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老王》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老王》同步训练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63岁的王中苏,是益阳市某印刷厂下岗工人。十八年前,她家经营的客班车发生车祸,女儿在车祸中丧生,车祸还导致她家欠下了四十余万元债务。为了还债,她起早贪黑卖炒货与擂茶,不料灾难再次降临,丈夫患脑溢血瘫痪,自己又得了宫颈癌。但是她没有放弃还债债。2016年4月,王中苏人选“湖南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 (2) 连日来,湖南多家媒体前往益阳采访王中苏诚实守信的事迹,你作为益北中学校报的小记者也一同前往采访,请写出你见到王中苏以后该说的话。

  3. (3) 益北中学团委准备拟一份“学习王中苏,做诚实守信中学生”的倡议书,请你结合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代团委写两条倡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简明。

2. 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 (1)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huáng kǒng , 因为他是单干户。

  2. (2)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huāng pì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tā bài的小屋。

  3. (3)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了。

  4. (4)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3. 单选题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杨绛的散文《老王》。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车进大院去。

(画线语句是对“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的描述。)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画线语句是从说“‘我’知道老王不要钱”转换到说“老王来了,‘我’就不用捎钱了”。)

A . [甲]破折号      [乙]破折号 B . [甲]分号        [乙]句号 C . [甲]破折号      [乙]句号 D . [甲]分号        [乙]破折号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B . 当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的时候,却坚决不肯拿钱。 C .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D . 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5. 单选题
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6年à月,胡J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 . 和平  和谐  和气 B . 和平  和谐  和解 C . 和平  和气  和解 D . 和气  和谐  和解
6. 单选题
结合语境解释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赶不上队伍) B . 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败落) C .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带着病做某件事) D .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7. 单选题
下列句子使用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B .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C . 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D .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8. 填空题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骷         

9. 填空题
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 (1)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2. (2)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3. (3) 他……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4. (4)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10. 现代文阅读
阅读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了!

  1. (1) 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 (2) 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3. (3)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4. (4) 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5. (5) 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6) 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一个合理的结局。