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西八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同学们一定在树上、田间或草丛里见过下图中的小动物吧?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2. 详细信息

蛔虫和日本血吸虫都是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殖器官发达,繁殖能力强

B.运动器官发达,运动能力强

C.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D.体表都有角质层.可以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被寄主消化

3. 详细信息

鲍鱼是营养丰富且味道鲜美的海味,其贝壳还可以做中药,称为石决明.鲍鱼属于(  )

A.鱼类 B.腔肠动物 C.软体动物 D.环节动物

4. 详细信息

下列动物中,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的是(  )

 

5.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B.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利于在空中飞行时保持平衡

C.体表有外骨骼,可减步体内水分的散失,适应陆地生活

D.有翅,能飞行,活动范围大

6. 详细信息

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从鱼口进入,经过鳃后流出的方向.这一过程中水里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A.二氧化碳减少,氧增多 B.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

C.二氧化碳和氧都增多   D.二氧化碳和氧都减少

7. 详细信息

蜥蜴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适应陆地生活特点的是(  )

A.体外受精

B.终生用肺呼吸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8. 详细信息

观察蚯蚓时,保证蚯蚓正常呼吸的正确方法是(  )

A.把蚯蚓放在水中进行观察

B.不时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C.不时用纸巾吸去蚯蚓体表的粘液

D.纸片给蚯蚓扇扇子以确保空气流通

9. 详细信息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大鲵 C.蝾螈 D.乌龟

10. 详细信息

蒸熟的馒头喧软多孔,这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D.酒精

11. 详细信息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基本相同的甲、乙两组;通过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其中设计最科学严谨的是(  )

A.甲组滴加蒸馏水后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滴加蒸馏水后放在自然环境中

B.甲组灭菌后滴加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灭菌后滴加蒸馏水放在自然环境中

C.甲组直接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直接放在自然环境中,随时给两组滴加蒸馏水

D.甲组灭菌后滴加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中,乙组灭菌后接种细蔚,滴加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中

12. 详细信息

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鹦鹉模仿人说话

B.海豚表演钻圈

C.警犬找出毒品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

13.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一种极其微小的生物,下列关于这种生物的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只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C.有细胞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可以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个体

14. 详细信息

小丽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后,对几种熟悉的植物进行了分类(如图).她的分类依据是(  )

A.是否有种子   B.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C.有无真正的根 D..种子中的子叶数目

15. 详细信息

图中可以看到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生长在一起形成的根瘤,根瘤菌的活方式及其对豆科植物的影响是(  )

A.寄生,破坏豆科植物的根系

B.寄生,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C.腐生,为豆科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D.共生,为豆科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16. 详细信息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其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判断对错)

17. 详细信息

 “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判断对错)

18. 详细信息

食品保鲜的原理是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判断对错)

19. 详细信息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      .(判断对错)

20. 详细信息

一个细菌菌落中的所有细菌都是同一个细菌的后代.      .(判断对错)

21.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一些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生物A的名称是      ,其中的结构      ,生物C的结构      .因此生物AC依次属于      _      (两空选填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B,会发现它是由大量丝状结构构成的,其中      .它的顶端分支呈扫帚状,上面成串生长着      ,其颜色是      .在生物D菌褶内也能产生大量的这种结构.

3)观察如图,联系你所学知识,利用下面的表格对细菌和真菌进行比较(将表下备选内容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项目

细菌

真菌

形态特征

      

      

生殖方式

      

      

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a都是单细胞的    b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c没有叶绿体    d有成形的细胞核

e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f有的有荚膜、鞭毛等结构    g其中有些大型的种类

h分裂生殖   i主要进行孢子生殖   j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属于分解者.

22. 详细信息

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种生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种现象在夏季很常见.苹果腐烂的过程属于图二中的过程      (填图二中的序号).其实就是            在水果中生长繁殖的过程.这些生物在生长繁殖时,分解水果中的      .并产生某些物质,导致水果腐烂.水果在夏季更容易腐烂的主要原因是      

2)在图二所示过程中,细菌、真菌将生物遗体最终分解为物质AB以及气体C,其中物质AB是指水和      ,气体C是指      ABC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通过      作用制造      ,所制造的物质又会被其他生物利用.可见,该图表达了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的      过程.

3)在图二所示过程中,动物直接或间接取食绿色植物,将获得的有机物消化、吸收、利用.

动物所排出废物及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简单物质又可供绿色植物利用.由此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23. 详细信息

资料分析;

资料1:图1中这只憨态可掬的大鸟叫渡渡鸟,可惜的是这种鸟已于1861年灭绝了.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猎捕肉味鲜美的渡渡鸟,加之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动物的影响,渡渡鸟灭绝j.渡渡鸟灭绝之后,岛上的大颅揽树便一蹶不振,日渐稀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实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大颅揽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内部的种子才能正常萌发.

资料22014530日,一位游客在山西省级自然保护区云顶山游览时,发现山顶上居然有人在搞大面积施工,山上大片植被惨遭破坏!(如图2中的斑秃部分)云顶山位于山西省娄烦和交城、方山三县交界处,距太原市100多公里.

主峰海拔2708米,是吕梁山脉腹地高峰之一,因山势险峻,山顶直插云际而得名,被称为山西的青藏高原.云顶山中森林密布,古木参天,有野生种子植物936种.按照野生植物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可将云顶山植物资源分为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观赏植物、食用植物、有毒植物和蜜源植物7类,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然保护区.却不知被什么人肆意开垦!

1)分析资料1可以看出,导致渡渡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      .渡渡鸟的灭绝,从表面上看,人类的活动只是破坏了      的多样性,但由于渡渡鸟这一物种的基因库不复存在,所以实质上是破坏了      的多样性.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逐渐减少,致使森林生态系统巾的一些生物失去了栖息环境、食物来源,这又会进一步导致      多样性和      多样性面临更严重的威胁.

2)参考资料12,联系你所学知识,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至少答出三种)

3)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至少答出四种).

 

24. 详细信息

请你仿照图2的植物分类图解,对图1中的动物进行分类:

(提示:动物的分类依据主要从是否有脊柱、体温是否恒定、呼吸器官、运动器官、体表覆盖物、卵生或胎生、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等方面考虑.)

25. 详细信息

科学探究

为了使同学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某生物兴趣社团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将香蕉果肉切成厚度、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薄片.

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盘子中分别放5片(如图所示),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后,冷却备用.

步骤二:迅速用未洗过的手的5个手指分别在甲盘中的每个香蕉片上按一下,乙盘的香蕉片不作处理,之后迅速用无菌保鲜膜将两盘分别密封,放在室内同一温暖环境中.

步骤三:几天后,观察两盘香蕉片的变化.

请你对以上实验设计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把香蕉片作为了天然的      ,其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2)将两盘香蕉片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的目的是      ,步骤二中迅速操作的目的是      ,设置香蕉片不作处理的乙盘的目的是      

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用香皂洗手是否能使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大减少?,请你增加一个 实验组,用于探究这个问题(简述补充的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