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县17岁的学生阿斌,因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他。于是他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他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0元。(1)阿斌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种性质的违法行为? 为什么?(2)为避免类似阿斌事件的发生,请你向同龄人提四点建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言兵事疏晁错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杀吏卒,大寇盗。 寇:盗贼B. 匈奴之弓弗能格也 格:抵御C. 民气破伤,亡有胜意 亡:逃跑D.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 属:属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时使用的文书。B. “胡”是古代对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始于战国后期,称匈奴族为胡或北胡。C. “什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也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D.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B. 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C. 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D. 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回顾了汉兴以来与匈奴作战胜败得失的情况,援引古代兵法“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的说法,突出良将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B. 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论述了吕后时“民气破伤,无有胜意”,到文帝时“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大有利”的形势转变。C. 作者根据“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的理论,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条件,否定了“以众攻寡”,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一整套战略战术。D. 作者对于汉兴以来抗击匈奴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前代处理匈奴问题的得失成败也了然于胸,这使得他的论点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2)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
道德与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