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短语的搭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充沛的精力 充足的时间 充分的准备 充实的一天B.方法简练 待人宽厚 抒发热情 环境宽裕C.改进错误 克服问题 清除房间 观察天气D.培养心情 解决知识 增长收入 稻谷飘香 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短语的结构。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的(也称词组)。根据短语包含词语的多少可以把短语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简单短语的内部只有两个词,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复杂短语的内部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可能很多)的词,并且词与词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关安乐死——大自然送给人类的温柔的礼物 求生是人类的本能。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放弃生命。但是,如果生命只剩下痛苦,并且累及亲人,累及社会,能够实行安乐死应该是一个人道而且相对合理的选择。这主要针对重病患者而言。当身患绝症,以目前医疗水平确实已经不可能治愈了,患者维持生命一天,就要多受一天的折磨;久病的躯体已经失形,让人惨不忍睹,还伴随着难闻的气味,让人不愿意接近;吞咽困难,只能依靠输液维持,排泄困难,只能借助人工帮助;还有,每日每时要忍受晚期病人不可避免的剧痛,这个时候,安乐死是帮助患者解脱痛苦的好办法。同时,还可以避免拖累亲友,免除亲友目睹自己亲人的生命在剧痛的熬煎中缓缓逝去的痛苦。 据传说,得道高僧总是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筑坛高坐,安祥如讲道,徒弟们围绕四周,高僧交待完应该交待的事项,然后圆寂而去。这是多年修来的功德,常人难以企及。现在有了基于科学和人道理念的安乐死,没有经过长期修练的普通人也有可能像得道高僧那样无痛苦、有尊严地死去了,安乐死就好象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件温柔的礼物。 当然,真正实现安乐死还面临着一些严肃的法律问题。尽管世界上已经有荷兰等国通过立法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地位,但在我国尚还有待时日。也看过一些反对安乐死的意见。主要是从法律角度谈的,那是专家的看法。我觉得阻碍安乐死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如何防止利用安乐死实施谋杀犯罪;二是当实施安乐死之前,是否需要患者本人签字同意。第二个问题比较尴尬。应该说,实施安乐死的先决条件是患者自己愿意而且强烈要求,患者不同意,安乐死就无从说起。但从解除患者临终的心理负担、使其真正在“不知不觉”中离去考虑,让患者签字就难以达到这个目的。这是两难选择。但这些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属于技术措施和防范措施的范畴。目前我们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对安乐死的观念问题。安乐死是吉祥鸟还是洪水猛兽,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件温柔的礼物,还是自然界用以惩罚人类的利器。这都需要认真而慎重地研究和考虑,毕竟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草率和冲动。 王选院士逝世后,北京大学公布了他的部分遗愿。其中说到了关于安乐死的事情。王选在遗愿中说:人总有一死。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我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 能够把生死看得如此透彻,足见大师的思想境界。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1.下列情形,不适合对重病患者实施“安乐死”的一项是 A.身患目前不可治愈的绝症,维持一天生命,就要多受一天的折磨。 B.久病的躯体已经失形,让人惨不忍睹;还伴随着难闻的气味,让人不愿意接近。 C.吞咽困难,排泄困难,每日每时要忍受晚期病人不可避免的剧痛。 D.亲友不愿受其拖累,不愿忍受目睹自己亲人的生命在剧痛的熬煎中缓缓逝去的痛苦。 2.下列对“安乐死就好像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件温柔的礼物”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安乐死让绝症患者死得无痛苦、有尊严,好比自然界送给人类的温柔的礼物。 B.安乐死无痛苦,比其他死亡方式都温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自然界得到的礼物。 C.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发明了一种新的死亡方式:安乐死。 D.基于科学和人道理念的安乐死,是人类可选择的最佳的死亡方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家属,安乐死都不失为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 B.安乐死在世界上已得到一些国家的法律认可,相信在我国也会指日可待。 C.安乐死在我国真正实现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防止利益安乐死实施谋杀犯罪。 D.只要人们改变了传统的死亡观念,真正提高了对安乐死的认识,安乐死还是能被人们接受的。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