要活牲畜,他察其奸行,就把那入绑起来用鞭子打。

C.彭鹏执法严明。他毫不留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上疏弹劾李仙湄等人,九卿认为其涉嫌虚假,彭鹏据理力争,皇上没有问罪他。

D.彭鹏善理赋饷。广东借兵饷,改征银为征米。彭鹏到任以后,发现用大米换算来的银两少掉七万三千两有蹊跷,请求恢复征银。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狱,摘发如神。邻县有疑狱,檄鸦往鞫,辄白其冤。

2)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休度,字介斐,浙江秀水人。乾隆十八年举人,官嵊县训导,以荐授山西广灵知县。值大荒疫,流亡过半,休度安抚招徕。履勘劝耕,一年而荒者垦,三年而无旷土。粮清赋办,获优叙。休度尤善决狱。有刘杷子妻张者,以夫出,饥欲死,易姓改嫁郭添保。疑郭为略卖,手刃所生子女二而自刭。休度诣验,妇犹未绝,目郭作声曰:“贩,贩。”察其无他情,谳定。杷子归,众曰:“汝欲知妇所由死,问朱爷。”休度语之状,并及其家某事某事。杷子泣曰:“我归愆期至此,勿怨他人矣。”稽首去。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越日,复诘之曰:“一刃何即死也?”薛曰:“刃时不料即死。”曰:“何不再刃?”薛曰:“见其血出不止,心惕息,何忍再刃?”遂以误杀论之,减戍。休度尝曰:“南方狱多法轻情重,北方狱多法重情轻,稍忽之,失其情矣。”待人以诚,人亦不忍欺。周知民情,诉曲直者,数语处分,民皆悦服。数年囹圄一空,举卓异。嘉庆元年,引疾归,县人恳留,不得,乞其“壶山垂钓”小像勒诸石。归后,主讲剡川书院,选史汉以来文章类要以教士。偶患心疾,不能观书,则考金石文字自娱,作《石药记》。休度博闻通识,于书无所不窥,诗深于南宋,排比声律最精,以其乡朱彝尊、钱载为法。任校官时,采访遗书,得四千五百余种,撰总目上诸《四库》。时大学士王杰为学政,任其一人以集事,时盛称焉。嘉庆十七年卒,年八十一。殁后,祀广灵名宦祠。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有删改)

 略卖:劫掠贩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B.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C.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D.薛石头偕妹/观剧其友目送之/薛怒刃伤/其左乳死/自承曰/早欲杀之死/无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导,明清两代学官官名,府、州、县学中设此官辅助主官管理文教事务。

B.卓异,本义为出众,古代定期考核官吏,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史汉,后世将古代史传文学的杰出代表《史记》和《后汉书》并称为“史汉”。

D.四库,又称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这里指清乾隆时修撰的《四库全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休度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他刚到广灵县任职时,恰逢大规模饥荒和瘟疫,百姓逃亡过半;他安抚民众,招徕流民,几年时间就使广灵县恢复生机。

B.朱休度善于断案。他断案时能深入实际,体察民情,耐心倾听百姓意见,常常几句话就能解决纠纷,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使广灵县社会治安良好。

C.朱休度赢得了广灵县百姓的由衷爱戴。他因病辞官回乡,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百姓为他刻石塑像以纪念其功绩;他死后被安葬在广灵县的名宦祠中。

D.朱休度才学出众。他兴趣广博,无书不读,诗歌创作造诣颇深;因病不能读书时,就以考证金石文字为乐,并将心得撰写成《石药记》一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勘劝耕,一年而荒者垦,三年而无旷土。

(2)休度尝曰:“南方狱多法轻情重,北方狱多法重情轻,稍忽之,失其情矣。”

5.薛石头杀人案中,薛已经认罪,朱休度为什么还要隔日再次审问?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②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③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注:①峨:险恶。②踬踣:跌倒,绊倒,比喻遭受挫折。③杌陧:不安定,困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B.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C.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D.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昌革命”即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B.“史迁”是对司马迁的一种敬称,是在司马迁去世以后才有的。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担任过太史令一职。

C.“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序”都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D.“三民主义”是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成。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人才。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腐朽无能,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作者深感谋求“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必须发动民众力量,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 博 而 识 精 理 到 而 辞 达 是 书 也 意 惟 宋 元 名 儒 能 为 之 明 三 百 年 来 殆 未 有 也。

(选自《清文观止》)

1.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学 博 而 识 精 理 到 而 辞 达 是 书 也 意 惟 宋 元 名 儒 能 为 之 明 三 百 年 来 殆 未 有 也

2.《日知录》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人        

3.根据材料,概括《日知录》的成书过程和创作宗旨。

2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

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阅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世恩、世荫、世默。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

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母董;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清史·郑成功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国器亦芝龙与成功私书        发:打开

B.成功                  阳:通“佯”,假装

C.舟大小衔尾                径:走近路

D.数日                      遽: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B.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C.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D.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勒,全称“多罗贝勒”。贵族称号,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B.左都御史,属于我国古代中央的监察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的御史。明清中央监察机构称为都察院,首长称为左、右都御史。

C.爵,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杜甫《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朔漠”就指北方的沙漠地区。本文中指郑成功住在北屋。

4.下列对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面对强敌,决不投降。不管是他的父亲郑芝龙,还是郑亲王的担任定远大将军的儿子济度对他劝降,他最终都没有投降。

B.郑成功收复台湾,可谓天时地利。他率军到达时,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他直接进入海岛,于是荷兰人退守到王城。只可惜顺治诛杀了他的亲人。

C.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励精图治。郑成功攻下当时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后。采取了制定法律、设立职官、兴办学校等一系列措施。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夭。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误听周全斌谗言,导致陈豹抗命。加之身患疾病,三十九岁竟英年早逝。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2)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执而囚之,拥锦。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1)。语云:仁者“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3),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吾言为,而亦无词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1.下列对前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映卿卿如晤”,这句话翻译为:我的意思在信中都有,如同会面。

B.正由于作者对妻子爱得深挚,因此在挥毫作书之际,夫妻之间那令人无限眷恋而又无法重温的往事,一时奔涌笔底。

C.作者回忆的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

D.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读者乍听起来,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谁都希望自己至爱的人健康长寿,也难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引用这句话?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吾真不能忘汝也!(1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逃家复归也,汝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欲乘便此行之事语汝,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2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愿与汝相守以死。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盗贼可以死,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3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语汝,是吾不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所以为汝者惟恐未尽。汝幸而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4,汝可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辛亥三月六夜四鼓,意洞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1.下列对后五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谊,在后五段回忆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两人双栖之所,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B.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即将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

C.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四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

D.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向自己的妻子阐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2.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还是一篇“檄文”?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陶元淳,康熙中举博学鸿词科,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①,置二甲。三十三年,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②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③,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 ④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⑤,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注)①戆(zhuàng):愚直。②相率:百姓纷纷。③发审:交付审讯。④鞫:审讯。⑤定谳:定罪。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益之费          罢:免除

B广东昌化知县      授:被任命

C任事之心          :灰心

D.元淳当弃官以政体  全:保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B.县隶琼州 / 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C.县隶琼州与黎 / 为界旧设 / 土舍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为奸 / 元淳立撤去

D.县隶琼州与黎为界 / 旧设土舍 / 制其出入 / 吏得因缘 / 为奸 / 元淳立撤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早年学业优异,考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又中进士,在廷对时,提出均赋税,减浮粮,免除无用之费等主张,深有见地。

B.陶元淳在广东任职时,体恤民情,革除杂税,鼓励百姓以耕织为业,厘定法律,一切以百姓为上,使原本贫乏之地人口渐渐繁衍增多。

C.陶元淳为官正直刚毅,公正无私。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他绝不畏惧回避豪强,怒斥藐视乱法者,最终对违法者完全按法律定罪。

D.总督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元淳,巡抚萧永藻刚被任命,认为刚上任罢免正直官员不妥,替元淳在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灵皋论文,亦有数禁,其谓不得用汉赋板重语,实帖括习气,未足为训;而诗赋绮言,在所宜禁,则诚无以易之。由绮言以推,每下愈况,则有笔札恒语,用成言以代实义者,此最为笔墨之累。袁简斋所以终身未窥门径,实坐斯病。大著于俳言藻词淘汰已尽而间或引用成言斯未免玙璠之微玷若浣濯净尽岂特灭除瘢垢直可自成一家。

(节选自《拙存园丛稿·序》)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大著于俳言藻词淘汰已尽而间或引用成言斯未免玙璠之微玷若浣濯净尽岂特灭除瘢垢直可自成一家。

2.文中提到的“袁简斋”就是____(人名),他倡导的“_______”是我国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论文”的主要观点。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亭林,字忠清,南直隶昆山人也。曾祖乃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少孤,事母孝。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偶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诸生请讲学,亦谢之。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置庄产。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已不顾。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假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康熙丙辰,先生适都下,两学士设宴,必延之上座,三爵既毕,即起还寓。学士曰:“甥尚有薄蔬未荐,舅氏幸少需,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先生怒色而作曰:“世间惟‘淫奔’‘纳贿’二者,皆于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亭林先生尝勖其甥徐立斋相国曰:“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此正先生自道其抱负。一部《郡国利病书》,胥在是矣。自汉以下,堪当此语者,殆无几人。

亭林先生《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锡阐;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尔岐;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山;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容;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彝尊;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宏撰;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弨。”而今乡里晚学粗识径途,便谓朋辈中莫可与语,志高气溢,不亦悲乎?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B.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C.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D.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后独身/北走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书字句的注解;疏,是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也包括太学生员。

C.三礼,一指祭祀天、地、宗庙之礼;二指《仪礼》《周礼》《礼记》三部儒家经典。

D.六书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春秋》这六部先秦古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林先生勤学善思,到了边塞亭障,就询问当地风土人情,考察地理风貌。

B.丁巳年,先生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其后六次拜谒思陵。

C.亭林先生善于管理家财,虽一生客居异乡,但没有困乏的时候。

D.先生辛苦撰写的《郡国利病书》,无处不体现着他的理想抱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2)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於山东长白山下,畜牧於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炎武之学,大抵主於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馀,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馀年而后。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无子,吴江潘耒叙其遗书行世。宣统元年,从祀文庙

(节选自《清史稿·顾炎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B.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C.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D.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指儒生,也指明清时期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同时也指在学读书的各位学生。本文指第二种意思。

B.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历史情况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学家的好评。

D.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等,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炎武聪颖过人。他天生双瞳,中间白而周边黑,读书时一目十行,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讲求经世之学。

B.顾炎武事亲至孝。明末时社会动荡,南明灭亡后,他就侍奉过继母亲王氏至常熟躲避战祸,因母丧不赴官。

C.顾炎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母亲临死时告诫顾炎武不可在清朝为官,顾炎武矢志践行,始终坚决不在清朝做官。

D.顾炎武既怀大志又不忘治学。他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甚至骑在马鞍上也要默诵经注疏。他一生治学严谨,领域甚广,成果丰硕,著述宏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

2)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3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幼慧,即能诗。顺治十五年进士。明年授江南扬州推官。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募款代输之,事乃解。康熙三年,总督郎廷佐、巡抚张尚贤交章论荐,内擢礼部主事,累迁户部郎中。十一年,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 :“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 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

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奉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注)①鹾(cuó)贾:盐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B.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C.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D.侍郎叶成格被命驻江宁/按治通海/寇狱株连众/士祯严/反坐宽无辜/所全活甚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也称“丁艰”。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故事,有很多种含义,可指旧事、旧业,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还可指典故等,文中是指先例,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士祯机敏博学,擅长诗文。康熙曾询问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等人向皇帝推荐了王土祯。康熙召见了他,也很赏识他,于是任命他为翰林院侍讲。

B.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他在任职时曾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等人减刑,并为因救父而杀人的阎焕山和郭振羽争取到改判缓决。

C.王士祯文坛领袖,独创风格。明末时期文学衰微,王士祯首倡诗学“神韵说”,而且一直倡导为文要讲究风度与文雅。

D.王士祯失察被累,革职还乡。因受王五案牵连,以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但不久,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

(2) 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3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选自《人间词话》)

(注)先生:即周邦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

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2.“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一句中 “摩诘”指________,“耆卿”指_______

3.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承修,字铁香,广东归善人。举咸丰十一年乡试,入赀为郎,分刑部。转御史,遭忧归。光绪初,服阕,起故官。与张佩纶等主持清议,多弹击,号曰“铁汉”。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久之,迁给事中。光绪十年夏,法人愿媾和,承修联合台谏上书,极言和议难恃。旋与司业潘衍桐密上间敌五策,并劾李鸿章定和之疏。亡何,法果败盟,侵台湾鸡笼,枢臣议和战未决。于是承修再陈三策。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明年,赴天津佐鸿章与法使巴特纳商和约,定新约十款。还,乞归省。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越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欲先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疏入,不省。光绪十二年,法人别遣狄隆•狄塞尔来会。适法官达鲁倪思海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于是首议江平、黄竹、白龙尾各地割隶越。承修指图籍抗争,狄使不能屈,欲分白龙尾半之左归我而右归越。承修以其地为钦海外户,法得之则内逼防城,外断东兴、思勒,是无钦、廉也。议久之,暂与定约三条,犹未决,而狄使竟以兵力驱江平、黄竹居民内徙。朝廷虑启边衅,命先勘钦西至桂省全界,承修遂与订定清约,语详《邦交志》。十四年,谢病归,主讲丰湖书院,读书养母。十七年,卒于惠州。

(节选《清史稿•邓承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B.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C.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D.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科举考试在明朝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B.遭忧,也称“丁忧”或“丁艰”。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C.枢臣,“枢”是指门上的转轴,引申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枢臣即指宰辅重臣。

D.图籍,也称“图簿”,即地图和户口册,代指疆土和人口。《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鲍彪注:“土地之图,人民金谷之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承修敢于直谏,痛陈时弊。和张佩纶等人主持清议,他经常弹劾揭发有罪的官员,被人称为“铁汉”。他先后上书“陈七事”“陈八事”,直指当时社会弊端。

B.邓承修目光长远,足智多谋。法国人想与大清缔结和约,他认为法国人的和约不可靠,上书竭力规劝皇上。随即和司业潘衍桐秘密上奏离间敌人的五个策略。没过多久,法国人果然破坏了盟约,入侵台湾鸡笼州。

C.邓承修不卑不亢,不畏强权。与法国缔结和约讨论中越边界问题时,法国使者想先按原来界限划分,他却据理力争,法国使者不能使他屈服。

D.邓承修尽忠职守,深受重用。在朝廷为官期间,他兢兢业业,为国为民,针对时政,屡次上书朝廷,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承修再陈三策,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

2)适法官达鲁倪思海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

3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 季 五 代 诗 愈 卑 而 倚 声 者 辄 简 古 可 爱 能 此 不 能 彼 未 可 以 理 推 也。”《提要》驳之:“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 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 诗。然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由此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2.《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词选集。在文学史上,被后世合称“温韦”的___ ____ (人名),是“花间派”词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作者所认同的宋代诗歌没落、词作兴盛的原因。

3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骆秉章,原名俊,广东花县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稽察银库,却陋规,严检阅。吏不便其所为,欲齮龁①去之,会发其奸,不得逞。二十三年,银库亏帑事发,坐失察,褫职,罚分赔。及谳定,宣宗知秉章独持正无私,特旨以庶子用。寻丁母忧,服阕,补右庶子,先后命赴山东、河南、江苏按事。二十八年,擢侍讲学士。出为湖北按察使,迁贵州布政使,调云南。咸丰元年,广西匪炽,诏湖广总督程矞采赴湖南督办防务,秉章及提督余万清副之。三年春,官军收复武昌,暂署湖北巡抚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请奏劾罢其军。秉章曰:“曾公谋国之忠,不可以一时胜败论也。”国籓整军东征,饷械悉力资之无缺,十月,遂克武昌。湘军之名自此显。七年,湖南自军兴停漕运,米贱,而征折②犹沿旧价,民困赋绌。秉章减浮折,核中饱,民减纳而赋增。仿扬州例,抽收盐货厘金,岁入百数十万,给军无缺。十年,命赴四川督办军务。莅任,奏劾布政使祥奎、中军副将张定川不职,罢之。荐刘蓉,诏超擢署布政使。军事吏治,振刷一新。同治元年,京察,诏嘉秉章殄寇迅速,整顿地方,加太子少保。六年夏,疾愈视事,命以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十一月,卒于官,优诏赐恤,称其“公忠诚亮,清正勤明”,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谥文忠。秉章晚年愈负重望,朝廷要政多谘决,西南军事胥倚之。所论荐人才,悉被任用,著勋名。川民感其削平寇乱,出于水火,及其殁,巷哭罢市。

(节选自《清史稿·骆秉章传》)

(注释)①齮齕(yǐ hé)侧齿咬噬,引申为毁伤。②征折:征,征收赋税;折,折色。清代赋税以粮充税谓之本色,以银两货币抵税需比米价而定,并有所折价,谓之折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B.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C.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D.诏赴徐州管粮台/未行/复署湖南巡抚/寻实授在籍侍郎/曾国籓奉命治团练/始立湘军/秉章力赞成之/国籓亲率水师战靖港/复失利/

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服阕,守丧期满除服。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B.古代皇帝可以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等。宣宗是清道光帝皇帝的谥号。

C.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清代的巡抚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

D.少师、少傅、少保是太师、太傅、太保的副职,属东宫官职,后来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秉章不徇私情,反遭报复。道光年间,骆秉章担任御史时,稽查户部银库,对于每次收税都严格把关,严厉打击行为不端的官员,因而触怒了许多人,反被陷害而革去官职。

B.骆秉章改善民生,造福百姓。湖南开战后米价下跌,赋税不变,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骆秉章减少赋税并查处官员中饱私囊的情况,这样一来百姓减少纳税而实际赋税收入增加。

C.骆秉章善于吏治,整风选贤。他奉命前往四川督办军务。在任职期间他上奏弹劾行为不端的祥奎、张定川,举荐贤良刘蓉。在他的整治下,当地吏治清明,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D.骆秉章声势赫赫,深受朝廷倚重。他在抚湘督川十七年间,为川、湘两省乃至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晚年更承负重望,朝廷很多重要政事都要向他咨询才决定,功勋名声显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银库亏帑事发,坐失察,褫职,罚分赔。

2)寻丁母忧,服阕,补右庶子,先后命赴山东、河南、江苏按事。

3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选自《人间词话》)

【注】先生:即周邦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

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2.“欧、秦似摩诘”一句中“秦”指______,“摩诘”指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骆钟麟,字挺生,浙江临安人。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十六年,陕西盩厔知县。为政先教化,春秋大会明伦堂,进诸生迪以仁义忠信之道。朔望诣里社讲演,访耆年有德、孝弟著闻者,见与钧礼,岁时劳以粟肉。立学社,择民间子弟授以小学、孝经。饬保伍,修社仓。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县城去渭不十里,钟麟行河畔,知水势将南浸,议自览家寨迤东开复故道,众难之。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斋沐临祷,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顿减,徒而北流者数里。兼摄兴平鄠两县,兴平豪右分为部党,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状,收案以法,奏最。内迁北城兵马司指挥,复出为西安府同,知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常州、县赋重,科条繁多,吏缘为奸。钟麟立法钩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属邑岁例馈漕羡三千金,钟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却之。诸漕卒咸敛手奉法。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颙曰:“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人心正,风俗移,治道毕矣。”钟麟书其言,终身诵之。已而江阴、靖江、无锡诸有司争礼致颙,颙为发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说,士林蒸蒸向风,吏治亦和。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祷不应,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并下。寻,士民乞留,不可。既归,连遭父丧,以毁卒。郡人论贤有司知治体必首推钟麟。

(节选自《清史稿·骆钟麟传》)

(注)盩厔(zhōu zhì):今陕西省周至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B.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C.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D.初/钟麟在盩厔以师礼数造李颙庐/至是创延陵书院/迎颙讲学/率僚属及荐绅/学士北面听/问为学之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调动三种情况。文中“迁陕西盩厔知县”的“迁”与《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迁”意思不相同。

B.孝弟即孝悌,指孝敬父母、关爱兄弟,是儒家倡导并恪守的传统伦理道德。

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汉代称汉字学,隋唐后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

D.丁忧:遭逢父或母的丧事。旧制,父或母死后,子女一般要守丧三年,其间一般也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钟麟重视教化,礼遇乡贤。担任盩厔知县时,他以仁义忠信教导诸生,走访乡里宜传教化;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和以孝悌闻名的人,并以平等之礼相待。

B.骆钟麟施政惠民,为官清廉。常州州县赋税苛重,条目繁多,他订立法度,清查账目,使官吏们再不能作奸渔利;在他的垂范影响下,漕卒们都收手守法。

C.骆钟麟崇敬鸿儒,重视学术。在盩厔任上,他对当世大儒礼遇有加,并创办延陵书院,邀大儒讲学,在大儒的影响下,士林吏治为之改观。

D.骆钟麟关爱百姓,荒政得力。渭水泛滥,他跪水祈祷;常州水灾,他筹粮救济;大旱之际,他自责知府失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莅狱明决,所案治即势豪居间莫能夺,人畏而爱之。

(2)九年,大水,发仓廪,劝富人出粟赈,民无荒亡。

3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于义,字喻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岁饥,无积贮,奏请岁以耗羡四万于太原、平阳、潞安、大同买米贮仓,春粜秋补,上命巡抚伊都立酌量举行。四年,一岁四迁,擢仓场侍郎。仓吏积习,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七年,命察核西宁军需。八年,迁吏部侍郎。命与侍郎牧可登如山东察赈,并按按察史唐绥祖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论如律。

九年,授直隶河道总督。奏天津截留粮,省津贴诸费,但给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龙湾诸地,侍郎何国宗议建鸡心闸十四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均如议行。擢刑部尚书,仍理河务。寻署直隶总督。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大名劫盗十余案,每案数十人。于义以凶器只田具,赃物仅米谷,乃饥民借粮争夺,非盗,奏请得末减。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十年,署陕西总督。十一年,授吏部尚书,仍署总督。累言甘、凉为军需总汇,粮草价昂,兵饷不敷养赡。请酌借耔粮农器,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耕犁以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农事。又疏请甘、凉设马厂,牧长、牧副,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均如所请行。乾隆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

(节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B.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C.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D.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是指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

B.我国古代,“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与户、礼、兵、刑、工部统称“六部”。

C.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称为“疏”,比如《论积贮疏》《十三经注疏》。

D.文中的“乾隆”加“某某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于义为官清正,能够清除宿弊。他担任仓场侍郎的时候,发现仓场官吏以次充好的恶习后,严肃整顿,加以改正。

B.刘于义宅心仁厚,能为饥民着想。为直隶地区盗抢粮食的饥民请求使得减轻处罚,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

C.刘于义依据实际,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对于甘、凉地区,提出开垦屯种、教回民学会农业生产、设立马厂等建议。

D.刘于义为官勤敬,得到朝廷认可。无论在朝廷,还是外出为官,无论在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他都有良好的声誉。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

2)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

4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施琅,字琢公。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明总兵郑芝龙降,芝龙归京师,其子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琅以计得脱,其父、弟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康熙二十年,成功孙克塽幼,刘国轩等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夏至后二十馀日,彗星见,户部尚书梁清标以为言,暂缓进剿。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但遇风利即可进。”诏从之。八月,琅统兵至台湾,克塽率属剃发,缴金印,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遗民、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二十七年,入觐,赏赉优渥。琅辞谢,又言:“臣年力已衰,惧勿胜封疆之重,请辞。”帝不许,命还任,三十五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删改)

施琅每当调遣,辄冠军锋。寻总水师,屡陈进取;厦门之克,尔与有劳。朕欲声厥罪,以救边氓,谘诹在廷,谓难剪灭。惟尔独抒忠悃,力赞成谋。朕心益断,命尔徂征。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四十余年之巨孽悉除,三十六岛之残黎皆悦。戢兵而惟宣德意,受降而不复私仇。调度周详,朕深嘉叹!何不遐年,朕心轸悼!泽加身后,恤从优,谥曰襄壮。

(选自《施琅碑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B.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C.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D.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是清朝皇帝的年号。年号与谥号、庙号相比,起源最晚,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可以不唯一。

B.疏,封建时代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C.户部,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科举、财政等事宜。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为表彰大臣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他或其亲属的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琅早年经历坎坷,家破人亡。他跟随芝龙投降清廷,被郑成功抓获,施琅拒绝降服,他的父亲、弟弟及子侄被杀,他只身以计脱险。

B.施琅以国为重,顾全大局。克塽投降后,他理智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认为杀戮有违人心归顺,不但没有诛杀克塽,还请求皇帝准他归朝。

C.施琅功成不居,淡泊名利。面对自己的功绩和朝廷的优厚奖励,施琅不贪功,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婉拒皇帝的赏赐,得以功成身退。

D.施琅英勇忠心,深合帝意。无论攻克厦门还是收复台湾,他总是身先士卒;朝堂问策施琅对答让皇帝满意,他死后皇帝哀痛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上命允其行。

2)尔能上度天时,下揆地势,排群帅以密陈,乘南风而破浪,一鼓而平。

4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公娃李,名卫,字又玠。公伉健有气,入赀为户部郎,司纳粟事。亲王某属每金千加平十两,公不可。强之,则舁柜置户部东瘤下,署曰:某王赢余。王大惊,谕止之。世宗心重之,登极,授云南驿盐道,迁布政使,旋巡抚浙江

②公不甚识字,而遇文人甚敬。修《浙江志》,建书院,饩麇独丰。公余坐南面,召优俳人季麻子说汉、唐杂事。遇忠贤屈抑,佥壬肆志,辄呜咽愤骂,拔剑击撞。凡文移奏章不过目,听人雒诵,不可于意者,嚯啃命改,动中肯綮。虽儒者文吏,皆心折骇伏,以为天授。

③公尤长于治盗。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即时擒获。所到处江湖千里如枕席,行舟桴鼓不鸣,不禁伎,不擒摴蒱,不扰酒坊茶肆。公为政一切听从民便, 歌舞太平,诱掖而张皇之。民喁喁大和,愈卑贱者愈祷颂焉。雍正十二年,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

④论曰:世宗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李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拋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脫籍,治其主人之罪。公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

(注)①佥壬:小人、奸人。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而文人甚敬(_____) (2)奴婢主人藏铜器者(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勉强             B.强迫             C.强暴             D.劝勉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诱掖而张

A.惊慌,慌张       B.夸张,炫耀       C.猖狂,轻狂       D.扩大,壮大

4.第③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B.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C.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D.凡盗之巢薮/访知如绘/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往如教

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总督保定,与户部尚书同勘海塘至浙,远近村氓以为公复来抚浙也,额手迎者蚁屯数十里,欢声殷天。

6.第②段中画线部分对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是

7.从第④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4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闰章,尚白,安徽宣城人。祖鸿猷,以儒学著。

闰章少失怙恃,鞠于祖母,事叔父誉如父。从沈寿民游,遂博综群籍,善诗古文辞。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寻以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必先行而后文,崇雅黜浮,有冰鉴之誉。刘相国书来有所属,公不应。客曰:“祸福系此,何固为?”公曰:“徇一请,失一士,吾宁拼此官,不忍获罪于名教。”闰章向以著述见长,此时益自奋勉,名声日显。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

秩满,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所辖吉、临、袁三府,属郡残破多盗,闰章遍历山谷抚循之,人呼为“施佛子”。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屡会讲青原山,从者至千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闻讲礼让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诣阶下服罪。峡江患虎,制文祝之,俄有虎堕深堑,患遂绝。岁旱,祷雨辄应。康熙初,裁缺归。民留之不得,乃醵金创龙冈书院祀之。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会水涨,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

闰章之学,以体仁为本,诗与宋琬齐名。王士祯爱其五言诗,为作《摘句图》。士祯门人问诗法于闰章,闰章曰:“尔师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予则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论者皆谓其允。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宣城诗教,倡自梅尧臣,闰章由之加以变化,章法意境遂臻绝诣。

十八年,召试鸿博,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典试河南。二十二年,转侍读,寻病卒。

(节选自《清史稿》等,有删改)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

B.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

C.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

D.尝作《弹子岭》《大阬叹》等篇告长吏读者/皆曰/今之元道州也/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20岁、女15)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 ,最高长官为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C.道:一种行政区划,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明清时期趋于完善。

D.康熙:是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闰章任山东学政时,选取人才必定先衡量品行再衡量文章,不接受相国请托,博得世人美誉。

B.施闰章在湖西任上,因属地残缺破败盗贼蜂起,他遍历湖西的崇山峻岭、低谷山川,抚恤百姓。

C.因裁撤道使,施闰章被罢官,湖西地方的百姓自己集资创立龙冈书院,以纪念施闰章的德政。

D.施闰章的学问以躬行仁道为根本,诗和宋琬齐名,诗风讲究神韵,他的五言诗深得王士祯喜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

2)会水涨,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

5.请结合第四段,简要概括施闰章“为官”的特点。

4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各小题。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白 石 有 格 而 无 情 剑 南 有 气 而 乏 韵 其 堪 与 北 宋 人 颉 颃者 唯 一 幼 安 耳 近 人 祖 南 宋 而 祧 北 宋 以 南 宋 之 词 可 学 北 宋 不 可 学 也

2.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谁?请写出其姓名。

3.王国维为何说北宋词不可学?请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述。

4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民益得尽力耕耘。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康熙六年,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成龙诇(注)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朝珍以闻,请复官,即黄州知府。二十三年,命成龙兼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曰:" 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诇:xiòng,侦察,刺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它的最本质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B.卓异,本义杰出,出众。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C.江宁,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和金陵、建邺、建康、白下等都属于南京别称之一。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

D.授、迁、署、擢、摄、赠,这些都是古代与官职任用调动有关的词语,其中“署”、“摄”都有“代理”的意思;而“赠”和“谥”一样,是朝廷在大臣死后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成龙直到45岁才步入仕途,但通过在罗城为官的政绩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深得百姓的拥戴。

B.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计谋和魄力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可见他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C.于成龙的下属刘君孚因为吴三桂的蛊惑而叛变,于成龙充分利用叛贼内部互相猜忌的心理,趁他们狐疑之际,迫使他归降。

D.康熙皇帝巡幸至江宁,以于成龙为榜样来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4.将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2)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4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①羔雁之具,羔雁,小羊与雁。“羔雁之具”在这里意为礼聘应酬之物。

1.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6)

2.请写出文中永叔、少游二人的姓名。

永叔:____________     少游: _______

3.从本段文字看,作者认为诗(特指律诗和绝句)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贡生,入赀为知县。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燧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帑金不足,倾囊以济之。海饥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钱为偿逋欠,购牛种,招徕复业。

三十四年,授浙江定海县,故舟山也,设治未久,百度草创。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地瘠民贫,完赋不能以时,逾限者先为垫解,秋后输还。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地故产盐,无灶户,盐运使屡檄设厂砌盘,官为收卖。燧持不可,请仿江南崇明县计丁销引,岁完盐税银四十二两有奇,著为例。学额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以充赋。又以土著不能副额,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舞之,文教兴焉。民间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诸郡城,关胥苛索,请永禁,立石海关。海屿为盗薮,随监司历勘,凡羊巷、下八,尽山诸岛,权度要害措置之,盗风顿戢。同归域者,海上死事诸人瘗骨处,捐赀修葺,建成仁祠,以劝忠义。

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援唐王渔,宋赵师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义学,名之日蓉浦书院,蓉浦,燧自号也。遗爱久而不湮,光绪中复请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虽擢官,迄未离任。

(选自《清史·缪燧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B.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C.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成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D.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

B.山左,指山东省。中国古代,以东为左,山东省位于太行山东侧,故有此称。

C.葬衣冠,即埋葬衣冠。文中是指百姓在定海县为缪燧建造衣冠家以表纪念o

D.光绪中,是年号纪年,与姜夔《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纪年法完全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缪燧舍私济民。任沂水县县令时,倾尽钱财帮助灾民;在连年饥荒后又拿个人钱财购买牛和种子以吸引流亡的百姓回乡恢复耕种。

B.缪燧减赋免税。渔户因渔涂被占而遭滩涂税之苦,百姓出海购买日用品而遭关卡吏役索取重税,缪燧为此奏请免除渔户的滩涂税。

C.缪燧查寇缉盗。定海县海上岛屿盗贼猖獗,为清剿盗贼,缪燧亲随有关官员到各岛勘查;将抓捕的盗贼依法处置,盗风遂敛。

D.缪燧劝学兴教。为改变定海县教育现状,缪燧扩义学,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文教遂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

2)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

4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 、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 《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6)

2.词在古代除“长短句”外,还有许多别称,请另外写出两个。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面这段话中所包含的作者的观点。

48. 详细信息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烛治文书,或坐倦假寐,少顷,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颊数四。侍者为之悚栗。

中丞在豫,恩泽普及,豫人感其德,犹绘像祀之。

——改写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1.“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句中“巡抚”二字的词性,与下列何者相同?

A.燃「烛」治文书                       B.皆汝「肩」之

C.辄以手批「颊」数四                   D.侍者「为」之悚栗

2.根据本文的叙述,可推知佟中丞的为人如何?

A.自许甚高,治事严谨                   B.嫉恶如仇,律下严厉

C.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D.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4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

50. 详细信息

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冯子材,翠亭,广东钦州人。初从向荣讨粤寇,补千总。改隶张国梁麾下,积勋至副将。国梁殁,代领其众。同治初,将三千人守镇江。九年,出镇南关①。光绪改元,赴贵州提督任。七年,还广西。明年,称疾归。

越二年,法越事作,张树声蕲其治团练,遣使往趣驾。比至,子材方短衣赤足、携童叱犊归,启来意,却之。已,闻树声贤,诣广州。闻谅山②警,亟赴镇南关,而法军已焚关退。龙州③危急,子材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备险奥,乃令筑长墙,率所部扼守,遣王孝祺勤军军其后为犄角。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群议不欲战,子材力争,亲率勤军袭文渊,宵薄敌垒,斩虏多。

法悉众分三路入,子材语将士曰:“法军再入关,何颜见粤民?必死拒之!”士气皆奋。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越日复涌至,子材指麾诸将使屹立,遇退后者刃之。自开壁持矛大呼,率二子相荣、相华跃出搏战。诸军以子材年七十,奋身陷阵,皆感奋,殊死斗。关外游勇客民亦助战,悉返侵地。

(节选自《清史稿·冯子材》,有删改)

(乙)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B.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C.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对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D.法军攻长墙亟/次黑兵/次教匪/炮声震山谷/枪弹积阵前厚寸许/与诸军痛击/敌稍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有名有字,名是婴儿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的年号则称为建元。

C.“设九宾礼于廷”,在朝堂上安设“九宾”。这是古代礼遇有功之臣最隆重的礼节。

D.“汤镬”,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鼎或大镬里,用滚水烹煮,将人活活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冯子材初从向荣,官至提督,一生功勋卓著。他讨粤寇,守镇江,出镇南关,凯旋而归,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收复了全部失地。

B.冯子材有勇有谋,身先士卒,忠心爱国。他善于排兵布阵,先发制敌,力排众议,亲自率兵出战,与敌人殊死搏斗,誓要把敌人挡在镇南关外,

C.蔺相如足智多谋,勇敢坚强,不畏强敌,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并表示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蔺相如考虑周全,决策得当,有远见。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没九宾之礼,赢行了时间,自己便趁机秘密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敌声某日攻关,子材逆料其先期至,乃决先发制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维讷,字敏公,直隶霸州人。顺治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郎中。七年,出为福建督粮道佥事。 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寻署按察使累迁大理寺卿。十三年,擢户部侍郎,调吏部。十六年,丁父忧。服阕,起户部侍郎,复调吏部。康熙三年,会试,寻擢左都御史。维讷以开国 二十余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苏。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穷财尽,臣观川、湖等省尚多旷土,若选绿旗及降兵精 锐者隶之营伍,给以牛种,所在屯田,则供应减而协济可以永除,闾里无追呼之困。”又疏言:“督抚任重事繁, 出巡动逾旬月,恐误公务,况骑从众多,经过滋扰。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 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又疏言:“贪吏罪至死者,遇赦免死,并免交吏部议处。未可令其复玷名器,贻害地 方。虽新例赴部另补,贪残所至,播虐惟均。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庶官箴可肃, 民害可除。”皆下部议行。五年,迁工部尚书,调刑、礼二部。八年,调户部。疏请停督抚勘灾,申禁圈取民地,并得旨允行。十一年,调吏部。十八年,给事中姚缔虞请宽免科道风闻言事之禁,下廷臣议,维讷谓:“言官奏事,原不禁其风闻。但风闻奏参审问全虚者,例有处分,否则虑有藉风闻挟私报怨者,请仍照定例行。”从之。维讷领吏、户二部最久,法制多经裁定。凡事持大体,遇会议、会推、朝审,委曲斟酌,期于至当。敷奏 条畅,所见与众偶有同异,开陈端绪,不留隐情,上深重之,往往从其言。十九年,遭母忧。服阕,诣京师,未补官,卒,谥恭定。

(节选自《清史稿·郝维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B.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C.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D.至属官贪廉/闾阎疾苦咨访/耳目仍寄司道请嗣后/事关重大者/仍亲身巡察/余概停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旧指官员三年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方可 再回朝廷。

B.会试,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在京城贡院举行,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 。

C.工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屯田、土地和 赋税等事。

D.给事中,官名。秦置,汉魏相沿,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 政令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维讷仕途坦荡,官运亨通。在顺治时期,他官职多次升迁,先是授刑部主事一职,后历任大理寺卿、 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等职。

B.郝维讷为民请命,多次上疏。他进言让兵卒到川、湖地区开荒,又进言让总督巡抚抓大放小,还进言莫 让遇赦免死贪官贻害地方。

C.郝维讷做事认真,谨慎自持。他处事有大局意识,对待会议、会推、朝审等事,详细地考虑是否恰当,希 望做出最恰当的裁决。

D.郝维讷能力出众,深受信任。他在吏部和户部任职时间最久,国家的法律制度多经他裁决定夺。皇帝 很看重他,常采纳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巨盗张自盛犯延、邵,维讷设方略,用间散其党,自盛就擒。

2)请敕部定议,凡赃款审实者,遇赦免罪,仍当夺官。

5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年十六,举乡试第一。同治二年,成进士,廷对策不循常式。十二年,典试四川,就授学政。所取士多俊才。之洞以文儒致清要,遇事敢为大言。俄人议归伊犁,与使俄大臣崇厚订新约十八条。之洞论奏其失,疏上,乃褫崇厚职治罪。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同时宝廷、陈宝琛、张佩纶辈崛起,纠弹时政,号为清流。七年,由侍讲学士擢阁学。俄授山西巡抚。条上治晋要务,未及行,移督两广。

八年,法越事起。法攻越未能下,复分兵攻台湾,其后遂据基隆。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授李鸿章全权大臣,定约。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疏请大治水师,岁提专款购兵舰。

二十一年,代刘坤一督两江,至则巡阅江防,购新出后膛炮,改筑西式炮台,设专将专兵领之。募德人教练,名曰“江南自强军”。采东西规制,广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诸学堂。时国威新挫,朝士日议变法,废时文,改试策论。之洞言“废时文,非废五经、四书也。否则国家重教之旨不显,必致不读经文,背道忘本,非细故也。今宜首场试史论及本朝政法,二场试时务,三场以经义终焉。”又言“武科宜罢骑射、刀石,专试火器。欲挽重文轻武之习,必使兵皆识字,励行伍以科举。”二十六年,与坤一合上变法三疏,其论中国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其尤要者,则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皆次第行焉。

德宗暨慈禧皇太后相继崩,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议立海军,之洞言海军费绌可缓立,争之不得。移疾,遂卒,年七十三,朝野震悼。赠太保,谥文襄。

之洞短身巨髯,风仪峻整。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爱才好客,名流文士争趋之。任疆寄数十年,及卒,家不增一亩云。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B.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C.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延议许焉

D.会法提督孤拔攻闽浙/炮毁其坐船/孤拔殪/而我军不知/法原停战/廷议许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策,最初是一种设置问题由应试者回答的察举方式。文中指殿试时回答皇帝的策问。

B.阁学,官名别称。明清时用它来称呼内阁大学士,即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C.移疾,是指古时官员上书称病。实际上它与“下车”一样,都是为官者求退的婉辞。

D.疆寄,字面意是将疆土托付臣子。可引申为保疆守土的地方大员,文中即用此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之洞为国选才,用心治理地方。他主持科考,选人重真才实学;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后,便着手思考治理当地的重要事务。

B.张之洞遇事敢言,引领风气之先。他上书指明与俄新约不妥之处,崇厚因此被革职问罪;他还与宝廷等人因纠弹时政被誉为清流。

C.张之洞忠心爱国,多谋强国之策。任职两广、两江期间,他设立学堂,培养专业人才;购买军备,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D.张之洞主张变革,以应时代潮流。他与同僚上疏,认为中国积弱不振的原因是未采取西方的先进做法,其提出的建议此后都得以推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者词臣率雍容养望,自之洞喜言事。

2)莅官所至,必有兴作。务宏大,不问费多寡。

5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四库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

其言甚辩。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①之言:“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节选自《人间词话》,有删改)

:①陈卧子:指明末著名诗人、词人陈子龙,卧子是他的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

2.文中《花间集》的编者是         ,“四库”指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在文段中的观点。

5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黄贞麟,字振侯,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②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

③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贞麟力白其诬。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④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其理枉活人多如此。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⑤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立令除之。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选自《清史稿》 )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或舞文吏为注名             (2)月及为首者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天乎 (_______

A.牵连      B.冒犯      C.空虚      D.归咎

(2)以他事解官 (_______

A.不久       B.返回      C.临时     D.心烦

3.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B.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C.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D.下输上易/上反下难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4.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敦匿敌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5.第④段中“如此”指的是黄贞麟审案具有(1)___ (2)____ (3)____ 的特点。

6.有人说,第①段“祷雨坛下”和“三日果雨”有些荒诞不经,请说说你的看法。

5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博”,意为学问渊博,后来清代科举设博学鸿词科,亦称鸿博。

B.“部曹”,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破格提拔,是不合法度的。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5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歧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乃出呼役械诸盗,他盗皆远窜。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乘政,尤与忤。

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于官。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的一种称呼。男子出生取名,20岁加冠表示成人,取字以示尊重,仅供同辈之间称呼。名与字之间意义联系多样:有同义互训,如诸葛亮字孔明;有反义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有相关联想,北溟即此;有原名变化,如李白字太白。

B.保甲制度是宋朝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带有军事管理性质的户籍管理制度。政府以“户”为单位,分设户长、甲长、保长等,各保自己该管辖区域的社会治安等事务,既可加强管理,又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卓异是清朝廷对官员考核的一个结论。按清制,吏部每三年对京外文职官员进行一次考核,称为“大计”。“卓异”是“大计”的最高评价等级,只有“才守俱优者”,才能被推举。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后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精明果敢,政绩卓著。罗城民风粗犷凶悍,他严厉果断打击盗贼,黄冈时更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贼穴,终将盗贼绳之以法,凡他所治之处,政绩十分突出,甚至被评为卓异,深得皇上褒奖。

B.于成龙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四川乱后凋敝,他免除百姓繁重赋税徭役,助民耕种,福建百姓因通海获罪,牵连甚广,他请求康亲王大加宽释。

C.于成龙清正廉洁,不图享受。为官期间,他从不携带家属亲眷,生前食用简陋粗粝,死后家中清贫如洗,一无蓄资,百姓都为他罢市相聚,痛哭悼念,甚至为他立像祭祀。

D.于成龙不善识人,过于轻信。皇上询问内阁学士锡住于成龙为官情况,锡住上奏认为他虽然清廉,但因对下属不辨忠奸,经常受到他们欺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成龙抚其渠彭百龄,令捕盗自赎。

2)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5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有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副使,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

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驿骚。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并下部议行。

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是年调浙江。叙云南垦荒劳,加太子少保

康熙四年,疏请崇节俭,维风俗。又言用人宜宽小眚,请敕部分别罣误降革人员,量才录用。又言民人鬻身旗下,宜令有司给与印契,并晓谕邻里,后或逃归,有容留者,乃可坐以窝逃。并议行。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谳鞫,全活甚众。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臣宽大,多解甲来归。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B.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C.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D.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古代指挑选科举考试殿试中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B.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C.乞休,官员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略有意义差别,后者有回家安度晚年之意。

D.谥,指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廷臣体察民情,惩治贪暴。担任贵州巡抚后,马上考察民间疾苦,确定赋税,并根据实情免除租税,救济饥贫,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

B.赵廷臣提倡儒教,推行教化。他认为即使像贵州那样到处是专事斗杀很难驾驭的苗族聚居地,也是可以施行教化的,并且提出了推行儒学的具体方法。

C.赵廷臣据情理政,重视农耕。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请求恢复土地旧制,并且根据云南土地荒芜的现状,提出招募农民开垦的建议,这些想法都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D.赵廷臣公允宽容,得民信任。在处理浙东地区叛乱时,他能够公允地审讯,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很多,也因为他的处置宽容,让不少余党乐于脱下盔甲归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

2)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

5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B.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C.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D.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5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康熙九年进士。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材力强干,善断疑狱。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浚下河。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于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诏责琇疑揣。寻法司奏琇请托事实,当夺官。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悬隔千里,輓输费不赀,请改折色。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

(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②輓输:运输。輓:同“挽”。③折色:旧时指除米麦实物赋税之外的其他实物或货币,也称所征田粮等价的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④水齧土陊:齧,同“啮”,侵蚀。陊,同“堕”,山崩。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B.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C.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D.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下车”“左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督靳辅以屯田增收为由奏请停止疏通河道,修筑高家堰大堤。巡抚于成龙不赞成此议。皇上派尚书佛伦前去调查,佛伦赞同靳辅的建议。

B.郭琇为官鲠直敢言,曾弹劾河督靳辅治河无功、大学生明珠与余国柱朋党、佛伦等与靳辅勾结串通。查实后,皇上罢免了明珠等大臣的官职。

C.郭琇受山东巡抚钱钰贪污牵连,上疏辩解,皇上责怪他胡乱猜疑。后来,经法司查明,郭琇在贪污案中确有不妥的行为,皇上将他降官五级调用。

D.皇上南巡回京后,钦点郭琇担任湖广总督。郭琇上任后,上疏建议改变军粮供给形式、或减免贫瘠土地的赋税,皇上全都同意了。

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2)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6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B.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C.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D.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进。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城民风彪悍又刚刚经受战乱,于成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B.于成龙历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冈同知、福建按察使等职。任职这些地方,他多行善政,以政绩卓异著称。

C.于成龙至江南后,衣食住行很简陋,每天只吃糙米和蔬菜。 在那里几个月后,政令教化使江南民风大改变,但受到豪强的排挤诽谤。

D.于成龙为官清廉,品性清高,不把那些挟仇进谗言陷害的人放在眼里。百姓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罢市痛哭,皇帝给予赏赐公祭安葬的礼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 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允升,陕西长安人。成丰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五年,权漕运总督。淮上患剧盗久未获,允升诇得其巢,遣吏士往捕。岁除夕,盗方饮酒,未戒备,悉就执。六年,召为刑部侍郎,历礼、兵、工三部,而佐兵部为久。念国家养兵勇糜饷糈,因条列练兵裁勇机宜,上嘉纳。

初,允升观政刑曹,以刑名关民命,穷年讨测律例,久之有所得。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其鞫囚如与家人语,务使隐情毕达,枉则为之平反。江宁民周五杀朱彪,遁;参将胡金传欲邀功,捕僧绍棕、曲学如论死。侍读学士陈宝琛纠弹之,上命允升往按,廉得实,承审官皆惩办如律。

二十二年,太监李苌材、张受山构众击杀捕者,严旨付部议。允升拟援光棍例①治之,而总管太监李莲英为乞恩,太后以例有“伤人致死、按律问拟”一语,敕再议。允升言:“李苌材等一案,既非谋故斗杀,不得援此语为符合。且我朝家法严,宦寺倍治罪。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夫立法本以惩恶,而法外亦可施仁。皇上果欲肃清辇穀,则仍依原奏办理;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疏上,仍敕部议罪。其时莲英遍嘱要人求末减,允升不为动。复奏请处斩张受山,至李苌材伤人未死,量减为斩监候,从之。

二十三年,其从子济关说通贿,御史张仲炘、给事中蒋式芬先后论劾,允升坐不远嫌,镌三级,贬授宗人府府丞。次年,谢病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光棍例,《大消律》对那些偷盗搂扒、斗殴杀人的凶恶之徒犯法照“光棍例”议罪,定罪严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B.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C.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D.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指通过进士科考试的人,明清时指通过科举最后一级考试即院试的人。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通过水路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C.辇毂,原指古代天子的车驾,后代指天子;又因京城在天子车驾之下,故其也代指京城。

D.从子,在古代指兄弟的儿子,即侄子;“从”指堂房亲属,如将堂兄弟称为“从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虑到国家养兵耗费太大,薛允升向朝廷分条陈述裁员练兵的方法,得到皇上肯定并被采纳

B.参将因急于邀功而抓捕他人以顶罪,薛允升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调查,对相关人员依法惩办。

C.太监李、张牵涉命案,李莲英先为二人乞恩,后四处请托谋求从轻处罚,薛允升始终坚持按律治罪。

D.薛济卷入一起行贿案遭弹劾,薛允升受牵连而被降三级,贬为宗人府府丞,第二年托病辞官回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定谳,案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长官信仗之,有大狱辄以相嘱。

2)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

6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顾琮宇方用,满洲正白旗人。习农兵书算,不屑章句之学。圣祖开算学,公得与焉。议叙得吏部员外郎。世宗登基,稽核财赋,以公领职。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王疑公亦受贿,遂奏劾公,交刑部一并严讯。吏证公无丝毫染,公得无罪。出为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是时,有奏豫省岁荒者,世宗命山东运米十万石为赈济。总督田文镜讳灾,以为岁熟,民无需米,仍令运官带回。公争曰:“此时民未必不需米。就使不需,然既已运来,留存州县仓中,以有备无患之义。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且王者有分土,无分民,豫省官民即山东官民。为臣子者,当同心心共济,不必自分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恩宠。”田滋不悦,密奏公倨傲,气凌其上。世宗问公,公曰:观察为钦差官,与督抚平行,无所为上也。既无上下,臣何凌灭之有。”世宗笑。公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还京,未行而病笃,意欲出署调养。公力止之,曰:“吾与君同事君父,即兄弟也。弟尚在,兄何忧?”凡一切汤药便旋事,皆公亲自料理。不顷刻高。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后巡漕御史伊灵阿在寓亦病故,公亦典质衣物,为治其丧如送完公时。公虽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性耽花竹,左右侍立校尉、千总皆清俊少年。浙江总督李卫气出人上,而最敬公。又多制漆盘,盛佳砚良墨。闻属吏能诗文者,辄手赠之。其风趣如此。年七十而薨。

(节选自《清史稿·顾琮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B.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C.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答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D.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白旗,满洲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的重要形式。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钦差官,官名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均由重臣担任。

D.总督,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管辖一省或多省,负责辖区内的军政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琮不喜欢儒家学问,但喜欢农兵书算等技艺。他在康熙皇帝开设的算学馆学习,因成绩优秀而任命为吏部员外郎。

B.顾琮为民着想。在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期间,在处理赈灾粮的问题上,坚持不加重百姓负担,和总督田文镜产生了矛盾。

C.顾琮待人古道热肠。他担任山东总河时,朋友完颜伟得了重病,他悉心照顾,直到其去世,还典当衣服为其料理后事。

D.顾琮喜好风雅。他虽不是科举出身刚直孤傲但经常准备一些品质优良的文房用具,赠送给善于诗文创作的属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

2)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

6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袁弘毅墓志铭

沈恩孚

①予友袁君观澜殇既,以诗哭之,逾二月将葬,其孤以志墓请于孚。呜呼!君少予二岁而遽殂谢,予奚忍君墓?顾与君为道义交数十年,又奚敢自诿?

②君讳希涛,观澜其字也,江苏宝山人,少与予同学上海龙门书院。予及见其尊君霓孙先生,廉吏也。君性孝友,幼庭训,攻经世之学。清廷变法,君已卓然有声于时,当与朋辈纵论中外得失,洞见立国之大本在兴学,而兴学之本在师范。先倡办小学于其邑,邑之人既信服,则推而及之省。龙门书院之议改师范学校也,君力促其成。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③君勇于任事,发苍然矣而未告劳。自予识君而君已患咳,每与共事未闻一日不咳也,又未见其一日咳自馁也,稔君者自远闻其咳声,则曰君至矣。呜呼!今追寻此声可得耶!

④君在苏则苏之学务无不兴,而复旦公学、太仓中学皆由君手造。其于本邑则凡举新政无不兴,而全邑之土地丈绘由君告成。既仕新国,官至教育次长代部务,则划全国高等师范区,悉本君愿以为之鹄。方对德宣战,予主收同济学校自办。君在部援助尤力。不合于时而退,退而尽瘁于苏之学务,一如其未仕时。

⑤君起家寒素,久宦而囊空,时告贷以济急,有辄以给人要需,自谓我日处困乏,亦未遭绝粮也。足迹几遍海内,畅晓国情,复周历欧美,熟各国学制,以是凡所设施多切中事理。晚孳孳义务教育,未观成也而志弗衰。其他由君创议或为君所力赞者,未可以偻指计。君既殇,邑之人怀君不能忘,将铸像事之,私谥弘毅。

(注)①上海龙门书院:今上海中学前身。②苏:苏州。③土地丈绘:土地丈量测绘。④新国:中华民国。⑤孳孳:同“孜孜”。勤勉;努力不懈。⑥偻指计:屈指而数。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予奚忍君墓    __________  2清廷变法         __________

3)幼庭训        __________) (4)悉本君愿以为之鹄  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友袁君观澜殇既        吾欲南海,何如

B.每与共事未闻一日不咳也   船背稍夷

C.晚孳孳义务教育           号呼转徙

D.又未见其一日咳自馁也     不死而死,形求脱也

3.下列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观澜先生的父亲是位廉吏,本篇墓志铭是受观澜先生的孤儿请托而作。

B.观澜先生认为立国的根本在于师范教育,主张龙门书院改为师范学校。

C.观澜先生民国时期曾兴办复旦公学、太仓中学,并任教育部次长。

D.观澜先生通晓国情,曾赴欧美考察各国学制,创立义务教育制度。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既与予东渡考察归,先后长校者各二年,而君所成就日益宏远。

5.袁希涛(字观澜)先生是宝山县立吴淞中学的创始人,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袁先生的性格特点。

6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

(注)①踬碚:遭受挫折。②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B.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C.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D.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即辛亥年,属我国传统纪年方式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

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

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序,也作“叙”或称“引”,相当于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的文章。序一般写在一部书的前面。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简略编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6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为世名儒。至元初,赐谥贞文先生。傒斯幼贫,读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早有文名。大德间,客湖南,都元帅赵淇号知人,见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廉访使,咸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

延祐初,挚表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政事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谓之史笔,若他人,誊吏牍尔。”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五年,请假归。泰定元年,召还,又以丁母忧归。

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募淘金户三百。其人采他县金以献,岁累增至四十九两。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民多以是破产。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州人至今之。

与修《经世大典》,文宗取其所撰《宪典》读之,顾谓近臣曰:“此岂非《唐律》乎!”擢艺文监丞,参检校书籍事,屡称其纯实,欲大用之,会帝崩而止。

至正三年,以年七十致仕而去,诏遣使追及于漷州。乃还,奉敕撰《明宗神御殿碑》,赐楮币万缗、白金五十两,中宫赐白金亦如之。复求去,不许,命丞相及执政大臣面谕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傒斯与为总裁官,四年,《辽史》成,奉敕奖谕,仍督早成金、宋二史。傒斯留宿史馆,因得寒疾,七日卒。年七十一。帝为嗟悼,赐楮币万缗,仍给驿舟,护送其丧归江南。六年,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三》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他人,誊吏牍尔          直:只是

B应奉翰林文字              擢:提升

C.岁增至四十九两            课:考核

D.蠲其赋,州人至今        德:感恩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揭徯斯学问超群的一组是

①读书昼夜不少懈          ②钜夫因妻以从妹      ③是方可谓之史笔 

④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    ⑤此岂非《唐律》乎    ⑥傒斯与为总裁官

A.②⑤⑥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徯斯幼年家贫,读书昼夜不懈怠,父子两个相互做师友,很早就有文名。

B.延祐五年,揭徯斯请假回家。被召回后不久,皇上又借机让他回家守制。

C.文宗屡次称道揭徯斯纯正笃实,想要大大地重用他,却因驾崩而作罢。

D.辽史修成后,皇上命揭徯斯尽早修成金、宋二史,揭徯斯留宿史馆得病而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

(2)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之。

6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0,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诏允之。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寻复官。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英性和易,不务表襮⑨,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③如制。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诰诚子弟。四十七年,,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字。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①军书旁午:军书,军队中来往的公文。旁午,比喻事务繁杂。“军书旁午”用来形容军事繁忙。②襮:张扬、炫耀之意。③驰驿:旧时官员入觐或奉旨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提供食宿及马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B.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C.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D.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职务。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立庙祭祀之意。

C.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常被称作“致政”,除此之外,也常用致事、致仕、休政等名称。

D.谥,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英才学卓著,备受康熙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康熙让张英人值,而且还赏赐位于西安门内的宅院给他。

B.张英做事勤勉,深为康熙倚重。康熙巡行天下,一定要张英陪同,当时的很多诏令,都是出自张英之手,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

C.张英始终敬慎,皇帝恩宠有加。康熙四十年,皇帝答应了张英的退休请求,在畅春园赐宴,并下令地方官按官员奉旨出差的规定,沿途为他提供所需。

D.张英侍讲世宗,世宗雍正给予其殊荣。雍正登基后,不仅赠与张英太子太傅之衔,还亲笔书写榜额,挂在他们家祠堂屋檐之下,这种殊荣也足以表明张英深受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

(2)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6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职。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逾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勒索殷户,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故事,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于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责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于屯田,方考访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文恪。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解:①营汛:军队戍防地,也指戍守军队。②急递,古时的快速驿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B.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C.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D.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政为古代学官名,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B.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立于明代,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C.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中国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慎畛很有才能。他在做学生时,就曾得到学政钱沣的器重,被钱沣视为人中英杰,他踏上仕途后的表现也印证了钱沣对他的评价。

B.赵慎畛宽严相济。在处理天地会的匪徒结党作乱时,严厉惩治了匪首,对那些被胁迫者则未予追究。

C.赵慎畛以民为重。他任广西巡抚时,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塘,建造龙骨水车,并利用官府盈余物资,增设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难民收留所。

D.赵慎畛治军有方。他在任闽浙总督时,责成水师缉捕海盗;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台湾,凤山杨良斌作乱,他派兵入台,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

2)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

3)(改编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选自《师说》)

68. 详细信息

    邓承修,字铁香,广东归善人。举咸丰十一年乡试,入赀为郎,分刑部。转御史,遭忧归。光绪初,服阕,起故官。与张佩纶等主持清议,多弹击,号曰“铁汉”。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久之,迁给事中。光绪十年夏,法人愿媾和,承修联合台谏上书,极言和议难恃。旋与司业潘衍桐密上间敌五策,并劾李鸿章定和之疏。亡何,法果败盟,侵台湾鸡笼,枢臣议和战未决。于是承修再陈三策。自此,陈说兵事,章凡十三上,多见采纳。明年,赴天津佐鸿章与法使巴特纳商和约,定新约十款。还,乞归省。未出都,命赴广西与法使会勘中、越分界,至则单骑出关会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据约欲先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阳以文渊、保乐、海宁归我,而阴电其驻京使臣,诋承修违约争执,谓非先勘原界,势将罢议。朝廷不获已,许之。承修遂有三难二害之电奏,疏入,不省。光绪十二年,法人别遣狄隆·狄塞尔来会。适法官达鲁倪思海为越人击杀,狄使惧,又耻而讳其事,坚请按图画界,朝旨报可。于是首议江平、黄竹、白龙尾各地割隶越。承修指图籍抗争,狄使不能屈,欲分白龙尾半之左归我而右归越。承修以其地为钦海外户,法得之则内逼防城,外断东兴、思勒,是无钦、廉也。议久之,暂与定约三条,犹未决,而狄使竟以兵力驱江平、黄竹居民内徙。朝廷虑启边衅,命先勘钦西至桂省全界,承修遂与订定清约,语详《邦交志》。十四年,谢病归,主讲丰湖书院,读书养母。十七年,卒于惠州。

(节选《清史稿·邓承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B.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C.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D.先后疏论/闱姓赌捐/大乖政体/关税侵蚀/婴害库帑/以考场积弊陈七事/纠正之/以吏治积弊陈八事/肃澄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科举考试在明朝时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B.遭忧,也称“丁忧”或“丁艰”。封建时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C.枢臣,“枢”是指门上的转轴,引申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枢臣即指宰辅重臣。

D.图籍,也称“图簿”,即地图和户口册,代指疆土和人口。《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鲍彪注:“土地之图,人民金谷之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承修敢于直谏,痛陈时弊。和张佩纶等人主持清议,他经常弹劾揭发有罪的官员,被人称为“铁汉”。他先后上书“陈七事”“陈八事”,直指当时社会弊端。

B.邓承修目光长远,足智多谋。法国人想与大清缔结和约,他认为法国人的和约不可靠,上书竭力规劝皇上。随即和司业潘衍桐秘密上奏离间敌人的五个策略。没过多久,法国人果然破坏了盟约,入侵台湾鸡笼州。

C.邓承修不卑不亢,不畏强权。与法国缔结和约讨论中越边界问题时,法国使者想先按原来界限划分,他却据理力争,法国使者不能使他屈服。

D.邓承修尽忠职守,深受重用。在朝廷为官期间,他兢兢业业,为国为民,针对时政,屡次上书朝廷,都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6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2.白石,是南宋________;剑南,是南宋________;幼安,是南宋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王国维批评了清代词人的哪些弊病?

7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斯盛,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五十九年,举乡试第一。六十年,成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授检讨。五年,考选山西道御史。疏言:“各州县立社仓;原以通济丰歉。贫民借谷,石收息十升。如遇歉,当不取其息。”从之。乾隆元年,擢安徽布政使。四年,奏言:“江北向多游食之人,每遇歉岁,轻去其乡。惟寓赈于工,人必争趋。凤阳,颍州以睢水为经,庐州以巢湖为纬,六安,滁,泗旧有堤堰,请援淮、扬水利例,动帮修浚。”皆从之。

七年,擢山东巡抚。山东有老瓜贼,巡抚朱定元令汛兵巡大道,斯盛疏言:“贼情狡狯,关道巡严,必潜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应令州县督佐杂分地巡察’”又奏:“邪教惑民,莫如创立教会,阳修善事。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上从其请。寻以莱州被水,请暂禁米出海。上谕口:“此不过属吏为一郡一邑之说,汝等封疆大吏,不可存遏粜之心。若无米可贩,百姓自不运,何待汝等禁乎?”又言究、沂等府州被水,而江南饥民复至,疏请无灾州县留养限五百人,有灾州县限二三百人,上命实力料理。八年,调湖北巡抚。九年,迁户部侍郎。

京师钱贵,上令廷臣议平市值,下各督抚仿行。斯盛疏请视京师例,禁民间铜铺毁钱;又令州县每岁秋以平粜钱市谷。时设局令商民以银平易,又疏请捕私钱,并禁民私剪钱缘,兼限民间用银二三两以上、粜米二三石以上,皆不得以钱准银,下廷臣议行。寻以母老请终养回籍。十七年,卒。

(选自《清史稿·晏斯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B.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C.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D.此倡彼和/日传日广/大为风教之害/尽法深求/株连蔓延/恐生事端/请将创教授徒为首者如法捕治/被诱者薄惩/出首者免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

B.社仓,由南宋朱熹首创,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储粮制度。

C.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古时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等。

D.封疆大吏,指中国明,清时期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斯盛体恤百姓。晏斯盛提出,如遇灾年,贫民向社仓借取粮食,不应收取利息,又建议皇帝动用府库的钱疏通河道,皇帝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B.晏斯盛平贼有方。山东有贼患,晏斯盛建议巡抚命各州县督促帮助交错地区进行巡察。邪教迷惑民众,晏斯盛提出惩治办法,得到皇帝的许可。

C.晏斯盛明于救灾。莱州,兖,沂等府州先后遭受水灾,而江南饥民又来到这里,晏斯盛提出无灾和有灾的州县分情况留养饥民的措施。

D.晏斯盛为君分忧。京师钱贵,晏斯盛提出禁止民间铜铺毁钱,禁止百姓私剪钱缘等一系列措施,并由皇帝下达廷臣商议执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北向多游食之人;每遇歉岁,轻去其乡。惟寓赈于工,人必争趋。

2)贼情狡狯,大道巡严,必潜移僻路;或假僧道技流,伏匿村落。

7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明清时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7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人墓碑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二)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盖念南海也。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谭嗣同》)

(三)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节选自林觉民《与妻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B.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C.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D.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记是一种文体,这里的“记”指刻在碑上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B.“丁卯”: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方式,即天干地支各取其一,以“甲子”起,依次往后推演。按照此法,“丁卯”下一年是“戊寅”年。

C.“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D.“蓼洲周公”:“蓼州”是周顺昌的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号常见于籍贯和官职,“周蓼州”的“蓼州”即周顺昌的籍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四段文字刻画了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从容,表现了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们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

B.林觉民在给妻子的心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但也说明了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会选择为国而死。

C.谭嗣同劝梁启超东游,其目的是“图将来”,可见谭嗣同不是鲁莽行事之人;而自己留下,目的是“酬圣主”,为了变法的成功,他已抱定必死之决心。

D.三篇选文中的主人公五位平民英雄、谭嗣同和林觉民,他们都愿为国家的巨大变革与进步而勇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来谱写历史前进的华章。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2)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7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曾国藩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不显,何愁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诸弟或能为科名中人,或能为学问中人,其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允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如霞仙今日之身份,则比等闲之秀才高矣。若学问愈进,身份愈高,则等闲之举人、进士又不足论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明年肄业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无不可者。谓在家不好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树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书十五页,亦极有恒。诸弟试将《朱子纲目》过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患名不显               令:美好

B.是以往年常诸弟以课程     示:指示

C.亦须本日功课        了:完成

D走路之日          虽:即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承蒙祖上阴庇,内外顺遂,没有任何缺憾,但一想到家族的兴旺、自己作为长兄的职责,还是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B.弟弟们写信都报告家中和朝廷的事,作者很高兴,觉得外面有自己照料好,弟弟们完全应该争取学问身份高于一般人并成为父母的好子女。

C.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较复杂,有想对弟弟提出要求又怕弟弟们生厌的矛盾,有对弟弟认真读书的期待,有对自己现在认真读书的自足等。

D.读书最怕借口,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无论公务繁忙还是清闲,无论考试还是居家,只要想读书、作文章都可以抽得出时间。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慎弗以科名稍迟,而遂谓无可自立也。

2)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4.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读书方面的做法。

7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方兴,字浡然,汉军镶白旗人,初为广宁诸生。天命七年,太祖取广宁,方兴来归。太宗命直内院,与修太祖实录。崇德元年,试中举人,授牛录额真衔,擢内秘书院学士。性嗜酒,尝醉后犯跸,论死,上贳之,命断酒。

顺治元年,从入。七月,授河道总督。李自成决河灌开封,其后屡决屡塞,贼势浸张,土寇群起,两岸防守久废。伏秋汛发,北岸小宋口、曾家寨堤溃,河水漫曹、单、金乡、鱼台四县,自兰阳入运河,田产尽没。方兴至官,遣兵捕治土寇,扫穴擒渠,乃疏请修筑。二年七月,河决流通集,分两道入运河,运河受河水淀浊淤塞,下流徐、邳、淮、扬亦多冲决。方兴以防护无功自劾,上谕以殚力河防,不必引咎。旋疏荐补管河道方大猷等。四年,流通集决口将合,河下注湍激,又决汶上入独山湖。方兴请修筑通济闸上下堤岸,并淮安东北苏淤、马罗等堤,又筑江都、高邮诸石堤,流通集合口。进兵部尚书衔。

给事中许作梅,御史杨世学、陈棐交章请勘九河故道,导河北流入海。方兴言:“河古今同患,而治河古今异宜。宋以前治河,但令赴海有路,可南亦可北。元、明迄我清,东南漕运,自清口迄董家口二百馀里,藉河为转输,河可南必不可北。若欲寻禹旧迹,导河北行,无论漕运不通,恐决出之水东西奔荡,不可收拾。势须别筑数千里长堤,较之增卑培薄,难易显然。且河挟沙以行束之为一则水急沙流播之为九则水缓沙壅数年后河仍他徙何以济运?臣愚以为河不能无决,决而不筑,司河者之罪;河不能无淤,淤而不濬,亦司河者之罪。若欲保其不决不淤,谁敢任之?请敕下廷议,定画一之规,屏二三之说,俾有所遵守。”疏入,上嘉纳焉。

十年,河决大王庙,距殊源寨口不远。给事中周体观劾方兴治河罔效,方兴疏辨,因请罢斥,温诏慰留。十一年,给事中林起龙复劾方兴侵蚀工需,累民捐费至六十馀万;并劾大猷等奸贪不法。上解方兴任,命入都质对,起龙以诬谴,方兴复任。

十四年,乞休,上念其劳,以原官加太子太保致仕。方兴还京师,所居仅蔽风雨,布衣蔬食,四壁萧然。康熙四年,卒,赐祭葬。

(节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河挟沙/以行束之/为一则水急沙流/播之为九/则水缓沙壅数年/后河仍他徙/何以济运

B.且河挟沙以/行束之为一则水急/沙流播之为九则水缓/沙壅数年/后河仍他徙/何以济运

C.且河挟沙以行/束之为一/则水急沙流/播之为九/则水缓沙壅/数年后河仍他徙/何以济运

D.且河挟沙/以行束之/为一则水急沙流/播之为九/则水缓沙壅/数年后河仍他徙/何以济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旗制度是清代社会生活和军事组织的重要制度,以旗号颜色样式为名,比如镶白旗的旗色为白色镶红。并非所有的旗人都是满洲人。

B.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及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称诸生,生员有各种形式比如增生、例生、附生等,“诸生”有时也泛指读书人。

C.“关”本意是要塞关隘,但不同时期会用来指代某地,比如秦汉用“关中”来指代函谷关以东的地方,文中“入关”则指清军从山海关进入中原。

D.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朝廷将官粮经水路运往京师或者其他指定地点,以供宫廷消费和百官俸禄等用途,称为“漕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方兴归附太祖以后,太祖十分信任他,命他当值内院,不仅与他一起修编实录,他醉酒冒犯的时侯也原谅赦免了他。

B.杨方兴出任河道总管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派兵清扫土寇,上书奏请修筑堤防等,但黄河还是发生了决口。

C.关于黄河治理,许作梅等官员的意见是导河水北流入海,但杨方兴认为无论是从漕运的角度还是从工程难易的角度均不可行。

D.给事中林起龙上奏称杨方兴侵吞工程款,耗费百姓捐税,但对质以后,证明他的说法纯属诬陷,杨方兴最终官复原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兴以防护无功自劾,上谕以殚力河防,不必引咎。旋疏荐补管河道方大猷等。

2)给事中周体观劾方兴治河罔效,方兴疏辨,因请罢斥,温诏慰留。

7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幼颖悟,丞相完泽见之曰:“是儿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辟江浙行省照磨,擢检校。徽州民汪俊上变诬富人反,省臣遣克敬往验之。克敬察其言不实,中道开陈福祸,俊后悔,将对薄,竟仰药以死。延祐四年,监四明倭人互市。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有军士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他变,克敬曰:“岂有军士还乡,而不纳邪?有衅,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鄱阳大饥,总管王都中以官仓米减价粜之,行省欲罪其擅。克敬曰:“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都中因得免。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受盐,民困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为舶货,拗蕃者例之。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后至直沽者,不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罪督运者,勒其还直沽。克敬谓:“督运者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出于不得已,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元统中,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奏免之。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耶?”乃调兵往捕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克敬历官所至,俱有声绩,明称名卿。著诗文、奏议,传于世。三年卒,年六十一。追封梁郡公,谥文肃。

(选自《新元史》有删改)

(注)①拗蕃:违背货运规定。②天历之变:元代宫廷政变,泰定帝崩,燕帖木儿起兵于大都,复立文宗。③徼(jiǎo):贪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衅;吾当坐        脱:如果

B.行省欲罪其擅        发:下令

C.拗蕃者例          籍:没收,抄没

D.不输,复漕而南还    果:实现

2.下列选项中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道开陈福祸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

B.民困诛求            青,取之

C.具上闻              五亩之宅,树之

D.子孙贫行乞犹        从师而问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B.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C.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D.岭海瑶贼窃发/朝廷调戍兵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

4.下列对原文中有关文化常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市也称“关市”,即中原王朝在边境地区开辟交易市场,保护官府或私人与边疆民族进行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本文中的互市是与外国商人的交易活动,但也在此列。

B.漕运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行省制度始于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的行省指的是行中书省,省臣则是行中书省长官。

D.乞骸骨的意思是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文中的“请老”“视事”和“乞骸骨”相近,含义是指交还官职,告老还乡。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敬目光敏锐。任检校一职时,行省指派他去调查徽州人汪俊告发谋反一事,他很快察觉汪俊的状词不实,汪俊后悔,后来在将要对簿公堂前服毒自杀。

B.王克敬心系民生。担任绍兴路总官时,郡中计算人口强制征收盐,百姓们深受其苦,于是王克敬就上奏章,减免了百姓们要缴纳的盐额五千引。

C.王克敬体恤海商。行省要求他对货物收税和没收违背规定的货物,他认为商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于是据实向朝廷上报,商人们对他非常感激。

D.王克敬遇事求实。松江富人每年主动献粮给朝廷,他死后子孙贫穷,有关部门仍每年征收,不够就摊派在田赋之中让百姓缴纳。王克敬上奏朝廷免除这项粮额。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监者惧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克敬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受约束。

2)鄱阳距省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罪之,顾不自愧耶?

7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

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任分而义例      一:统一,一致

B.京官许条陈        并:并且,而且

C.以敢言之气        作:振作,提升

D.卒于议不果归      格:停止,停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B.“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

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

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

B.潘耒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谏。

C.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

D.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

(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

7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舟行西郭即景

庞树柏

一棹夷犹去,三桥寻梦痕。

夕阳红纤路,春水绿柴门。

樵笠歌松顶,渔榔响苇根。

野桃开又落,何处武陵村?

注:①西郭:即诗人家乡附近江苏常熟西城门。②夷犹:从容。③纤路:江河边拉纤的小路。④渔榔:渔人捕鱼时用以敲击船症、惊鱼入网的长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题意,诗人荡舟悠闲,顺水而下,寻找旧游痕迹。着一“寻”字,承首句之“去”字,又领起所写之景。

B.颔联侧重写景,平常的景物夕阳、纤路、春水、柴门,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色图,优美动人。

C.颈联侧重写人,椎歌飘忽,渔榔阵阵,写出了江南人民勤劳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人物怡然自乐。

D.尾联由“寻”之所见,直抒胸臆,发出由衷感叹;此地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何必羡慕武陵之桃花源呢?

2.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运用了哪些具体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7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释)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②林则徐18409月被革职问罪,18416月充军伊犁,1842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7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玉 楼 春

王国维

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嗔摇落早。

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前两句写到花期本就不长的西园春花凋零殆尽,令作者心生韶华易逝之慨叹。

B.上阕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再现了观赏者对春花在绽放和凋零之际的不同态度。

C.西园之花“寂寞开无主”,给作者一种“花美无人赏识”的遗憾。

D.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西山中“花事浑未了”的状态。

2.作者在下阕后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又能给人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请结合词句加以赏析。

8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①

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②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注释:①本诗写于清光绪三十四年,此时诗人正在从上海赴广州参加革命的途中。②胥涛: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于江,化为涛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的“高唱大江东”与尾联的“战秋风”,从不同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凡的气度。

B.颔联描写了汹涌激荡的浪涛与忽隐忽现的洲渚,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

C.尾联运用伍子胥的典故,不仅描绘出白浪滔天之态,也蕴含了诗人无畏的斗志。

D.全诗境界开阔辽远,诗人意气豪迈、慷慨悲凉,诗歌格调沉郁雄浑、低沉哀婉。

2)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3)本诗首联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均为借景抒情的佳句,请分析其中两个“空”字蕴含的情感。

8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教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写诗人往返于中日之间,有感于日使战争导致国土沦丧,内心哀恸如受雷霆之击。

B.颔联的“图画移颜色”指中国领土在战争中变成了日本领土,点出了题目中的现用之事。

C.本诗用典自然贴切,如“乘风”两字用了宗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典,气势豪迈。

D.全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见怀,风格刚健,字重千钧,丝毫不见女儿之态。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王国维①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②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注释)①王国维,字静安,近代词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天,长期奔走在外的词人回到家乡海宁。夫人莫氏原本就体弱多病,久别重逢,面色更显憔悴。词人不禁万分感伤。这首词,或许在此时而作。莫氏于两年后不幸病逝。②不道:不料。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未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与妻子重逢,词人却黯然神伤。

B.“花底”二句写词人和妻子花下无语相看,绿窗前的芳春与天色无不同悲。

C.下片侧重写内心感受,一丝新欢和无穷旧恨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

D.上、下片的词意均有曲折,上片明转,下片暗转,匠心独运,甚是高妙。

2.近代词评家陈邦炎评论这首词说:“在静安眼中,人生的苦海,从时、空两方面看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王国维是怎样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一层层表达内心痛苦的?请简要分析。

8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合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因此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B.本词开篇中的“西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暗指春天。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人间第一耽离别”一句直接抒情,写出了人间最令人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

2.请分析“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句的作用。

3.赏析“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一句的妙处。

8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

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注释)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王国维曾奔父丧归故里,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全词共60字。

B.王国维,古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著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作品。其著作《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认为有“境界”乃词中胜境。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是虚写,暗含抒情的意味。芳草象征青春,车辙象征着离别,用回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E. 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的词。“人间第一耽离别”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的意思相同,都指“沉迷”,本词告诫大家勿要沉陷在离别之情中不能自拔。

2.本词通篇透着无奈之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表现出哪几种无奈之情?

8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梅痴子乞陈师曾为白梅写影属赞三首(其三)

释敬安

寒雪一以霁,浮尘了不生。

偶从溪上过,忽见竹边明。

花冷方能洁,香多不损清。

谁堪宣净理,应感道人情。

(注释)梅痴子:李瑞清,号清道人,诗人。陈师曾: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字师曾。释敬安(1851-1912):近代爱国诗僧。净理:佛教的教义,诗中指不俗的高洁之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在寒雪放晴之后,在洁净的小溪岸,白梅傲然开放,“偶、忽”极言其偏远之意。

B.第四句用一“明”既写出了梅花的颜色是白色,同时也写出了白梅花带给欣赏者的惊艳之感。

C.尾联道出诗人对画中白梅表现出的深厚意蕴的赞誉,也称颂了乞画人、画家胸中的高洁情怀。

D.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不仅写活了梅花的形象与气魄,而且也借此盛赞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

2.本诗写出了白梅的什么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8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登越王台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从何说起,三千劫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 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佗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29)秋,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诗人将马带入越王台上,用“立马”而不用“独倚”,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种英气。

B.颔联反思历史,睥睨古今,大气磅礴。“从何说起”寄托着诗人的无比愤懑与深切责问。

C.颈联中的“腐儒”“天问”,诗人自比杜甫、屈原,心事重重,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敏感性和忧患意识。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荒之外。诗人慨然而立,一种激越的情怀喷涌而出。

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8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29)秋,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诗人将马带入越王台上,用“立马”而不用“独倚”,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种英气。

B.颔联反思历史,睥睨古今,大气磅礴。“从何说起”寄托着诗人的无比愤懑与深切责问。

C.颈联中的“腐儒”“天问”,诗人自比杜甫、屈原,心事重重,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敏感 性和忧患意识。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荒之外。诗人慨然而立,一种激越的情怀喷涌而出。

E. 全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采用比喻、用典、反语、融情于景等多种手法表达感慨, 基调悲壮昂扬。

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8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

清·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蝶恋花”是词牌,押仄声韵。

B.本词开篇中的“西风”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如“昨夜西风凋碧树”,“西风”暗指秋天。再如李煜“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则暗示春天的到来。

C.“阳关”是唐人送别的歌,一般要唱三遍。作者匆匆送别,一曲阳关还没唱完就上路了,车轮渐行渐远渐无声,写出了作者离别的悲伤,也更添了一分对前途的迷茫。

D.最后句的“耽”与《诗经·卫风·氓》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中的“耽”意思相同,都指“负担,承受”,此处词人直抒胸臆,人间最不能承受的就是离别之苦。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根据这一理论分析词中的“草”与“辙”两个意象。

8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1907年春,王国维的妻子莫夫人在海宁离世,他为了表达对已离世的妻子的哀悼,便写下了这首词。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一反常规。上片抒情,直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下片写景,借景抒情,侧面表达内心对亡妻深深的情意。

B.前两句明白如话,却饱含深情。这两句是说:忘了她吧,怀想只能令人心力交瘁。下决心去忘,恰因为无法忘掉。

C.下片“前两句又是一折,笔触从梦中转入梦醒,只是醒了还隐隐约约记得梦中的场景,残梦难断,更增几分惆怅。

D.下片言有尽而意无穷。词人推开窗子,只见月影斑驳,寒冬白雪之间,丁香花傲然盛开,乐景衬哀情,益增其哀。

9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吕碧城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

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

临远怕凝眸,离思难收。一身多病苦淹留。

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有学者认为此词受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影响。近代著名诗人樊增祥却对此词犹为欣赏,认为“漱玉犹当避席,《断肠集》勿论矣”。(《断肠集》为宋知名才女朱淑真词集。)结合上下阕最后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9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

9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王国维

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①调醯(xī):调和作料,醯指醋。

1.本词中起到过渡作用的句子是(原句)。

2.这首词是如表现孤雁的悲惨命运的?

93. 详细信息

《与妻书》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94. 详细信息

阅读《与妻书》,请同学们谈一下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95. 详细信息

请将下面一段文字,包括标点,用正楷字体抄在格子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