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崖限当道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 何为其然也?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

传统家训文化是中国血缘宗法式农业社会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基本内核的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家训文化以别具特色的教化方式保证了传统社会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稳定,推动了中国农耕社会的文明进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谈及撰写家训初衷时指出:“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诚,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正是由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代与代之间的血缘亲情,家长的训谕比超他人教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易于通过熏陶濡染使之入耳入心。

家规族训规约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家国整合机制的形成和巩固。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齐家睦族是社会得以治理与维持稳定和谐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小。“资父事君,忠孝道一”《三国志·魏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家》)。家训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教化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出品德高洁、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促进了家国整合机制的巩固。可以说,家训族规作为国家法的重要补充,发挥着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

传家训文化推进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和社会化,加速了儒学的传播。虽然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宣布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然而由于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语意深刻玄奥的儒家典籍传播受到了很大制约。家训教化则不然,家长、族长撰写和订立家规族训的宗旨是教化、规范家人子弟,为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在语言上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词句。特别是宋明以来许多世家大族竞相刊行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通过家训载体使儒学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此外,有些家训著作还被作为私塾蒙馆对儿童教育的启蒙读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的社会化。譬如,朱柏庐《治家格言》虽仅五百余字,但言约义半,多以对仗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的韵语,阐述儒家为人处世、治家修身之道,被尊为“治家之经”。由于它通俗流畅、富含哲理,清代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流传甚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训文化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借助特定的伦理道德准则,促使孩子养成令人尊敬的品行。 B . 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若无齐家睦族的教化,社会难以治理和维持稳定和谐。 C . 古代社会成员文化水平偏低,而儒家典籍语意深刻玄奥,故传播时受了限制。 D . 家训族规在撰写和订立时,完全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这是为了便于家人子弟理解接受。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颜氏家训》证明了“师友之诫”和“尧舜之道”在调节人际关系上的作用。 B . 第三段首先提出观点,再用引证法加以证明,然后通过讲道理让观点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 C . 文章通过朱柏庐《治家格言》广泛传播的例子,证明家训著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儒学社会化的观点。 D . 文章为总分结构,从三个不同的维度论述了传统家训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主要观点。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家长的训谕易于熏陶濡染,入耳入心,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崇高,他们的训导更容易让人接受。 B . 家训族规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能起到伦理教化的作用,促进了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风气形成。 C . 家训族规弥补了国家法的不足,在维护家庭宗族稳定、调控民间社会秩序、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中起到积极作用。 D . 自古以来,许多世族大家竞相刊印本族家训及历代名士家训文献,有效地促进了儒学在更大范围的传播。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装台(节选)

陈彦

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

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来才装呀。一早瞿团长就来电话了,说今晚台必须装起,人家明天有重要接待演出呢。”

猴子说:“尽弄这急煞火的事,前天昨天,连着两天两夜给话剧团装台,今晩再给秦腔团装一夜,几天都没睡过囫囵觉了,还不把人挣失塌了。”

“猴子,你甭扰乱军心,咱就吃的这碗装台饭,不想熬夜了你喝风去。都少撂干话,快上台。”顺子说着先进后台了。

猴子在后边还嘟哝说:“那中午给大家一人加个鸡腿吧。”

顺子骂了猴子一句,吩咐了起来:“墩子,你几个吊软硬片景。大吊,你四个还装灯,瞿团长说了,要按去北京调演的灯位装,六十四台电脑灯,一百二十个回光,一个都不能少。”

大吊说:“这么短的时间,肯定装不起来。”

顺子说:“装不起也得装,人家加了钱的。猴子,上去放吊杆。”说完,自己先驮起一个灯箱,往耳光槽走去。那灯箱至少也有百十斤重,他双腿明显有些打闪,但还是颤巍巍地驮到耳光槽里去了。大伙也就跟着嘟嘟囔囔地干了起来。

刁顺子是这十几号人的老板,但从来也没人叫过他什么老板。他有个口头禅:咱就是下苦的。谁能下苦,谁就跟咱干,下不了苦,就趔远。这世上七十二行里,还不包括装台,装台是新兴行业,如果能列进第七十三行,在顺子他们看来,大概就算最苦的一行了。没明没黑,人都活成鬼了。人家演出单位,都是白天上班排练,舞台就得晚上装好。到了白天,你也闲不下,还得在一旁伺候着,那些导演们基本都是脏嘴,开口骂人是家常便饭。好多装台的,不仅受不了苦,而且也受不了气,干着干着,就去寻了别的活路,唯有顺子坚持下来了,并且有了名声。现在,整个西京城,只要有装台拆台,给文艺团体装车卸车的活儿,全都找到他顺子头上了,别人想插手都插不进去。这样,他身边就聚集了一堆吃饭的人。但他从来不让人喊他经理老板什么的,一喊,他就说是糟践他呢,他说他就是个下苦的。

顺子手下也没有中层这些架构,就是相对固定几个招呼人,分几个组,管管灯光,管管软硬片景,多数时候是老王打狗,一起上手。反正啥他都带头干,账也分在明处。人家剧团给多少钱,大伙心里,其实都明得跟镜一样,活儿都是靠他的名头揽下的,他多分几个,大家也都觉得是情理中的事。何况顺子也不贪,总说有钱大家挣,因此,跟着他的人,有好多也都是七八上十年的老人手了,他们把这一行干得精到的;连使一个眼色,都知道是要钳子还是要锤子,是上吊杆还是下吊杆。瞿团长老说:“我看顺子这帮人手,个个都能评高级舞台技师了,比咱团里那帮不吃凉粉占板凳的人强多了。”顺子害怕引起团里那些人的嫉恨,就赶忙圆场说,咱们就是下苦的,这点手艺,也还都是人家团上那些老师手把手教下的。反正啥事都只是下苦干,不抢人家任何人的风头。瞿团长就常常笑着说:“你别看顺子,也算是天底下第一号滑头了。”顺子也总是笑着回应:“下苦,咱就是个下苦的。”

他们刚吊了几片软景,瞿团长就来了。瞿团长对艺术要求很严,虽然戴着眼镜,文文气气的,但有时急了也会骂娘。顺子跟他已经打了多年交道了。

瞿团一来就喊顺子:“哎,顺子,你们装快点噢,明天早上八点,演员乐队准时进场。误了时间,可拿你是问呦。”

顺子从灯光楼里溜下来,弄得满身的灰尘,连头发都粘满了蜘蛛网。他拍拍灰手,把灰头土脸抹了一把后说:“瞿团,您也都看见了,弟兄们干得连放屁的时间都没有,都说跟我干活儿,算是皇上娘娘拾麦穗,就图混了心焦了。”

“啥意思吗?”瞿团好像没听明白似的。

顺子笑着说:“嘿嘿,挣不下钱嘛。”

“你少来这一套噢顺子。我可听办公宣讲,装这个台,是给你加了钱的。”瞿团又笑着说。

“加是加了,也就加了一千块,大家都骂我哩。”

瞿团当下就问:“哎,你们谁骂你顺子老板了?”

猴子急忙举手:“我骂了。”

墩子也举手说:““我也骂了。”

大家就笑了。

顺子说:“你看你看。难弄得很,都钻到钱眼里了。”

“我给你说顺子,办公室能给你加一千块,已经是破例了,你就知足吧。赶快干活儿。”说着,瞿团就要离开。

顺子又拿出了那种死缠软磨的动儿说:“瞿团,你看大家都说您从不亏待咱下苦的,加钱不说了,那中午给大家一人加一个鸡腿得成吗?您老亲自来这一趟,总得犒劳一下三军嘛。”

“你这个刁老板哪!不说了,中午一人加一个鸡腿,两个鸡翅,再外加一包奶。活要是干不好,顺子,我可让办公室在工钱里扣除噢。”

“您放心,瞿团,咱还得顾咱的脸哩。”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猴子要求午餐加鸡腿,顺子骂了猴子;但后面顺子又借题向瞿团长提出加鸡腿的要求,表明他既体谅弟兄们的辛苦,又善于见机行事。 B . 瞿团长夸奖顺子等人业务精湛,顺子说自己只是“下苦的”以避免抢人风头;瞿团长又说顺子滑头,顺子也用“下苦的”作为挡箭牌。 C . “你这个刁老板哪!”一语双关,“刁老板”既是瞿团长对顺子的称谓,也包含瞿团长对顺子先要求加工钱、后又要求加鸡腿的恼怒。 D . “咱还得顾咱的脸哩”,顺子所说的“脸”是指脸面,也是指他们这群装台人的职业尊严和做人原则,这些正是顺子所一直坚守的。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材独特新颖是本文的艺术特色之一,装台是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新兴行业,小说把以顺子为代表的装台人作为描写对象,让人耳目一新。 B . 小说中间两大段插入对装台行业特点和顺子其人的介绍,使情节富有波澜,引人入胜,有利于揭示人物内心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 . 小说中“他双腿明显有的些打闪,但还是颤魏巍地驮到耳光槽里去了”一句,生动真实地描写了顺子装台的劳动细节,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 . 作为小说节选,本文情节并不复杂,作者却能够娓娓道来,将故事讲述得自然流畅而妙趣横生,显示出扎实的生活积累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3. (3) 刁顺子能够成为装台班子领头人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4. (4)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公民”的观念不能不先有个“国家”……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取材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选文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选文三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是不会发生这问题的。

  1. (1) 《差序格局》第十一段引用《释名》中“沦”字的解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下列诗句中“沦”字的意思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河水清且猗。(《诗经·魏风·伐檀》) B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C .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何堪说。(韦庄《秦妇吟》) D . 祖国沉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鷓鸪天》)
  2. (2) 结合《乡土中国》和选文一,选出下列关于东西方社会格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 西洋社会以团体为单位,团体界限相对清晰明确。 B . 乡土社会自给自足,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并不是必需的。 C . 差序格局以“己”为核心,与他人联系愈远愈薄。 D . 任何社会格局中公与私都是相对的,国家利益至上。
  3. (3) 阅读选文二、选文三,结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群己关系”这一概念,分析选文二节选《论语》片段中的孔子观点。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史 , 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粱王无得入殿门。遂勒不下公门不敬,奏之。簿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敝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廷尉奏当,一人犯跸 , 当罚金。文帝怒,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友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射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夭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后文帝崩,景帝立。释之事景帝岁余,久之,卒。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B .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C .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D .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廷尉,官名,掌刑狱,秦置,为九卿之一,汉承秦制,后改为大理。 B . 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有误则以刀削除,故刀笔之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可指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讼师。 C . 乘舆,原指车子,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也用作皇帝和诸侯的代称。 D . 犯跸,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跸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释之颇有才华,终得皇帝青睐。起初张释之因久宦不得升迁想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汉文帝夸赞。 B . 张释之善于进谏,颇有为政智慧。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认为不妥,以绛侯、东阳侯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 . 张释之刚直不阿,敢于弹劾太子。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时,到了司马门没有按照规定下车,张释之没能阻止太子、梁王进宫,就以不敬之罪弹劾他们。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 . 张释之照章办事,坚持依法量刑。皇帝出巡,有人突然从桥下跑出,使皇帝所乘坐车驾的马受惊,皇帝想严惩那个人,张释之却坚持按照法律条文只处以罚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②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5. (5) 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应该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寄畅当(闻以子弟被召从军)

韦应物

寇贼起东山,英俊方未闲。

闻君新应募,籍籍动京关。

出身文翰场,高步不可攀。

青袍木及解,白羽插腰间。

昔为琼树枝,今有风霜颜。

秋郊细柳道 , 走马一夕还。

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

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

【注释】①畅当,河东人,进士及第后曾任校书。②青袍,唐朝时文官八品和九品官服为青色。③细柳,指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首句点明了畅当响应招募、从军报国的背景是东山有贼寇兴起;表明了畅当从军的正义性。 B . 畅当出身于文翰,文才出众,前途美好,可他却应召从军,这种选择在京城中引起了广泛议论。 C . 诗人以“琼树枝”比喻畅当曾经的美好风姿,与如今的“风霜颜”形成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D . 诗的后四句以议论入诗,认为与其在州府中为官,翼发斑白、空自老去,不如为了国家,上阵杀敌。
  2. (2) 浑厚、雄壮是众多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这首诗虽作于安史之乱之后,但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认为诗歌明显地带有“盛唐余热”,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登高》中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2. (2) 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月亮时圆时缺,“”。
  3. (3) 一中秀华山,上山的道路都用石头砌成。隆冬时节,天气恶劣,登山非常艰难,在《登泰山记》中,也有同样的表述“”。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肝胆相照是中古友谊的鲜明底色。从建文初期___________的大米和熊糖、20世纪90年代古巴困难时期遍布哈瓦那街头的中国产自行车,到如今古巴_________的中国家电和日用产品,都是中古相互扶持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中古在国家建设发展中互鉴互助,使两国传统友谊__________________。

互利共赢是中古关系的强大动力。“中国品牌”走进古巴_________,古巴的糖雪茄、朗姆酒、海产品等也不断富着中国的消费市场。每天,一万多辆中国的宇通客车穿梭于古巴各地,为古巴人民的出行带来便捷;数千台中国一拖的“铁牛”耕耘在古巴肥沃的土地上,成为古巴农业率收的好帮手;中国投资的太阳能、生物质电站正助力古巴清洁能源发展。

人文交流是拉近中古人民感情的纽带。古巴累计为中方培养的数千名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中国沟通西班牙语世界的中坚和骨干。在经常性的两国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交流中,使两国人民有机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享受对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桃报李     路人皆知     历久弥新      千家万户 B . 互通有无    家喻户晓     历久弥新      千家万户 C . 投桃报李    家喻户晓     经久不衰     大街小巷 D . 互通有无    路人皆知    经久不衰     大街小巷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两国在经常性的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交流中,两国人民有机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感受对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B . 在两国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经常性交流中,使两国人民有机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感受对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C . 两国在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的经常性交流,使两国人民有机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享受对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D . 两国在音乐、舞蹈、绘画、体育等方面的经常性交流,使两国人民有机会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感受对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3. (3)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9. 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学劝:鼓励②驽马十驾:驾车

③师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④圣人无师常:平常、普通

⑤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⑥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⑦如今有谁摘?堪:可以、能够⑧使弹数曲快:畅快

⑨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⑩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隙

A . ①②④⑦ B . ①③⑧⑩ C . ①④⑥⑩ D . ①⑤⑥⑨
10. 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食埃土②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③于其身也,则师焉④或焉,或不焉

⑤非能也⑥是故,益圣,愚益愚

鱼虾而廉鹿                          ⑧孤舟之嫠妇

⑨苍山负雪,明天南⑩学而

A . ①②/③⑧/④⑤⑥/⑦⑨/⑩ B . 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⑩/⑧ C . ①②⑨/③/④⑤/⑥⑩/⑦⑧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