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20~21题。 年份甲乙丙丁 人口出生率(%)3.83.82.91.3 人口死亡率(%)2.43.21.71.0 自然增长率(%)1.40.61.20.3 20.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21.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佚名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为下文做铺垫,伏笔,引出下文对父亲的描写,同 时抒发对父亲的热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 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 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暗点文题中的“代 沟”,简笔勾勒,蕴含无限亲情。) 自我上初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 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 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 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 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 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欲扬 先抑)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 “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点题自然) 中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 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 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初现主旨)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 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充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 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细腻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父亲对孩子对 家庭的深沉的爱与责任。感人至深,易引发读者共鸣。 也是孩子理解父亲的转折点。丰富了文章内容,为主题 服务) 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 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与前文的 外貌描写形成对比) 那一刻,我哭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 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 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 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 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承上启下。虽 然父亲不言不语,但一直以来在身边的默默帮助,默默 支持,让作者领悟到父爱的深沉。)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 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也许”表示 是作者主观的猜测,或许父亲也察觉到了,这样使文章 语言更严密,与下文也形成很好的相互照应) 可您一定 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 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 会望见您的!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紧扣了“我”,用叙 事方式写了“我”和父亲之间的交流,而非很多学生写的 议论文。全文通过描写作者对父亲由代沟疏远到理解 感悟的过程,表现了父爱的隐忍和伟大,以及孩子对父 亲的尊重和爱。文章透过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 这一社会现象,表现认识父爱、热爱父亲主题。“父亲费 力搬桌子”的情节,是父亲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 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作者走向衰老的父亲心中,一改 过去对父爱的误解。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 叙述方式,内容显得真实、自然,又便于感情的抒发;在 选材立意上,立足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请以“有些 不可以忽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得抄袭、套作。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