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

陕西省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段时间以来,广大群众要求规范治理明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呼声极为强烈,多数文艺影视工作者也对圈内个别人表现出的极度拜金主义、无视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的行为极为愤怒和不满,但也       

    明星、演员的一切,来自作品,来自观众,更来自其对自身形象的塑造,部分演员沉溺于        , 这样的演员难成大器,更不可能长久地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位置。历数那些国内外成就卓然的艺术大家,绝大多数有着“戏比天大”的执着和        的自敛。(        )

    文以载道,艺术        的塑心树人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公众的影响深刻地存在,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修养、自身形象的提升更不能被视为自己的私事。公众人物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严守道德底线和社会规范。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以说,自重、守法、讲规矩,是演员、也是每个普通人行走社会的立身之本 B . 或许,自重、守法、讲规矩,是演员、也是每个普通人行走社会的傍身之技 C . 可以说,自重、守法、讲规矩,是演员、也是每个普通人行走社会的傍身之技 D . 或许,自重、守法、讲规矩,是演员、也是每个普通人行走社会的立身之本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束手无策        求田问舍        爱惜羽毛        耳濡目染 B . 无计可施        追名逐利        爱惜羽毛        潜移默化 C . 无计可施        求田问舍        敝帚千金        耳濡目染 D . 束手无策        追名逐利        敝帚千金        潜移默化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艺术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公众的影响深刻地存在,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修养的维护、自身形象的提升更不能被视为自己的私事。 B . 艺术对公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地存在,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修养的维护,自身形象的提升更不能被视为自己的私事。 C . 艺术对青少年、特别是对公众的影响深刻地存在,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自身形象的维护更不能被视为自己的私事。 D . 艺术对公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深刻地存在,艺术工作者对自身修养的提升、自身形象的维护更不能被视为自己的私事。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尽管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角度研究经学,但和以西医的方式研究中医一样,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摧枯拉朽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晚清道咸以后,清朝的社会政治系统已经开始发生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经不足以因应困局。虽然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所谓“同光中兴”,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种新变不只是作为常道的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还是在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也是极有争议的,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的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凤毛麟角。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更深入的清理,因此应该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来说,经学是远远落后的。我们仍然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导致经学缺失了自主性,也是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 B .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C . 要形成贯通中西的经学,经学研究者要进行义理反思,吸收中华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D . 礼学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二十世纪经学衰落原因入手,阐述了经学需要新变,重点论述了经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B . 文章在论证经学新变问题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其中以道理论证为主。 C . 文章指出了经学和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学研究的具体措施,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D . 文章论述中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如“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注重正反两面的论述,具有辩证意味。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和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应该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的结果。 B . 经学研究要革新,既有经学内在发展的自我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寻找经学应有的载体,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C . 经学新变的关键是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重新回到世界之中,取精用宏。 D . 经学发展有过一段黑夜,但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仍然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就有10道,若将附带在其他工作的文件计算在内,已出台的“减负令”多达50多道。如果将地方出台的“减负令”算进来,过去60余年,我国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

    其实,过去60多年的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社会、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的社会价值观。梳理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10道“减负令”,我们发现,每一道“减负令”所对应的“症状”,都是因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稍微不同的是,不同时期学生课业负担的程度与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式和程度各异。

    2018年2月底,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六类突出问题,联手排查、全面治理。数据显示,在调查样本中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其余62%的学生都报了辅导班,可见报名辅导班是普遍现象。

    “中小学减负”,再次成为舆论美注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

    从以前老百姓关注的学生“课业负担”到如今的“课外负担”,一字之差,折射出“减负”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引发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持续关注。

    (摘编自柯进、王家源《减负:艰难中前行》,《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

    材料二:

    《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是中国教育中的一道难题,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存在,被称作当代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症”。《报告》中,针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小学生家长、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发起的学业负担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业负担重。睡眠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图一父母对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原因的认识

   

   

    图二  家长对“减负”的看法

   

    图三  家长对如何“减负”的建议

    (摘编自《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

    材料三:

    “减负”并非意味着不留作业,更不是说让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压力,“减负”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孩子的课业负担来自学校简单而低水平的重复强化,过分强调重复书写、记忆的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强化与自由想象。作业占据了学生们太多课余时间,没有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此,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校来说,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展现好奇、自由想象、大胆质疑和合作探索,从而唤醒每一名学生的潜能,构筑每一名学生的自我激励系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赋。教师也要转变,要从关注学习成绩本身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了解学生成长经历、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精准助学。学校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尝试建构课业负担检测预报模型,实行基于事实的时时跟进检测制度,提高“减负”效果。

    (摘编自戴立益《“减负”是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19日)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小胖墩”“小眼镜”逐渐增多,这些现象和课内外学业负担过重不无关系。 B . 父母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有多重因素,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升学压力大、父母焦虑”,其次是“学校教学效率不高、作业偏多”。 C . 对减负问题,超过75%的受调查者支持减负,但近30%的受调查者为了孩子的升学考试可以接受现状,改变的意愿不强烈。 D . 减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56.26%的家长建议以寓教于乐,提升孩子兴趣的方式达到目的,且在高年级中这种需求比例会呈正向增长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生减负实践记录了我国社会变迁,折射出不同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诉求,以及因时而异的社会价值观。 B . “课业负担”和“课外负担”是压在中小学生肩上的“两座大山”,当前学生的“课外负担”已经超越了“课业负担”。 C . 材料三指出减负不是取消作业,更不是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由和充足的思考时间。 D . 研究者针对家长对“减负”的看法及对“减负”的建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数据显示,家长中多数人赞成“减负”,并提出了许多“减负”意见。
  3. (3)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简要分析。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房子是囚人的

贾平凹

    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

    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

    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荼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

    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

    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没房于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人都被上帝分配在地球上,地球又有引力,否则,在某个早晨,人都会突然飞掉。

    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

    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人捡拾去。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官人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款人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下。病恹恹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

    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摘自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房子”为主线,开篇就提出了房子用来“装什么”的问题,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章描写不同身份的人房子里的陈设,旨在说明房子的风格因职业、需求和获得感而异,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 . 文章最后写到,“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是作者在对鲜活的生活体验后才形成的理性感悟。 D . 文章运用鲜活而生动的对比,将生活中的一种怪圈展现出来,语言诙谐有趣,以“囚”喻房,形象又有一定的警诫作用。
  2. (2) 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简析。
  3. (3) “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这句话和钱锺书《围城》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反映了人生活中一种怎样的心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扬古利,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 , 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属鞬佩刀,左右射,夺门出,以其族来归。部人寻亦附太祖。扬古利手刃杀父者,时年甫十四,太祖深异焉。日见信任,妻以女,号为“额驸”。

    天命四年,明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贝勒代善等帅师御之。我军屯吉林崖,明军屯萨尔浒山,两军相薄,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赴敌,破其军,松等皆战死。是夕,明总兵马林以兵至,营于尚间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七月,攻铁岭,遇蒙古贝勒介赛兵,击破之,遂获介赛。六年三月,从太祖攻沈阳,壕深堑坚,众难之。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十二月,太宗亲伐朝鲜,扬古利从。是月丁未 , 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击之,值雪,阴晦,敌阵于山下,纵兵进击,自麓至其巅,多铎鸣角,招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将驰赴,朝鲜败卒伏崖侧,窃发鸟枪,中扬古利,创重,遂卒,时年六十六。明日,多铎率兵逼敌营,朝鲜兵已夜遁,得扬古利尸以归。太宗亲临哭奠,赐御用冠服以殡。丧还,太宗迎于郊,命陪葬福陵。葬日,太宗复亲奠。

    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太宗诫不令临阵,而遇敌忘躯,奋发不自已,行军四十餘年,大小百餘战,功业绝特,而持身尤敬慎。太宗尝命本牛录护军为之守门,赐豹尾枪二,以亲军二十人为卫。其葬,以本牛录八户守冢。是年十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墓道。

(摘自《清史·列传十三》)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B . 翌且/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C . 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D . 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是指清太祖努尔哈赤。 B . 额驸,指驸马,按照清制,公主、格格的配偶称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称固伦额驸。 C . 丁未,干支之一,其前一位是戊申,后一位是丙午。丁排天干第四,未排地支第八。 D . 追封,同追谥、追尊,指为死者追加封号。文中指扬古利死后被追封为武勋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扬古利年少英勇,手刃仇敌,扬古利父亲郎柱被同部落的人杀死,扬古利的母亲、弟弟和杀父仇人先后归附太祖,年仅十四岁的扬古利亲手杀死仇敌。 B . 扬古利作战勇猛,战功赫赫。扬古利曾攻破明朝总兵杜松和马林的军队,在攻打铁岭时攻破蒙古贝勒介赛的军队并将其活捉,还曾追随太祖攻克沈阳。 C . 扬古利冲锋陷阵,战死沙场。扬古利跟随太宗讨伐朝鲜,当时天气恶劣,在扬古利骑马登山督战途中,中了朝鲜败兵的埋伏,被鸟枪打中,伤重而亡。 D . 扬古利生前受宠,死后哀荣。扬古利父辈就与太祖交好,后来扬古利还做了太祖的女婿;扬古利以身殉国后,太宗两次亲自前往祭奠,赐他陪葬福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

    ②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注]①这首五言短排是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率师平定关东割据势力后,回师关中时所作。②旂(qi):古代的一种旗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诗人手抚腰间长剑不禁慨然长叹,直抒胸臆,有力地表明自己出兵平乱的原因。 B . 中间六句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恢宏大气,令人震撼,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C . 最后两句诗人回忆过去“戎戈动”,而今“宇宙平”,与首联呼应,语气显得刚毅果绝。 D .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将议论、叙事、抒情巧妙熔为一炉;全诗构思精缜,且语言优美。
  2. (2)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 (1) 《阿房宫赋》中,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只能“”,乘着辇车来到秦国。
  2. (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年少新婚,意气风发的两句是
  3. (3) 《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莲花是“”。
8. 语言表达
下面是民国某人演讲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今天来宾十分茂盛,兄台也实在感澈。今天召集大家来聚一聚,有说得不对的,希望大家原谅,你们都是文化人,你们中有学科学的,有学文学的,说得上是乌合之众。与各位相比,我自愧不如。今天来这里讲话,真是蓬荜生辉。

9. 语言表达
下面是我国各地春节不同习俗的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10.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6岁的江贤俊曾是杭州某大学副教授,教了25年英语,2017年却转行做起了快递行业。他称自己上课时,绝大多数学生都在睡觉、玩手机,做快递虽忙碌,但却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一次转行,引发热议。有人点赞,有人遗憾,有人不解。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