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北京市通州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班级开展“牛年话牛”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教室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不待扬鞭自奋蹄”,出自臧克家的诗作《老黄牛》。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颜筋柳骨,瘦劲挺拔;如龙蛇飞动,雄健洒脱,酣畅淋漓。 B . 飘逸自如,恣意奔放;如急风暴雨,倾盆而至,一气呵成。 C . 笔力遒劲,灵活舒展;如龙蛇飞动,雄健洒脱,酣畅淋漓。 D . 方正沉稳,朴实端庄;如急风暴雨,倾盆而至,一气呵成。
  2. (2) 主持人撰写了本次活动的开场白。阅读后,完成小题。

    “在野情怀犹自重,           。”这副对联,是对牛的勤劳与艰苦奋斗品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一个世纪以来,在党的带领下,亿万民众以“牛”的精神经千难、(   )万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牛”的精神,拼搏进取、一路向前。今年,恰逢辛丑牛年,让我们一起开始“牛年话牛”。

    ①文段括号处所填汉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历  处(chù)    B.历  处(chǔ)    C.厉  处(chù) D.厉 处(chǔ)

    ②结合语境,横线处所填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耕耘不离泥土香    B.闲时卧观稻花浪

    C.至老事业未荒疏    D.归朝岁月已蹉跎

  3. (3) 活动组委会搜集、整理了两份材料,供同学们学习。阅读后,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代文物中可以观赏到  ①  的牛。唐代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俑,均着敞领宽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有趣可爱;商朝的司辛玉牛作伏卧状,前肢跪地,后肢前曲,造型古朴;唐朝韩滉的画作《五牛图》备受推崇,画作中五头牛一字排开,各具状貌,乾隆皇帝在引首处题下“兴托春犁”四个大字,借此表达他对百姓民生的关注。

    (材料二)

    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古今名家们既在作品中  ②  地刻画出“牛”的形象,同时又借“牛”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南宋名臣李纲用“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不惧牺牲的雄心壮志;诗人陆游以“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表达了自己穷尽余生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鲁迅则借“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出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的真诚态度(甲)名家们如此喜欢牛,大概是牛的品性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有共通之处吧(乙)

    ①在两个材料①②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千姿百态    ②惟妙惟肖        B.①栩栩如生    ②绘生绘色

    C.①千姿百态    ②绘声绘色        D.①栩栩如生    ②惟妙惟肖

    ②根据下面汉字“犁”的介绍,结合材料一画线句语境,解释“兴托春犁”在此处的意思。

    犁,金文为 ,是由 (年,收成)+ (刀,带铲刀的耕具)+ (牛)三部分组成。造字本义:用牛拉动带铲刀的耕具,翻耕土地。

    ③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甲)分号   (乙)句号

    B.(甲)分号   (乙)问号

    C.(甲)句号   (乙)句号

    D.(甲)句号   (乙)问号

  4. (4) 活动中,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辛丑年》特种邮票,并为此写了一段介绍文字。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辛丑年》生肖牛邮票一套两枚:第一枚“奋发图强”,描绘了雄壮有力、一往无前的奔牛形象,公牛四蹄扬起,昂首向前,目光炯炯,表达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寓意;第二枚“牛年大吉”,用大牛与小牛舐犊情深的画面,向全国人民传递家庭兴旺和谐、团圆幸福的美好祝愿。这套邮票通过温情与力量的结合,生动地诠释了生肖牛的精神内涵。

  5. (5) 活动后,一位同学写了一段学习感言。其中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牛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无论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未来人生的路上,我们都必须拥有梦想,然而,如果只谈梦想而不脚踏实地、拼搏奋斗,到头来,梦想                   

    A . 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近在眼前,实则可望而不可即。 B . 只是空中的楼阁,虚幻而美妙,却无法看清它的真实模样。 C . 还不是七彩的气泡,越吹越大,最后终将破灭,不复存在。 D . 只是涓涓的细流,无论流程多远,也无法汇聚成滔滔江河。
2. 默写
句子默写
  1. (1)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2. (2)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 (3) 古人作画,讲究诗书画一体。能与下面这幅画相匹配的诗句是“”。

3. 诗歌鉴赏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1) 本诗首段的词语“”将风拟人化,显示出狂风破屋的巨大威力;紧接着二、三段通过“群童抱茅”和“”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的诗人形象。
  2. (2) 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词语“通”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几个常用义项:①通行,通过,通到;②通报,传达;③畅通,没有阻碍;④通晓,精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通”的义项相同的一项是(   )

    ①政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②指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③中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④初极狭,才人(《桃花源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2. (2) 一位同学阅读《岳阳楼记》后写下一段文字。其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句是。(填序号)

    ①当被贬谪的官员来到洞庭湖时,湖中或阴或晴的景象会使他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进而触发不同的心理感受。②只有具有“古仁人”一样的高尚品德,才会超然物外,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悲”或“喜”。③心怀天下的“古仁人”是作者学习的对象,但作者也同时感慨很难找到具有这种情怀的同道中人。

  3. (3) “以天下为己任”是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以天下为己任”在苏轼和李贤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苏轼)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今西方用兵 , 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取材于《宋史·苏轼列传》)

    (材料二)

    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 , 清锦衣狱 , 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取材于《明史·李贤列传》)

    注:①[大兵]大的军事行动。②[西方用兵]指对西夏的战争。③[江南织造]为宫中织造丝织品的皇商。④[锦衣狱]明朝特务监狱,由锦衣卫管理。

5. 名著导读
“老黄牛受到人类的普遍认可与赞美。它脾气倔强,一身正气,不与邪恶为伍。”从这段文字,你能联想到名著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理由。(100字左右)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5月5日,新型载人飞船试验船随“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完成月表取样任务后顺利返回。成就取得的背后,新型举国体制功不可没。

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世界主要创新大国在战略高技术领域都采取过集全国资源、举全国之力的做法。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都是由政府组织完成的,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图。而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则强调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协同三者的作用,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入,由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习.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再接再厉,为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基础研究投入从2015年的71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335.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达到6%。“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我国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

为何要如此重视基础研究?               , 这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重大技术革命中均体现得非常明显。目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面临的“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根子就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可以说,今天我们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就是在播撒未来社会发展的种子。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基础研究的突破

主要标志

第一次技术革命

近代力学、热力学

蒸汽机的应用

第二次技术革命

电磁理论

电力的应用

第三次技术革命

相对论、量子力学

原子能、空间技术的应用

(材料三)

今年的政府报告再次提出,要在科技创新领域推行“揭榜挂帅”机制,以达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目的。“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身、资历,谁有能力完成目标,谁就来揭这个榜。也就是说,“揭榜挂帅”是一套为了攻坚克难而选贤任能的激励机制:“揭”的是需求之“榜”——聚焦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挂”的是能力之“帅”——无论是科研机构、企业还是高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只要有真本事,皆可出来一争高下。

除“揭榜挂帅”以外,各地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进行了许多新尝试。北京市通过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给予奖励报酬及落户、住房等待遇;杭州市建立了“薪酬制”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破除了唯学历、唯职称等传统人才评价倾向;南京市发布了《南京市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布局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发出了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

  1. (1) 依据(材料一)的信息,我国于2020年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包括哪一项(   )
    A . 新型载人飞船试验船随“长征五号”B火箭升空。 B .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完成探测任务。 C . 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 “嫦娥五号”完成月表取样任务返回地球。
  2. (2) 根据(材料二)和表1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3)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做出的努力主要有。(每空限10个字以内)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牛》,完成小题。

王纪金

①现在到农村很少看到牛了,牛渐渐成了一个不远的回忆。

②关于牛的童年回忆是与农村火热的双抢连在一起的。夏日的清晨,父母下田去了,我牵出家中的那头大水牯到田野间去放牧。辽阔的田野,除了抢收抢种的人们,随处可见的就是放牧的孩子和牛群。田梗长满了带露的青草,我牵着牛绳走在前面,提防着牛偷吃别人的庄稼。露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觉得清凉和惬意。我隔着稻田大声地和小伙伴们聊着有趣的话题,湿润的空气中飞跃着欢声笑语。午后的暑气稍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赶着牛儿上河堤,任牛儿在河堤懒散地啃着青草。孩子们已经扎进了小河里,打水仗,摊在河水中晒太阳,将一天的汗渍全部洗去。洗完澡后,我坐在沙滩上,望着牛儿想:牛儿每天在蓝天白云间,在青山绿水旁悠游自在地啃食青草,要是我能变成一头牛该多好。

③少年的我要和父母下田劳作,放牧的任务交给了妹妹。我的体力不好,干农活不像其他的同龄孩子那样在行;我很怕累,每天顶着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受不了。父母也并没教我耕作的技术,只是要求我帮衬着割稻插秧。后来有一回,父亲要忙其它的事情,把打辘轳的任务交给了我。打辘轳就是把收割完的稻田碾碎成稀泥田,便于插秧。这个活没有技术含量,只要求人站在辘轳上,让牛儿拉着辘轳走。我第一次站在牛的身后,观察牛儿怎样负重。在水田中,牛迈着沉重的步子,拉着辘轳上的我跋涉着,身上不时地挨着鞭子,牛鼻子不时地要忍受绳子刺磨的痛苦。休息的间隙,听着牛深重的喘息声,望着牛鼻子里和牛口里流下的涎水,我真正体味到了牛的辛苦与疲惫,我不想变成牛了。

④到了高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很少回家。农闲时节,我放假回家拿生活费。家中铁将军把门。中午,父母赶着牛车回来了,车上满载着柴火。牛深重的喘息,牛鼻子和口里流下的涎水,又一次让我的心触痛了。我看到父亲的手上有一道长长的刀口,刀口上用嚼碎的树叶和黄泥胡乱地敷着,还有血丝渗出,不消说,这是不小心被柴刀砍到的。而母亲的脸上,也被荆棘划破了好几道口子。我抱了一捆干草丢在地上,任牛咀嚼。在潮湿的目光中,我看见牛背上有几条鞭痕,鞭痕处站着几只大大的苍蝇。

⑤后来,农村推行了机械化耕作,抛秧、小型收割机解放了农民的劳力,铁牛代替了牛,村子里一头牛都没有了。然而每次我回到老家,村子里还是看不到什么人,许多人都到城里做工去了。匆匆赶回家吃中饭的父亲,在饭桌上和我聊了几句后,又匆忙地赶去做工了。我笑着说:“爸爸,你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比以前更忙了。”父亲憨厚地笑笑,就走了。母亲说:“农村人啊,就像牛一样,闲不住。这生活啊,实诚!”

⑥我和妻子工作都比较忙,无法照顾孩子,母亲又不肯来城里居住。我对母亲说:“你到城里住,父亲在城里做工,正好到我家吃饭。”母亲说:“那鸡、鸭、猪也放到你家养?菜也放到你家种?”幸亏,我的老家距离城里不远,每天早上,母亲很早就从乡下骑自行车赶到我家带孩子,我们下班后,母亲又骑车匆匆赶回乡下去做饭,喂鸡鸭和猪。后来,我的儿子上了幼儿园,母亲才喘了口粗气。那几年,父母头上的头发飞速地变白。然而,父亲母亲并不能停下,因为我的妹妹弟弟的孩子们也相继出世了。

⑦如今的我,奔走在单位与家庭之间,奔走在书本与文字之间,时不时有一种负重感与疲倦感,头上渐渐有了白发。每当夜深,我伸伸懒腰,眼前依稀会出现一头牛,喘着粗气,鼻里口中流着涎水,啃食着地上的干草……我想起了母亲说的话:“这生活啊,实诚!”于是我又继续忙碌。

⑧我也知道,在牛的心里藏有一幅美丽的画面:蓝天白云间,青山绿水旁,悠游自在地啃食一片丰饶的青草……

(有改动)

  1. (1) 这篇文章回忆了不同时期牛带给我的认识和感受:童年时期,牛给我的感觉是;少年时期,牛给我的感觉是;高中时期,触痛我心的与其说是牛,不如说是;后来,铁牛代替了牛,牛不用劳动了,但父母依然忙碌;如今,由于,我真正从牛的艰辛切身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
  2. (2) 请简要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的理解。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日前,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队员们唱起歌曲《少年》,无数观众被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感动。

②人们为何感动?不只因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们唱了一首年轻人熟悉的歌,还因为这些曾经的“少年”身上依然葆有可贵的青春精神。少年时代,他们有过无悔而不凡的青春,而后又在奋斗中度过不曾庸碌的岁月;如今,才能意气风发,“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③这些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少年”们已不再年轻,但为理想奋斗的精神,依然有着青春的印记。这种心境与精神,对当下的青年来说,更加值得珍视与借鉴。

④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是艺术团成员们在年轻时共同的选择。“祖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需要我干什么,我就一定要干好。”舞台上,78岁的吴毓鸣这样说。1968年,他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选择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今天的年轻人,依然让自己的理想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创新创业舞台上,在破解科研难题的日夜攻关里,青春之光继续闪耀。

⑤青春的精神,不仅           , 还           。把远大理想变成现实,既要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依然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闪光。在前不久评出的2020年“最美大学生”中,清华大学学生单思思争分夺秒,在疫情防控中用科研成果守护人民生命安全;武汉科技大学学生闻健主动申请去往西藏,为祖国守边疆、护国旗;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刘智卓与同学们深入治沙一线,一坚持就是5年……

⑥当传承的青春精神与当下的青春年华交相辉映,意味着青春的延续,也意味着由不同时代、不同个体的“青春之我”,组成“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⑦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当代青年应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迈向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22日07版,有改动)

  1. (1) 结合上下文,补全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

    青春的精神,不仅,还

  2. (2)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甲)文章开篇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队唱响歌曲《少年》的事件,引出了“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论点。

    (乙)第④段中,将78岁的吴毓鸣年轻时的经历与今天的年轻人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今天的年轻人更具有青春精神。

    (丙)第⑦段首先论述每一代青年都有时代赋予的任务,接着鼓励当代青年要努力奋斗,完成时代重托,才无愧于青春。

  3. (3) 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说说王天明体现了怎样的青春精神。

    (链接材料)

    大庆油田,“90后”小伙王天明有个霸气的名字“焊王”。他为了熟练掌握焊接技能,每天练习10多个小时,被夺目的弧光闪过眼睛,被滚烫的管板烫过胳膊,却从未退缩。年仅20岁时,他就斩获德国“嘉克杯”青年焊工大赛氩弧焊方法第一名。

9. 写作题
约定是誓言,约定是承诺,约定是一种心灵的期盼。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一份约定,揣着喜悦,怀着期待,留住了时光与真情,带给我们希望与力量。请以“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0. 写作题
未来,人类依据地球与月球的运行规律,铺设轨道,建成了连接地球与月球的“地月电梯”。乘坐这个电梯,所有生物和各种资源可以在地球与月球之间自由往返。围绕这个电梯,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