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同步练习
教材版本: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试卷分类: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 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有线电报的传入,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机构开始出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 多彩。


  1. (1)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2. (2) 电报、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 (3) 最著名的“新闻报纸”是,当时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
  4. (4) “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一点即可)
  5. (5) 从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材料二: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缠足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他常常感慨的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
请回答:



  1. (1) 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感慨在哪一时期被明令禁止?这一时期在社会习俗方面还有哪些变化?
3. 材料分析题
传媒与社会变迁: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其最终的呈现方式还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中国近代史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 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就是人们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不断求新求变,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 程,而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过程中,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出现了哪些新鲜事物?

  2. (2) 你认为当时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的新鲜事物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转眼百年过去,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媒形式日新月异,其中最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是什么?在通过这些方式获取信息时,如果发现不良信息,我们该怎么办?

4. 材料分析题
1912年2月,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国歌写到:“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请回答:

  1. (1) 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什么时代精神?

  2. (2) 这些时代精神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上有何表现?

  3. (3)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请你谈谈对此次“巨变”的理解。

5.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 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有线电报的传入,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机构开始出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 多彩。

  1. (1) 火车、轮船的传入和应用,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 (2)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 (3) 电报、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 (4) 最著名的“新闻报纸”是什么?当时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什么?

  5. (5) “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一点即可)

  6. (6) 从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6. 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 . 称“老爷” B . 行握手礼 C . 缠足 D . 穿翎顶补服
7. 单选题
中国人的字、号常常能反映时代盛行的思想与观念,如清末民初,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号竞存,就是明显的例子。由他们两人的字、号可看出影响他们的思想是(     )

A . 民族主义思想 B . 进化论思想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 . 世界大同思想
8. 单选题
下列人物的表述中,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事实的有(     )

①小赵说:前几天,我去博物馆看到了郑和的照片

②小钱说:科举考试被废除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③小孙说:近代中国一些勇敢的青年开始冲破家长的阻挠,争取婚姻自由

④小李说: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9. 单选题
20世纪初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发式上,男子剪掉了长辫;在称谓上,由称“老爷”、“大人”改为称“先生”、“君”;在服饰上,由长袍、马褂改为西服、中山装。从这些变化中不能获取到的信息是(     )


A . 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 B .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 . 辛亥革命对封建习俗观念的冲击以及西方文明成果的传人 D . 体现了人们追求平等的愿望
10. 问答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