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答案:答案:A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顾炎武列举出这些事实,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醉石墨中白泗州人玩玉风盛,黄山一人独好石头。泗州城外九座梅花山上多怪石,黄山常去山上寻觅石头。每有所获,便醉酒相庆。收金藏玉是常事,黄山独爱石,众玩家不解:“为何获石如得宝?”黄山笑道:“金银玉器固然可贵,玩的是快乐,可石头天然似世间万物,如幻如真,不可更其质,不可改其硬,应自然的变化而有度,守住原本的性质而坚硬如初,不愧长天之浩浩,不负沃土之泱泱,玩石又何止是快乐?”大家听了,也不搭腔,各自举杯饮酒。黄山见众人不以为然,便从怀中掏出一包,打开红布,只见一白石线如切,曲如刻,弧如雕,圆如搓,随太白之醉而醉,醉意浓浓,呼而不醒,其神态令人拍案叫绝。众玩家纷纷称奇,然仍有人不屑:“醉石虽奇,仍是石头,怎能与美玉相比?”黄山淡然一笑:“玉初也如石,因人雕琢而成玉,而石头天然如万物,其形神奇,非人力所能。”“说得好!”旁边一个讲着生硬中国话的人拍起手来。众玩家一看,是个日本人。他盯着黄山手中的石头,高兴地说:“中国不仅金银玉器值得收藏,石头也有无价之宝,您这醉石,卖吗?”黄山摇头。“我出五十两黄金。”日本人伸出左手。黄山心里一紧,仍是摇头。“这个数呢?”日本人又亮出右手的五个指头。“一百两黄金?”众玩家不敢相信。黄山还是摇头:“玩石玩的是心情,藏石藏的是快乐,快乐无价,心情如何卖?”riben人抚摩一下醉石,失望离去。看着众玩家羡慕的眼神,黄山脸上露出得意之色。玩瓷器的吕震提醒说:“此人可能是桃太郎,他有收藏癖,而且与官府勾结,就是此人强买钱国生的铁五铢钱,害得他连夜逃离泗州城的。”黄山顿时酒醒,后悔不该当众炫耀醉石。当日下午,桃太郎果然再次找到黄山,非要买他的醉石。没想黄山抬价,最后以二百五十两黄金成交。众玩家都笑:“醉石虽奇,也有价,黄山你也是爱金银的人哪!”黄山神秘一笑:“醉石实有两个,另一个大如真人,更酷似太白,醉立于九座梅花山上。”不几日,桃太郎又找到黄山,询问真人醉石的去处。“醉石扎根于大山,岂是人所能动?”黄山轻蔑一笑。“一睹而三生有幸。”桃太郎回答。“既然先生有如此雅兴,不妨带您一观,不过,山路险峭,十分难走……”黄山沉吟道。“我常攀中国的名山大川,再险的山路也走过。”桃太郎不为所惧。第二天天还没亮,桃太郎如约登山。山路果然险峻,到了命悬崖,黄山指着通往对面腊梅峰的那块窄细石头说:“这就是有名的心平石,过此石须心无杂念、气静心平才可。”望着窄石下深深的山崖,桃太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要不,还是原路返回?”黄山微笑道。“到了,怎能回去?”桃太郎愣愣地看着窄石,“这石条能走人吗?”黄山看他一脸惊疑,就屏气抬脚,顺着心平石慢慢挪步,不一会儿就到了对面,直看得桃太郎心惊肉跳。稍息片刻,桃太郎也学着黄山的样子挪步上了心平石,走到中间,他却不敢抬脚了,对面的黄山提醒他不要往下看,可桃太郎只觉头一晕……就在这时,一根树枝伸到面前,桃太郎犹豫了一下,还是牵着树枝慢慢地挪到了对面。腊梅岭是众山巅峰。望着远处细如飘带的黄河,遥看美丽的泗州城,桃太郎感慨:“好醉人的风景啊!”黄山说:“地是山之母,石是山之魂……”“先生无须多说,刚才情形,你只需轻轻一碰,我便跌入命悬崖。先生君子我小人,惭愧啊。”桃太郎面露羞色。返回时,桃太郎在前,黄山随后。这次桃太郎挪步心平石不再胆怯,小心过了命悬崖。桃太郎下山,把醉石还给黄山,从此撤离泗州城,再没回来。众玩家问:“命悬崖那边的腊梅峰真有太白醉石吗?”黄山醉笑:“不贪,不妒,不弃,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山认为玩石玩的不仅仅是快乐,还可欣赏到石头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众人不以为然,直到他拿出醉石,众玩家才全都彻底折服。B.桃太郎的失望,众玩家的羡慕与黄山的得意,三种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在玩石赏石购石这一方小天地里复杂的人物情态。C.黄山经人提醒后知道欲购石者可能是桃太郎,很后悔,但最终和桃太郎成交,卖掉了醉石,因卖醉石之时,黄山已经有了应对桃太郎的办法。D.桃太郎不怕山路艰险,一定要去看真人醉石,既表现了他对奇石的贪婪;也表现了他喜欢收藏,热爱艺术,甘愿为艺术献身的精神。E.桃太郎上了心平石后,走到中间便目眩止步了,虽有黄山善意的提醒,但桃太郎不敢抬脚向前走了,心惊肉跳的他在等着黄山的帮助。(2)小说以“醉石”为题叙事写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的黄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文章的结尾处的“不贪,不妒,不弃” 在黄山本人身上有何表现?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