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中文或首字母提示填入适当单词,或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I keep my reference books near my desk for ___________ (便利).【2】This is a good chance to go abroad, so she is u_________ to give it up.【3】What _______ (conclude) did they draw from the experiments?【4】Have they _______ (宣布) when the race will begin?【5】His friends were _______ (热情的) and encouraged him to dance in public.【6】It’s _________ (certain) whether they will accept the plan.【7】We were d_______ 0-1 in the football game, which made us upset.【8】We could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审美特征是文学区别于非文学的根本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作品抒情言志的内在意蕴、文体风格和语言风采中。中国文论往往近取诸身,以人喻诗文。情、貌、言既被作为评人的三个方面,又被作为对文学作品评价的重要方面,也是文学审美尺度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所谓情,是指作品中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意蕴;所谓貌,是指作品中外在的感性风采;而所谓言,则指作为作品肌肤和载体的语言表现形态,在形和声两方面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愉悦。     中国文学是以抒情性为主的文学。表情达意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特点。历代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前辈们受自然、社会感动过的情感的记录,是他们人生情感历程的表现。《诗经》中的怀春之思、黍离之悲等,莫不是情感的表现。中国文学的抒情性不仅表现在诗、词、曲中,而且贯穿在散文、戏曲和小说中。闻一多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甚至认为:“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把抒情性看成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情感尺度始终是人们创作和批评的重要标准。《诗·大序》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吟咏情性”等对《诗经》作评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貌”,主要指作品中由描写和结构等所创构的意象,表现在体裁和风格等方面的独特风采,它们最终体现出作品的内在神采。文学不只是语言的堆砌,体裁和风格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体表现为作品的独特体貌。宋人倪思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体裁蕴涵着作品的审美特质,不同的体裁的作品正体现了各自独特的风貌。作品的风格是作品感性风采和审美情调的具体表现,其中有时代的差异,也有地域的差异,有个人先天气质的差异,也有后天阅历形成的趣味差异。文学作品的体貌特征是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作家的群体与个体的精神风貌,都体现在作品的感性风貌上,它同时也是审美尺度发展历程的重要标识。 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最终通过作为作品肌肤的语言来实现。优秀的作家往往会通过语言的象征性、多义性和寓意性,以及那或典雅流丽、或音韵铿锵的语言声色,准确地传达出作品的情韵与风采。如《文心雕龙·丽辞》说:“造物赋形,支体必双。”把对句看成自然规律的体现,并举出《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等为例,认为这些对称带来了视觉之美。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在于视觉的辞采之美,更在于听觉的音色之美。中国的文学评价中,对音节、平仄、双声、叠韵乃至押韵的重视,都是对音色之美的自觉追求。 (节选自《论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作者朱志荣,《文学评论》2008年5期) 1.下列对“情”“貌”“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所谓情,是指中国诗文中所传达的以作者人生情感历程表达为核心的内在意蕴。      B.所谓貌,指由描写结构等所创构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在体裁风格等方面的内在神采。      C.所谓言,指作为“情”、“貌”载体的语言具有视觉的辞采之美和听觉的音色之美。      D.“情”、“貌”、“言”,既是中国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也是人们评价作品的审美尺度。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二段所引用的闻一多的话语,直接证明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情感尺度是人们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审美标准。      B.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最终要通过其情感内涵来实现,优秀作品的情韵风采往往通过语言的象征性、多义性以及语言声色来传达。        C.《文心雕龙·丽辞》认为对句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并举《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等为例,认为这些对称带来了音色之美。      D.中国文学作品的语言注重视觉与听觉双重审美效应,中国文学评价中对平仄、押韵等的重视体现了作家对音色之美的追求。    3.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体裁蕴涵着作品的审美特质”的一项是                           (    )       A.文学不只是语言的艺术,体裁和风格也是作品的要素,表现为作品的独特体貌。       B.宋朝人倪思说:“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       C.作品的风格是作品审美情调的具体表现,其中有时代、地域、个人先天气质的差异。       D.不同历史阶段、地域、作家群体的作品的不同体貌特征,是审美尺度发展的重要标识。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文学作品审美要素的“言”既是“情”、“貌”的表现,同时又有独立的审美特征。      B.《史记》是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在情、貌、言方面具有审美价值,所以又被看作史书。      C.陆机说“诗缘情”,刘勰说“五情发而为辞章”,都有着《诗·大序》评价尺度的影响。      D.中国文学评价强调语言的平仄、对偶等音色之美,对唐宋诗词的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英语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