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①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

②就生糙的材料说,世间可想到,可说出的话在大体上都已经有从前人想过说过;然而后来人却不能因此就不去想不去说,因为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生活情境与经验,所想所说的虽大体上仍是那样的话,而想与说的方式却各不相同。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所以他的所想所说尽管在表达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势,新的生命。

③“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大体上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表现同样的情致,而各有各的佳妙处,所以我们不能说后者是对前者的重复或抄袭。莎士比亚写过夏洛克以后,许多作家也写过同样典型的守财奴(莫里哀的阿尔巴贡和巴尔扎克的葛朗台是著例),也还是一样的入情入理。尽管材料大致相同,每个作家有他的不同的选择与安排,有他独到的艺术手腕,所以仍可以有他特殊的艺术成就。

④最好的文章,像英国小说家威夫斯特所说的,须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其实这两桩工作在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立身处世都用得着,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在战争中我常注意用兵,觉得它和作文的诀窍完全相同。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

⑤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作“布局”。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

⑥文章的布局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支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1. (1) 下面对“选择与安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选择与安排,给了生糙的作文材料艺术的锤炼刻画。 B . 选择与安排,给了相同的老生常谈的内容新的生命。 C . 选择与安排,给了大致相同的材料不同的艺术成就。 D . 选择与安排,是一种阵势。阵势越大,就越能成功。
  2. (2) 下面关于本文论证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对比“搜寻材料”“选择与安排材料”,证明“选择与安排材料”的重要性。 B . 第③段“木叶下”“翠叶残”在两首不同诗中,表现了同样的情致,却各有妙处。 C . 第④段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话证明了“选择与安排”在人生各个方面都很重要。 D .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选择与安排”的重要作用。
  3. (3) 下面关于全文观点的分析和探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才能形成最好的文章。 B . 同写守财奴,莎翁笔下的夏洛克更有特殊的成就。 C . 不同作家针对大致相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艺术手腕。 D . 在战争中要注意调兵遣将,在作文中要注意布局。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巡展。”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更加模糊,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当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策划、组织、推广展览。”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主任孙芮英说。与传统展览不同,数字展突破时空和地域,采用交互式展示手段、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始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漫游”之旅。

  对于博物馆而言,5G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契机。“依托5G的技术优势,博物馆可以实现更优质高效的公众服务、更身临其境的观展效果、更丰富多样的社教体验以及建设更专业且开放的科研平台,‘智慧博物馆’将从概念转化为现实。”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出版部工程师李陶说,目前首都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完成基站布线,实现5G信号全覆盖。

(摘编自《未来博物馆会是怎么样》,《人民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二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个主题与全球博物馆正在发生的始料不及而又不可逆转的变化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人意识到,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更具仿真感和现场感的技术使观众拥有了不受时空局限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如果我们不局限在“恢复”特定的博物馆,而是着眼于博物馆行业对社会的贡献的话,就可以发现“重塑”的各种可能性。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社区千差万别,但是每个社区都有自身的独特传统和适用的治理之道。社区博物馆正是社区遗产和治理智慧的载体。这恰恰是中国博物馆以往发展不足的方面。相比于种种借助科技的“恢复”工程,扎根社区,建设社区博物馆则可以“重塑”中国博物馆的未来。

    在去博物馆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我们也需要拥有自己身边的博物馆,这也是重要的“最后一公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己的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展示的是面向基层的生命力,也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最好的“博物馆的未来”。

(摘编自《我们需要拥有自己身边的博物馆》,《人民日报》2021年5月21日)

材料三

    无边界、全天候、重美感、会说事,成为今天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的独特追求。

“无边界”是指对周边环境的融入与延展。御窑博物馆地属御窑大遗址保护范围,与周边的历史建筑、遗址、民居等联系紧密,与古镇的千年历史不可分割。双曲面拱形结构建筑,一方面采用了接近于周边传统柴窑——蛋形窑的造型和尺度,以便在大体量厂房和传统民居之间形成良好的过渡;另一方面,长短不一的拱体巧妙地与周边参差不齐的地界进行了有机的缝合。

“全天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御窑博物馆将终年开放,不舍昼夜,每个开放日的夜晚都成为“博物馆奇妙夜”。多套灯光照明系统被设计以适应昼夜的光照变化。与周边的大遗址公园和历史街区联动可以进行多种夜间主题活动,以再现御窑“瓷国明珠”和景德镇“窑火映夜”的胜景。

    御窑博物馆试图通过建筑、艺术和展品共同呈现出融合之美。进入馆内,观众漫步于一系列大小起伏、忽内忽外的穹体空间,在隐于其间的古代遗迹和丰富的下沉院落间徘徊,深刻感知中国传统建筑的虚实相涵、内外相生之美,开启一段窑、瓷、人同源的博物馆体验之旅。

(摘编自《博物馆的今天和未来》,《人民日报》2021年5月2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更加模糊,“云端”观展成为常态,数字展览可突破地域限制,让博物馆“无处不在”。 B . 相比于博物馆种种借助科技的“恢复”工程而言,扎根社区,建设社区博物馆的“重塑”则显得更为重要。 C . 社区博物馆是社区遗产和治理智慧的载体,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己的博物馆,展示的是面向基层的生命力。 D .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与周边的历史建筑、遗址、民居等联系紧密,与古镇的千年历史不可分割,体现出“无边界”的独特追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给博物馆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比如突破时空的数字展厅。 B .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我们能想象的最好的“博物馆的未来”就是社区博物馆,因为它能弥补中国博物馆以往发展的不足。 C . 材料三主要介绍了御窑博物馆通过建筑、艺术和展品共同呈现出的融合之美,虚实相涵、内外相生之美。 D .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讲到要让博物馆“活”起来,必须讲好故事,学术打底,创新表达方式。
  3. (3) 博物馆的发展有哪些趋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围

薛培政

在一座农家小院里,我见到了老英雄李子良。他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老农,尽管老人言谈清晰,但一听说我要采访,他一句“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俺没有啥好显摆的”,就让我吃了闭门羹。

眼看采访就要冷场,我忙给陪同的乡村干部使眼色。在大伙儿的恳求下,老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从床头柜里取出个黄色布袋,将一枚枚荣誉勋章一股脑儿抖在方桌上。在场的人不由得啧啧称赞,说:“了不起,真是名副其实的老英雄!”

“俺不是英雄,廖国栋才是真正的英雄!”老人情绪激动,眼含泪花,陷入深深的回忆——

那是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调集重兵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企图“铁壁合围”一举歼灭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

战斗在傍晚打响,八路军某营凭借险要的地势顽强地进行阻击。敌人利用炮火优势向我方阵地发起一阵阵炮击,阵地很快变成了一片焦土。空气中呛鼻的硝烟还未散尽,山下集结的日伪军,又蝗虫般地向山上冲。

苦战多天,坚守在前沿的某营营长报告,全营只剩下十几个人,且弹药消耗殆尽……面对敌众我寡、异常严峻的情势,军区首长和地方领导紧急磋商,决定立刻分路突围。

  天渐渐昏暗下来,夜幕终于降临了。一阵刺骨的寒风迎面吹来,吹得残留的灌木叶子瑟瑟作响,我不禁全身颤抖了一下。

  这时,就觉得一个宽大的巴掌拍在我后背上,回身一看,是保卫干事廖国栋。他将我拉到一旁,小声命令道:“一会儿突围开始,你跟着机关转移,我随营掩护!”

   “不,我是一名战士,我要留下掩护!”我握紧了手中的“汉阳造”。

   “你个犟驴子,这时候还跟我较劲儿?忘了谁带你参加八路军的?”他声音虽不高,却带着几分严厉。

   “廖老师——”望着他那严肃的面孔,我又像以往见到学堂里威严的廖先生一样,含泪轻轻地叫了一声,将头扭向一边。

   “听话,都是八路军战士了,怎么还掉眼泪?”他上前替我擦了擦眼泪,“我是共.产.党员,必须坚守到最后!”他又为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神情严肃地叮嘱我:“突围时要跟紧,千万别掉队!”

   “嗯!”我抬头凝望着他,一股难以名状的离别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不用为我担心,我好歹兄弟三人,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还有人为爹娘养老送终。”他说到这里,深情地望着我,“李大叔为打鬼子献出了生命,李大婶就你这根独苗,将来仗打完了,你要好好孝敬她老人家。”说着,他掏出一张纸条和一支钢笔,塞到我手中:“这是我家的地址,将来有机会了,替我回家看看双亲。——哦,革命成功别忘了学文化,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啊!”说完,他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枪,趁着夜色冲向阵地最前沿。

  突围开始,首长铁青着脸命令营长:“我现在带着机关人员突围,你带战士们坚守阵地钳制敌人兵力。我们走后半个小时,你们也要迅速撤离!”

  营长郑重地举起右手,敬了个军礼:“请首长放心,我们绝不放过一个敌人!”

  一阵密集的枪炮声过后,首长带领机关突围的方向渐渐平息下来。

  在连续进攻失利后,敌人以数倍的兵力,疯狂向阵地上逼压过来。营长带领战士们边打边退,最后被敌人紧逼到悬崖顶上。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纵身跳下悬崖。

  老人讲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过了好一阵子,他缓过情绪后道:“仗打完了,全国解放了,俺做的头件事,就是去拜望廖干事的父母。费了好大劲儿,才在深山区的廖家坳找到他的家。”

  老人说着,眼泪又不由得涌了出来,说:“唉,直到这时,俺才晓得,廖干事哪有兄弟三人?他也是个独子,家里就剩老娘一人,他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俺的命啊!”

   老人顿了顿,呷了一口茶,道:“大半辈子了,俺没有忘记他嘱咐俺的话,入党后处处照着他的样子做。俺本来在部队已提为排长,可考虑再三,还是申请复员,在廖家坳安了家,一是要替廖国栋尽孝,二是要带领乡亲们战胜贫穷过上好日子。”

  老人讲完这段往事,又在旱烟袋里装上烟丝,重重地吸了一口,长叹一声,说道:“相比那些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听了老人质朴的话语,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突围”为题目,既概括了故事的核心事件,也表现了面对强大的敌人的攻势我军的坚强勇敢。 B . 小说以小见大,以“廖国栋”“李子良”两位英雄人物在战场上的表现,展示了战争中所有战士的英勇。 C . 小说在对人物李子良的语言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一方面表现了他的质朴,另一方面也让小说具有地方特色。 D . 小说最后“俺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照应了小说开头,也进一步表现了老英雄李子良内心的谦卑。
  2. (2) 划线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小说中两位英雄重情重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颂功业。于是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诸儒或曰:“古代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太山阳至颠,立石颂德;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椁,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于是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因徒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皆复不事十岁。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始皇闻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B .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C .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D . 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谥法,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 B .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 . 癸丑,属于历法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按固定顺序排列配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癸丑”前一位是戊子。 D . 崩,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兼并六国,改称号为“皇帝”,自称为“朕”,追尊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废除谥号制度。 B . 秦始皇准备到泰山封禅,有的儒生认为要用蒲草包裹车轮,使用草席,最终秦始皇没有采纳。 C . 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宫,在东海边上竖巨石,迁大量百姓到骊邑和云阳,加重了他们十年的赋税。 D . 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长子扶苏劝谏,始皇为之大怒,便派扶苏到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议各乖异,始皇以其难施用,由此绌儒生。

    ②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释】①此词作于淳熙五年,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1. (1)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阙前两句描写了采石岸壁立千尺、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的壮美景象,为下阕词人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B . 上阙描写白鸥来往无心,不管风浪如何险恶都能泰然处之;下阕描写了渔父悠然自得的生活,以示内心的向往。 C . 引用“鲈鱼堪脍”的典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这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引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 . 词下阕最后两句用渔父戏作的口吻,委婉地表达词人内心的矛盾之情,最后两句有反语的意味。
  2. (2) 这首词自称“戏作”,其实寄慨遥深。请简析词人寄寓的复杂感情。
6. 默写
默写
  1. (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排比手法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的钉子与粮仓里的谷粒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3. (3) 当别人炫耀物质财富时,我们不必羡慕,可以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 ,”来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精神财富。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中国古人发明了一种伟大的生活方式:“诗生活”。说它伟大,(  )。诗生活的妙处令人迷恋往返。其一,它的成本极低,获益却无价。诗句,①          的文字,非常方便、非常廉价、非常大方地源源不断给你精神的满足。其二,它容易获得。从有韵的童年到诗意的成年,诗句充盈中国人每天、每时、每处的生活,让他们张嘴即来诗句,不亦快哉。其三,它让生活变得风雅有味。美妙的诗句可以给人愉悦,也可以净化自己的内心。古代参与创造这种诗生活的人如②        , 诗句使用范围广泛,提高了民族整体素质,给平凡的日子注入高雅的诗意。其四,它是无害的喜悦、无痛苦的幸福、无副作用的精神能量。比拼诗句与比拼财富,智慧竞争与经济竞争,心灵发育与科技发达,中西方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西方文明带给我们③       的物质享受与满足,却让人性之恶无止境地膨胀;中国古典文明贡献了诗生活这种无害竞争的人类生存方式,带给人们④      的精神活力、审美感知、美丽心情以及社会风俗的美好选择。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精神的质量 B . 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精神的品质 C . 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 D . 是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生活的品质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轮美奂    脱笼之鹄    突飞猛进    长盛不衰 B . 美轮美奂    过江之鲫    日新月异    长盛不衰 C . 精美绝伦    过江之鲫    日新月异    历久弥新 D . 精美绝伦    脱笼之鹄    突飞猛进    历久弥新
  3. (3)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有韵的童年到诗意的成年,诗句充盈中国人每天、每时、每处的生活,张嘴即来诗句,不亦快哉。 B . 从有韵的童年到诗意的成年,中国人可以每天、每时、每处,张嘴即来诗句,不亦快哉。 C . 从有韵的童年到诗意的成年,诗句充盈中国人每天、每时、每处的生活,张嘴即来,不亦快哉。 D . 从有韵的童年到诗意的成年,中国人可以每天、每时、每处,诗句充盈生活,张嘴即来,不亦快哉。
8.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问题①______

  张荣桥:我们选择在乌托邦平原南部来进行着陆,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要保证着陆安全,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第二个是从科学探测的意义角度考虑,我们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这一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意义潜力巨大,所以综合考量选定这个点。

  问题②______

  张荣桥:一次发射任务,既要实现环绕,又要实现着陆,还要实现巡视。3个月的时间设计是综合考量的结果。第一次去只有一个环绕器,它探测获得的科学数据量很大,但车体那么小,注定了它跟地面通信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它的科学探测数据就需要通过环绕器进行中继传输到地面来。

  问题③为什么要去火星,你怎么看?

  张荣桥:______

  1. (1)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以上是“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答记者问的内容,请根据张荣桥的回答写出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每个问题不超过20字。
  2. (2) 请代张荣桥回答问题③,不超过80字。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媒体倡导,切实尊重每个人的生命价值。

  老师说,生命价值既体现为个人存在,也体现为一种社会意义。

  学生认为,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尊重他人的生命。

  请围绕“生命价值”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成长,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