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评价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评价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书写
书写下面的名句,要求正确、匀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 填空题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李大钊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yán jùn的jú shì,他选择坚守,面对kǒng bù的chǔ jìng,他没有jīng huáng。这一切,都源自他心中的信念——共.产.党员要chè dǐ地为人民的lì yì而奋斗,即使献出宝贵的生命。

3. 填空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读音是不正确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A.①眨(zhǎ)眼    ②搓(chuō)洗    ③开凿(záo)
B.①充盈(yíng)    ②瞪(dèng)眼    ③蒸(zhēn)腾
C.①花圃(pǔ)    ②揶(nuó)移    ③栖(xī)息
D.①徘徊(huí)    ②执着(zhuó)    ③搅和(huo)
4.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通胃    万不得已    焉知非福 B . 耽搁    翻厢倒柜    五湖四海 C . 剥削    无独有偶    不可思议 D . 沸滕    死得其所    心平气和
5.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组是(    )。
A . 不能也    河堤 B . 通国之弈者也    为人为 C . 见微知    书立说 D . 万象新    名改姓
6. 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7. 默写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文。
  1. (1) 长安城的春天,和风浩荡,鲜花舞动,柳枝飘飞,诗人韩翊不由得提笔写到:”。“
  2. (2) 明月千里寄相思。遥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诗人王建不禁发出了这样感叹:”。“
  3. (3) 《淮南子》中有云:”。“的确如此,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对社会有促进,我们就应该大胆改革,推陈出新。
  4. (4) 时间像面明镜,会帮助我们看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谁是实干的,谁是空谈的,谁是真诚的,谁是虚伪的……正所谓”。“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古琴价高

①工之乔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工之乔以归,请漆工做断纹,又请篆工做古款,匣而埋于土。

②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于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乔闻而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深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①斫(zhuó) :用刀斧砍。②太常:分管礼乐的官署。③期:第二年]

  1. (1) 带点字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国工视之:派遣 B . 抱以市:合适、适当 C . 之以百金:容易
  2. (2) 世人皆称此琴为“希世之珍也”,是因为(    )。
    A . 此琴乃用良桐所造。 B . 此琴金声而玉应,天下之美也。 C . 此琴有断纹、古款。
  3. (3) 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    )的人或事。(可多选)
    A . 浅见薄识 B . 弄虚作假 C . 华而不实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话说“谦让”

    ①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让她被很多人认为不适合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

    ②这让我深思。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引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的航标,成就大业。谦让就是其中的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③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也许有人认为孔融吃亏了,不过,这只有人格低下的人才会这么想的。孔融的谦让,是一种孝敬之道、友爱之道,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美。

    ④        。为帝时,待民至亲至善,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和、太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要有人来继承他的帝位。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帝知道自己的儿子难以当此大任。于是,他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有德行的舜,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不负众望,倾尽全力治理国家,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胸襟的宽广、崇高。

    ⑤       。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他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是谦让,是曾经的约定,让诸葛亮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身份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巳。

    ⑥      。我曾到过一座城市,街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却毫不混乱。车道上有行人时,车主会谦让,让行人先走。车与车相遇,车主也会互相谦让,你来我往,秩序井然。那里的交通为什么可以如此流畅有序呢?答案就是谦让。

    ⑦谦让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在营造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有其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美德就是“关德”,不仅不会被时代所弃,还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

  1. (1) 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在短文③-⑥自然段开头的横线上。
    A.谦让是一种恪守承诺的执着
    B.谦让是一种遵守规则的自觉
    C.谦让是一种尊老爱幼的品格
    D.谦让是一种心系天下的情怀
  2. (2) 文章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例举了4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其中3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文章第①自然段举了女大学生张媛媛的事例,其目的是为了(     )。
    A . 以事实证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谦让是不合时宜的。 B . 引发读者对谦让的思考,自然引出文章作者的观点。 C . 直接点明张媛媛应聘失败的原因,以帮助她吸取教训,成功应聘。
  4. (4) 文章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
  5. (5) 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谦让已不合时宜",你同意么?将自己的理由写下来。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回答问题

红布条儿

①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了。

②她的到来,对这帮男性公民们来说无疑是头号新闻。几个被硝烟熏得像黑猴般的战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着她从坑道这头儿走向另一头儿:坐在一起打瞌睡的人都站了起来:几个人还因为神情专注而被手里燃着的纸烟烧了手,样子很是好笑。

③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她是上边派来的卫生员。她的头上扎了根红红的布条儿,时间一长,大家便叫她红布条儿。

④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红布条儿偏偏爱和他说话。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他们的疑惑不无道理——他是个哑巴。不少人很是不屑:“哑巴嘛,除了吹吹号,还能干什么?”

⑤那是一场恶仗。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敌人的飞机下冰雹一般把一枚枚炸弹倾倒下来,猛烈的爆炸无休无止。不远处,碉堡里面敌人的重机枪子弹嚎叫着飞过掩体。不断有请求炸碉堡的战士冲上去,又倒下去。

⑥掩体里,连长和他都负了重伤。她是卫生员,她知道他和连长都需要马上输血。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遗憾:她手上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了。连长已经深度昏迷,他仍然清醒。

⑦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

⑧他看着她把那枚输血针头插进了连长的身体,看着血一滴滴流入连长体内。她捋了捋头发,怯怯地看了他一眼。他挤出一丝笑,虽然勉强,但很平静。他艰难地抬起手,比划了几下,她看懂了,把头上那根红布条儿解下来递给他。他费力地把它塞进了内衣口袋。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她知道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他竟然抱起炸药包艰难地爬出了掩体。

⑨她突然明白了。她也爬了出去。

⑩他们两个艰难地爬向了敌人的碉堡。后来一齐用力把炸药包顶在了碉堡口,再后来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有人看到,一根红红的布条儿,从半空中袅袅飘落下来……

⑪残阳如血。负责清理战场的战士把一把小号和那根红红的布条儿交给了连长:“报告,除了这些,其他什么都没找到。”

⑫上边来了人,来人轻轻告诉连长:据了解,他们是一对夫妻。

⑬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

⑭后来,有人看到,连长把那红红的布条儿紧紧系在小号上,紧紧地……

  1. (1) 文章第⑤自然段是对战斗的描写,充分表现了
  2. (2) 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他”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
  3. (3) 文章到最后才点明“她"和“他”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 。其实,文中有多个句子对他们的关系作了暗示,请指出2处:第自然段第句;第自然段第句。
  4. (4) 文章多次写到那根“红布条儿”,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 “红布条儿”是“他”送给“她”的信物,非常珍贵。 B . “红布条儿”贯穿全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C . “红布条儿”既代表这对军人夫妻之间的感情又象征着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
  5. (5) 对于文章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句子有这样几种看法,其中最恰当的是(    )。
    A . 她的颤抖是因为她长时间地抢救伤员,已疲惫不堪。 B . 她的颤抖是因为只剩下最后的医疗物资了,而我军的伤亡人员仍在不断增加。 C . 她的颤抖是因为她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生死抉择,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6. (6)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⑤-⑭自然段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