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生物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以保证它正常的

A.运动    B.消化    C.呼吸    D.生殖

2.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特征包括胎生、哺乳等      B.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C.有些可以生活在水中            D.哺乳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能适应任何环境

3. 详细信息

 “美人鱼”的学名儒艮,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类似人类的哺乳,你判断美人鱼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动物      D.软体动物

4. 详细信息

与家兔食草的特性无关的是

A.体表被毛                     B.盲肠发达    

C.门齿发达                     D.胃肠内有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5. 详细信息

你将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摸一摸这只手的上臂肌肉,你会发现它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6. 详细信息

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猴子能够表演节目                       B.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

C.警犬可以嗅出毒品                       D.小鸟把金鱼当雏鸟喂养

7. 详细信息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上。制作酸奶和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菌        D.霉菌

8. 详细信息

细菌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特殊结构,有助于自身向营养物质移动或逃避有害刺激的是

A.鞭毛     B.菌毛     C.钢毛    D.纤毛

9. 详细信息

细胞结构相类似的一组生物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灵芝              D.平菇、灵芝、木耳

10. 详细信息

通常用来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菌落形态   B.细菌体积   C.细菌形态   D.细菌结构

11. 详细信息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A.坏血病    B.夜盲症    C.佝偻病     D.扁桃体炎

12.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B.
巴斯德证明细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C.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形态

D.细菌有杆菌、螺旋菌、球菌,形态不同,结构基本相同

13. 详细信息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1配制培养基  2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3接种 4高温灭菌

A1432     B1234   C2134     D1324

14. 详细信息

青霉素现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关于它正确的说法是

A.青霉素就是经处理的青霉素菌种

B.青霉素能杀死青霉菌

C.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

D.青霉素只能杀死病菌,不会杀死动物身体上的有益细菌

15. 详细信息

下列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大肠杆菌木耳乳酸菌酵母菌灵芝曲霉螺旋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⑥    D. ④⑤⑥⑦

16. 详细信息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对培养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B.培养基最好采用固体培养基,这样有利于观察

C.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17.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和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

B.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水分

C.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有机物

D.有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不需要氧

18. 详细信息

蘑菇属于大型真菌,它的地下菌丝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营养物质  B.吸收水分   C.吸收无机盐    D.固定地上部分

19. 详细信息

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20. 详细信息

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     B.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

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水               D.自用污水来繁殖细菌

21. 详细信息

人工栽培蘑菇时,在混合料中加放0.2%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作用是

A.杀死配料中的细菌和霉菌、昆虫卵等         B.软化配料

C.提供钾、锰等营养                        D.补充水份

22. 详细信息

下列的防腐方法与防腐原理不正确的是

A.袋装牛奶→巴斯德消毒法(加热灭菌)

B.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鱼中水分,食盐可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

C.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水分) 

D.肉类罐头→脱水法

23. 详细信息

确切的说,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A.病原菌                     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

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D.大肠杆菌

24. 详细信息

使人患病的细菌,一般属于

A.异养寄生       B.异养腐生      C.自养      D.以上都不对

25. 详细信息

龋齿是青少年时期常出现的牙疾,下列与儿童龋齿形成有关的是

A.霉菌          B.乳酸菌       C.醋酸杆菌      D.棒状杆菌

26. 详细信息

引起人脚癣的真菌是以(    )为食物的

A.脚上黏着的有机物         B.袜子中的化合物

C.皮肤上的化合物           D.脚汗中的有机物

27.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蔺

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8. 详细信息

在下列细菌中,对人体有害的是

A.根瘤菌     B肺炎双球菌      C乳酸细菌     D醋酸杆菌

29. 详细信息

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为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30. 详细信息

假设小明手上此刻有2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四小时后他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A51200     B1600     C3200     D256000

31. 详细信息

不同白冠雀群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群(B)中去,待长成成鸟时,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B鸟群,但是如果把白冠雀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1)白冠雀幼雏a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行为在起作用。

2)白冠雀幼雏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与黄莺体内的_________不同。

3)同种动物中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是_________的。

4)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也就是说动物学习行为的出现是在_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

32. 详细信息

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往煮好的糯米中加入酒曲(内含大量的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遇天气寒冷,器皿还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据此作答:

加入酒曲的目的是利用酵母菌分解         ____   

密封器皿是使器皿中缺    _    ,在此条件下,          的产生量将大大增加。

保温的目的是使酵母菌     __      速度加快。

酿好的甜酒表面有一层泡沫,这是什么气体产生的?         

若不将器皿密封,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便淡薄些,其原因是            ____

33. 详细信息

某同学将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都不见了。请分析回答:

鱼的内脏消失是由于土壤中的            将它分解了,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             

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是由于这些生物可将鱼的内脏中的        __  分解成简单的

       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蔬菜体内的            的缘故。

这种现象说明了               

34. 详细信息

探究教室内开窗和不开窗两种情况下,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1)实验过程:

①选择开窗两节课后采样和不开窗两节课后采样;

②可采用自然沉降法采菌:打开装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皿,让它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让空气中的细菌自然沉降在培养皿内;

                          __________

                                      

2)对照实验:                           

3)实验结论:                             

4)根据你的实验结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