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我们)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欧盟军队.一种统一货币……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盟歌。‘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 ”这一评论的矛头指向( ) A . 欧洲一体化 B . 经济全球化 C . 政治多极化 D . 贸易自由化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读书养气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脚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作者具体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读书养气”的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话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用庄子《逍遥游》中关于水与大舟、风与翼的关系的论述,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历数人们读书的不同目的,然后笔锋一转,亮出自己的观点,巧妙点明文题。 B.本文采用分层论述法,并列式论证结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纵横捭阖,笔锋犀利,语言隽永,如行云流水,让人心清气爽。 C.文中大量运用了骈句、散句、独词句、肯定与否定句,还采用了对偶、对比、比喻、引用、反问等修辞手法。 D.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E.本文写得很美,具有音韵美、和谐美、流畅美等特点。 (4)请你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读书的功用或目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