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茂密的树林凝结了八位老人无数的血汗 材料二:有这样八位老人,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植树护林30余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荒山植树造林13.6万亩。2010年,他们把种下的13.6万亩树林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当地政府。他们,就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龙海乡8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他们“陆良八老”。在石漠化严重的“渣子山”“石头山”上,“八老”坚持了30余年。 (1) 请从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 冯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开皇中为宋康令。仁寿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驰至京,请讨之。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发江、岭兵击之。贼平,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武德三年,广、新二州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并受林士弘节度,杀害隋官吏,盎率兵击破之。既而宝彻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为渠帅,盎趋往击之。兵交,盎却兜鍪大呼曰:“尔等颇识我否?”贼多弃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溃,擒宝彻、智臣等,岭外遂定。或有说盎曰:“自隋季崩离,海内骚动。今唐虽应运,而风教未浃,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岭二十余州,岂与赵佗九郡相比?今请上南越王之号。”盎曰:“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贞观五年,盎来朝,太宗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僚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自后赏赐不可胜数。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唐朝起信宜(现广东西南境内)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罗窦洞僚”的称呼。 (二)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谟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徵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疠,山川阻深,兵远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 (节选自《贞观政要》)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              省:看望 C.贼退走,因纵兵乘之              乘:追赶 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          就:立即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反映冯盎英勇善战与不贪名利的个性的一组是(    ) A.盎驰至京,请讨之                  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 B.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        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 C.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 D.连发七矢,而中七人                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寿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于是命他领江岭兵进行讨伐。 B.唐武德三年,冯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乱,当时有人游说冯盎称王。冯盎不贪求称王称霸而是归降高祖,体现了他的明智。 C.贞观元年,有人举报冯盎反叛,说他已起兵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议,派人招降了冯盎,终使岭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胜于十万兵”的美谈。 D.文段(一)记叙了冯盎英勇善战,以民族统一为重,平定战乱的事迹;文段(二)借魏徵进谏的史实让我们看到纳谏与进谏的君臣形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出冯盎反叛一事缺少真凭实据。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                                                                             (2)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                                                                             (3)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