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⑴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D.黄尘迷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1)该小组在探究实验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A、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在甲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甲图中镜片已画出)B、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已经破碎的上半部分凸透镜做实验,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