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2. (2)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3) 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4. (4)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 (5) 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 (6) 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7. (7) 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8. (8) 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
  9. (9) 《陋室铭》中以古代贤人自比,表现自己格调高雅的句子是:“”。
2.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B . 诗歌写得有味道,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矮决定的。 C . 诗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出类拔萃,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 .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特别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够,意志不坚。
3. 语段阅读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燕子归来,万物算是真正有了春的眉眼。

①zhàn(   )蓝的天空下,柳枝轻拂,如春风梳开的一根根绿②biàn(   )子,山冈的发髻插满朵朵桃红,一条又细又窄的溪流隔开了屋舍和田地,屋瓦青灰,炊烟乳白,三两只燕子从扶犁春耕的农人头顶侧身飞过,燕语呢喃,让春天有了别样的韵味。大地(甲)

(A 朗润 B 滋润),这群乌黑油亮的小精灵,好似              。它们打开翅膀拥抱一草一木,也拥抱着抬头送出笑脸的乡亲。它们和父老乡亲问好,并自由(乙)(A 翻腾 B 翻飞) 在歌声里,每一个音符都生着桃红的酒窝,就像花朵爬上春天的枝头轻声耳语。

  1. (1) 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处②处

  2. (2) 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处乙处

  3. (3) 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活泼生动,请在横线上补写一个符合语境的比喻句。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首句“路漫漫”既写出了路途遥远的事实,也为后面诗人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B . 诗歌第二句中的“龙钟”是年老体衰的意思,眼泪打湿了双袖,可泪水仍旧未干。 C . 诗歌第三句中“逢”字照应题目,赶赴边塞途中,诗人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 D .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充满了边塞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
  2. (2) “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 ,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白居易《养竹记》(节选)

【注释】①本:根。②固以树德: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③善建不拔:善于建树的人不会动摇。④中立不倚:不偏不倚。⑤虚受:虚心接受。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    濯:

    乎众矣          宜:

    ③竹贤             似:

    ④夫如            是: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B .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C .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D .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竹性直,直以立身

  4. (4) 甲乙两文所赞美的“莲”“竹”有何相同的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复活半刀泥明前茶

    ①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绝对要早起。早春,凌晨五点半,东方的云彩上刚吐出一线深橘红,瓷器早市就开张了。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守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在密集的哗哗声中,忽然,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停,停一下!” 摊贩住手,老万眼尖手快,从一堆瓷片中捡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摊贩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气,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捡出来,递到老万手上:“都晓得你搞半刀泥都着魔了,还跟我装。这样,480块钱一片,你要刻出好花样,给我留一个茶盏,我来买。”
    ②老万露出无奈的笑,付钱,背过身去却一脸的愉悦,开始边走边哼唱虞姬的唱词:“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他一边哼唱,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雀鸟,是“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③老万说:“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当年, 匠人以刀作笔,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条,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有深有浅,再施釉后高温烧成,这种刻法,让青白瓷对光一照,上头刻绘的莲花、 竹叶、昆虫和小鸟,都好像是纸窗上的投影,既活灵活现,又像浮动在空虚中,好比月光下的幻影。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给我时价打八折,让我买得痛快。”
    ④我不免好奇:“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老万说:“当然,就算与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倒出来是‘呯呯’声,听音可辨,这 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差别。
    ⑤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原本早已失传,是老万的师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依靠翻阅史料、捡拾残瓷,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这门工艺的难处就是: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坯要极薄,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还要一刀下去,刻出深浅有别的凹面来,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我跟师傅初学时, 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咕咚咕咚’作响,师傅说,一感觉到自己在咽口水,手上的劲就有可能使偏了,所以,心无旁骛很重要,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那些线条,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刻小虫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你沉浸其中,就会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千钧重,忘了咽口水,你就逐渐上道了。”老万说。

    ⑥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二十年前,师傅带着小万,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皮影人偶的戏服、冠冕、动作,透过暖暖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挑、剔、顿、挫、拉圆、捺方,露峰起笔、侧锋运笔、出锋收笔。看完皮影,再回去看宋代的残瓷,更是豁然开朗,连千百年前匠人运刀时,心中是畅快还是愁苦,都一目了然。

    ⑦二十年过去了,小万成了老万,也开始收徒弟。老万把自己收藏的瓷片归了档,学着 师傅的样儿,让徒弟观瓷片,写两个月的心得体会,再来跟他使刻刀。

    ⑧他两年前收了一位京都大学的老教授当徒弟。老万约他谈了三次,看了日本教授的书 法作品,同意了。拜师当天,老教授对着比自己小九岁的老万平心静气行大礼,敬茶,老万挺直脊背,泰然地受了礼。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自在、随性之刀笔,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

——(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是为了能辨别出宋瓷的声响。 B . 第②段中的省略号在文中表示省略了哼唱的唱词。 C . 老万自己悟出门道后,终于复活了半刀泥的工艺。 D . 第⑤段老万说的话点出了学习半刀泥工艺的要领。
  2. (2) 根据下列时间提示,概括与老万有关的内容。

    二十年前,老万;两年前,老万;早春时节,老万

  3. (3) 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乾坤”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②品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处对老万的语言描写的妙处。

  4. (4) 第⑥段写到:“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 如何理解这句话。
  5. (5) 老万、老万的师傅以及“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匠人 精神”,请结合本文简要谈谈你对“匠人精神”的理解。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打哈欠为何会传染?

    ①Hello,请大家盯着上边这张图,看看能不能坚持3秒?多数朋友在3秒内已经开始打哈欠了。有些人甚至一看到“打哈欠”三个字, 都会情不自禁地打起哈欠。看来,哈欠的传染性大家都深有体会。
    ②有人认为,打哈欠是颓废的表现。其实不然!在打哈欠的短短几秒钟时间内,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休息,对人体起到了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此外,人体通过哈欠的深呼吸运动使血液中增加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精力恢复充沛。口腔肌、面部肌和颈肌的紧张活动,能促使头部血管的血流速度加快,这一切均使脑细胞的供血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打哈欠也是一种催眠的方法,人困乏的时候哈欠不断,提醒人体大脑已经疲劳,需要睡眠休息。
    ③那么,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呢?

    ④事实上会传染的可不止打哈欠,人类很多行为都具备“传染性”,只是大家没意识到。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会自然而无意识地复制别人的一些表情、动作、情绪和行为方式,这种特有的复制现象称为“无意识模仿”。而打哈欠的“传染性”也是无意识模仿的产物。无意识模仿会让我们像变色龙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社会心理学又把人类的无意识模仿称为“变色龙效应”。有研究者专门做过实验,让被试者与实验员进行自然交谈,过程中实验员适当增加摸脸、抖腿等动作,被试者也会随之做出摸脸、抖腿等动作。整个交流过程中,被试者完全察觉不到自己发生了模仿行为。

    ⑤在研究中,神经学家发现,在人类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里,埋伏着一种名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当人类看到某种动作或表情时,视觉会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大脑皮层,此时镜像神经元被激活,促使人们模仿这些行为或表情。不过,大部分人类幼崽并不会被“传染”打哈欠,因为打哈欠是大脑高级意识和智力负责的一种复杂社会行为,只有四岁以后的儿童才有能力辨别这一动作,并且互相“传染”。同时,这种无意识模仿也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际收效,“变色龙效应”只能让你跟着别人打哈欠,却无法让你因为挨着学习好的人,就能考试 100 分。

    ⑥有研究认为,打哈欠“传染”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移情能力。移情能力又称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能力。在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上参与实验的学生回答一个移情能力的问卷,并和一位“带领者”在房间里相处十分钟,而“带领者”会在这段时间里故意打哈欠。实验结果显示,越容易被打哈欠“传染”的人,他们的移情能力答卷得分也越高。无独有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者也在实验中观察到,自闭症患儿对于别人打哈欠更加无动于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打哈欠“传染”与移情能力存在联系这一观点。所以,在不太能够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情况下,人们很可能也不会受他人打哈欠的影响。因此,打哈欠的“传染”在亲人之间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朋友、熟人,最后是陌生人。当面对的人越亲密时,我们的同理心越强,也就越容易跟着对方一起打哈欠了。

    ⑦看完本文,你是不是打了不止一个哈欠了呢?

  1. (1) 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跟“打哈欠”一样,人类还有许多行为也具备“传染性”。 B .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一种变色龙效应。 C . 打哈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大部分人类幼崽不会被传染。 D . “变色龙效应”使得挨着学习好的人坐的学生考试能得 100 分。
  2. (2) 阅读文章第②段,简要概括“打哈欠”对人体的作用。
  3. (3) 请运用文章内容,向老师解释产生下面现象的原因。

    下午第一节课,大家拼命抵抗睡意侵扰,努力进入学习状态。这时,一个人打了个哈欠, 随后“哈欠”病毒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渐渐地,整个教室便“听取哈欠声一片”了。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靠脸吃饭”不只是说说而已,人脸识别,已经正式走入你我的生活!

什么是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自动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又称为面像识别、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等。

人脸识别主要通过镜头拍摄,采集人脸图像,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脸部器官 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为防止各类仿“真人”的图像、视频等冒充真人,在各种生活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还会根据脸部关键点的动态变化来判定是否为“真人”,以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材料二】当前,人脸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设备将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方便了生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何?《2020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监测报告》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以下是近六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销售量及价格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三】生活场景中的人脸识别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这里的“靠脸吃饭”指的是生活中许多方面需要应用人脸识别来解决问题。 B . 人脸识别主要是将人脸与已有的人脸图像做比对,根据面部特征进行判别。 C . 人脸识别已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成为人工智能最火热的技术。 D . 刷脸进动车站需站在指定区域内并放置好身份证和车票并面对摄像头刷脸。
  2. (2) 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近年来我国人脸识别市场的销售量及价格变化情况。
  3. (3) 李明五一节外出旅游,在动车站进站口刷脸时,机器提示他将身份证放在验证台,脱掉口罩、面对摄像头眨眨眼睛。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解说这一流程的主要原理。
9.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长篇小说,适合采用精读与跳读的方法,请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应选择哪种阅读方法。

  1. (1) 与主线脱离较大的,讲海底生物分类的内容,可选择
  2. (2) 在主线情节中的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以及描写奇妙海底世界的部分,可选择
10. 名著导读
有位同学阅读《骆驼祥子》时发现,人、景、物的意外出现或突然消失可能成为情节突转的路标。如祥子手中出现的闷葫芦罐儿,给祥子的生活和努力增加了新的动力;六月十五的烈日与暴雨导致祥子接连生病、体质下降,虎妞积蓄被消耗……

请列举两个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改变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