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B点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2) 若图上测得丙村和乙村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丙村和乙村实际的直线距离为千米; (3) 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选填“②” 或“③”线。) 答案:【1】山谷 【1】0.75 【1】②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    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 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 的脊梁”。    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 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晨星的。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 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 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 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 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像季羡林这样 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在中国学坛独树 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 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    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 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 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 究和写作,无不影响深远。    1930 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联 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 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 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 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    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 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 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 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且,像研究印 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 有独钟,乐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从 1992 年到 2002 年的十年,是季羡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 满天下。    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 以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中, 从 1992 年至 2002 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 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鬼兹与焉 耆的佛教》。    他预言:“21 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 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 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    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 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 就是一个“真”字。“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 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 忘记了燕园的风光。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 20 世纪。20 世纪在中国数千 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 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 巨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充满着 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选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CA.作者认为季羡林是“中国的脊梁”,是因为他为发扬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季羡林的阅读范围很广,他高中对中国古籍的钻研热情就高,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深远。C.季羡林当年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这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多少有点狂妄。D.文中指出“成大事者,皆有癖”,季羡林的癖好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E.最后一段表明季先生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巨变,这一巨变使先生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影响和成就了先生的辉煌。(2)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3)结合文本,概括季羡林终成国学大师的原因。(4)当今社会,旅游之风盛行,而季羡林留德十年,却没有旅游,在他看来,独自 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你怎么看待这 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科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