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绘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   A.王羲之             B. 张旭              C.颜真卿         D. 柳公权 答案:B2、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图1                           图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秦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2)依据图1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二,图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